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联动对接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联动对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联动对接探究

摘要:文章在阐述校园文化与社会公共文化关系的基础上,从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主题网站”、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在线课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电子阅览室、建立大学校园文化交流互鉴的手机微平台、建设校园志愿者学雷锋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志愿服务的共建团队微信公众号五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公共文化联动对接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校园文化;社会公共文化;联动对接

一、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公共文化的关系

大学校园文化随着高校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其本质上是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局部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讲是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大学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产生了知识经济现象。人们又把知识经济称为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并伴随“互联网+”文化的产生,使网络文化建设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途径。它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上下载论文、网上逛论坛、网上欣赏影视作品、网上购物等成为多数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学校园文化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集中信息与计算机学科优势,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同时,大学校园文化又是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密集区,是文化、新文化的集聚和辐射地。高校师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接收新生事物快,反过来又可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不少省、市陆续出台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政策,给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公共文化联动对接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大学公共政治课可以走进公共英烈纪念馆,科技普及课可以走进公共科技馆和博物馆现场讲授。使大学教育能更好地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更直接地面对社会问题,更有利于解决传统德育教育和科技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问题。

二、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公共文化联动对接路径

从技术上讲,大学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联动对接路径主要靠“互联网+”,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促进网络学习、资源共享、跨界思维、开阔视野、跟踪前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的发达和便捷也使西方的文化沉渣和西方各种价值观的迅速涌入,“市场经济的逐利观念和功利化取向在社会的蔓延,正在导致社会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价值系统导向作用的弱化”[1]。部分大学生受利益驱使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学历造假、考试舞弊、抄袭剽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薄,包括黄色、暴力游戏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突出表现在大学德育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反差,“如果一个社会在道德教学中偏重言辞而缺乏实践模范,或是教的是一套而社会上普遍奉行的又是另外一套,那么这个社会就产生了道德危机”[2](P192)。面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和虚拟世界的冲击,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确实需要借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公共文化共同发展的正能量。

1.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主题网站”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主题网站”是迎接互联网挑战的一种必然选择。当前要使大学校园文化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最佳阵地,关键是要把校园文化“主题网站”建设好。在技术上要运用“互联网+”的方式,确定主机访问对象,规划网站内容,设计网站页面,开发网站交互功能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主题网站”建设要与社会公共文化联动对接,即校园文化图书馆要与社会公共图书馆网络、校园文化校史馆要与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网络、校园文化各专业实验室、研究中心要与社会公共科技馆网络、校园文化艺术馆要与公共美术馆、音乐厅、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网络、校园文化体育馆要与公共体育馆实行联动对接。应该指出,奉命对社会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烈事迹、道德模范、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基地,他们对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内容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支撑,从而引导、规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教育、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这是“主题网站”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原则的首要环节。此外,“主题网站”建设还要坚持开放性原则,注重同中央主干网、各地区主干网之间的联动对接和交互功能开发,使“主题网站”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随时同中央的声音保持一致。

2.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在线课程

网络在线课程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远程网络在线互动设立大学网络教学课堂,其中要注意开发和制作同社会公共文化联动的“微课程”。如“一个英雄人物、一个英烈事迹、一个道德模范、一个科学家、一个大国工匠、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一项技术发明、一项技术应用、一个传统文化佳话”等形成一个“微课程”,通过“互联网+”展现在高校的在线课程和远程教学中,让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影响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电子阅览室

所谓“电子阅览室”说的是,基于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形成的现代化阅览室,它包含了像光盘、磁盘与网络服务在内的电子文献的浏览、服务、咨询等为一体,具有网络功能强大的特征。为方便大学生上网,“电子阅览室”应有科技网络资料、社会调研资料、校园文化“主题网站”内容的浏览和查阅,包括国内外各种数据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内的数据资料,使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能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4.建立大学校园文化交流互鉴的手机微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就是一个网络终端,由于手机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因此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首选工具。微信和微博在手机上应用最广泛,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和微博的交互对话功能,通过设立功能全面、风清气正的“大学校园文化手机微平台”,只要知道校园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大学生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随地用手机浏览校园文化“主题网站”的内容了。在实际运用中要努力提高校园文化手机微平台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要同社会公共文化广泛合作,开设校园文化手机微平台“宣传栏目”,包括链接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和政府主导的微信公众号,以“讲好一个故事,点拨一段人生”为主题,发挥社会公共文化产品的教育作用。为了让网络文化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在手机微平台上,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体的作用,如深受网民点赞的上海市政府微信公众号“上海”,凭借贴近民生、丰富全面且权威的内容,位居政务微信榜的第二位,成为全国政务新媒体的标杆。在“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对接好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大潮,用好“互联网+”的这个重要载体,才能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5.建设校园志愿者学雷锋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志愿服务的共建团队微信公众号

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文化志愿服务需要吸收大量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参与,以提高服务效能,拓展社会参与度,展现学雷锋岗位的活力;大学生更需要提高对国家与历史的认知、提高个人文化的修养,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强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公众号的建立,既丰富了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志愿者招募,又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的空间,弘扬了全社会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正能量,二者对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陈湘舸,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高教研究,2006,(3).

[2]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张少君 汪敏 单位:江苏省文化馆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