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建设文明村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在重庆市綦江区公共文化建设考察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一、綦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成绩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綦江区为例,全区建立和完善了以区级文化设施为龙头,以街镇综合文化站(中心)为纽带,以村(社区)农家书屋(文化室)和基层文化中心户为载体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该区建成綦江博物馆,改建了电影院、地方文化促进中心剧场等,形成文化馆、图书馆、版画院、宣传文化中心等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成和开放营盘山广场,城区广场扩展到8处30000多平方米;建成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建成白云观差转台,全区广播电视微波信号覆盖达到55%,较好解决了边远山区广播电视信号不通的问题。街镇层面,建成文龙、三江两个街道文化中心17个镇建成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点,12个镇建成文化广场,面积达14000平方米。村居层面,全区建成农家书屋308个,外借点924个,实现基层基层行政村全覆盖。依托组织部村居便民服务点改造工程,80%的村居文化室得到改善。依托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实现村居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资源服务点村居全覆盖。基层广播覆盖了全区20个街镇240个行政村,基层广播通播率78%,基层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二)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1.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成果显著。区文化馆参加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区图书馆参加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一级馆、三级馆。全区综合文化站参加全国首次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10个街镇获得等级,其中4个文化站获得一级站,2个文化站获得二级,4个文化站获得三级。綦江博物馆、农民版画院成功创建AAA景区,博物馆被列入重庆市首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2.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大力打造区级文化品牌。举办了三届版画艺术节,每年举办新年音乐会、綦江春节联欢晚会、綦江群众文艺汇演、綦江春节广场文化活动、綦城滨河群众文化活动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区级文化品牌。二是规范引导推广城乡坝坝舞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肯定。三是认真做好城乡文化惠民展演和流动服务工作。精心组织“文化千里行•欢乐送万家”等活动,努力打造城区周周演、节庆月月演、时政宣传大巡演、惠民电影放映、基层自办活动等五个品牌,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3.坚持文艺创作生产。一是壮大文艺创作队伍,通过团结各级协会、培育乡土文艺人才,形成1000人文艺创作队伍,以农民版画、綦江特色民间歌舞、綦江川剧为重点,积极开展文艺创作交流活动。二是创作成果丰硕。近年来,全区新创作精品版画100幅,举办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版画展,集中力量打造的革命历史川剧《綦河怒潮》、歌舞《龙舞新天地》、表演唱《莫嘀哆》、独唱《再唱我爱你中国》《大家小家》等50多个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编辑出版《下江人》《綦水》《王积应歌曲选》等20余部文艺作品集。同时涌现一批先进典型:李成芝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版画家”、黎斗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邓顶川代表重庆参加全国影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电影放映员第一名。4.扎实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在城区举办新书、经典品读、作品研讨、文化讲座等为内容的“全民綦读”文化沙龙等阅读推广活动,创建全国表彰的书香家庭1个。在基层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巡回讲座,完成20班次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讲座,举办农家书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加强引领示范。启动推广普及农家书屋“讲书”活动,变读书为讲书,提高村民的读书学习热情。积极配合全区城郊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工作,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打造高山清凉休闲书吧,配合农民新村建设,及时调查充实聚居点农家书屋。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也取得较大效果,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道路仍然漫长,当前存在以下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基层群众文化倡导不力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但工作效果还远远不够,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还明显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多数领导都还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认为文化工作是一项“光用钱不找钱”的赔钱事,不上心,不重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随便搭个架子,做做样子,往往出现挤占文化工作人、财、物的现象。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缺乏动力,更别说全力扶持和发展基层文化。
(二)资金投入不足,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备不到位
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建设的投入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它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效明显偏低。除了必须的人头经费,对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且还得不到长期保障,目前区级、街镇级文化单位中央和市财政都配备了免费开放补助经费,村(社区)文化阵地运行经费应由区级、镇级财政承担,却没有配套。各基层文化站、村(居)图书室等阵地也由于经费紧张,无法及时更新必要的文化用具、设备和书刊。
(三)专业人才匮乏,主导作用发挥不好
各类文化人才缺乏领军人物,现有体制引不进、留不住人才。街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应配有3-7名文化专干,但实际调查显示,20个街镇宣传委员均兼有其他政务工作,专职不专,20个街镇文化站存在文化专干在编不在岗,一半左右被挪用。村(居)均未配备文化专干,管理无序。同时,一些“基层文艺人”因长时间失去了“舞台”,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提升,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基层文化工作因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热心的服务人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有效激发。
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
为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方针,按照重在基层、重在服务、重在实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领导
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责任,构建创新领导问责机制,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纳入对各级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工作考核指标,努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责任落实。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多方参与的领导统筹机制。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责任单位分工负责、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党委书记和行政首长责任考核机制。将文化馆(站)、图书馆(室)、体育馆(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对“一把手”的工作考核,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未完成的给予一票否决。三是建立相关部门责任考核机制。政府每年都应确定几项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列入民心(民生)工程建设,明确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查督办,确保工程进度。工作完成情况直接与年终考核挂钩。四是建立达标创先的督查机制。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开展图书馆、文化站(室)等评估定级活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纳入各级文明创建的指标测评,同时落实好公共文化设施评估考核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标单位给予合理的资金补助,从而有效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完善。
(二)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构建共享
政府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能唱“独角戏”,要善于借助“外力”。因此,除了必须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赞助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表彰奖励、典型示范等有效手段,挖掘和调配社会潜在资源,引导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地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三)灵活政策效应,加大队伍建设
采用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等办法,把热爱文化工作的各类人才充实到街(镇)文化干部队伍中来。积极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如镇(街)、村(居)的文艺(体育)爱好者,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村(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充分发挥各级老体协、老协会优势,自觉开展学习培训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倡导志愿者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来,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作者:唐红 单位:重庆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