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红楼文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红楼文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红楼文学探究

【摘要】本文关注由《红楼梦》所生发而来的网络红楼文学”,网络“红楼文学”是“红楼同人小说”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样态,这些再创作作品不仅扩充了《红楼梦》的外延,也为其传播供给了持续的生命力。本文着重检视网络“红楼文学”的文本要素与主题内容,并给出了基于文学视角创作视域下的小说类型归纳与特色分析,旨在从创作角度总结《红楼梦》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红楼文学;红楼同人小说

一、“红楼同人小说”概述

所谓“红楼同人小说”,是指以《红楼梦》的背景、情节、人物、语言等相关因素为基础所进行的再创作作品。《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虽然随部分刻本流传,但其是否为曹翁心意、是否为曹翁亲笔一直存在争议,因此,若干“红楼”主题的同人小说应运而生。据一粟《红楼梦书录》统计,从《红楼梦》问世至一九五四年十月以前为止,有《后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复梦》等,共三十二种,赵建忠在《红楼梦续书研究》中对现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共列出一百九十五种《红楼梦》续书。除此之外,受到《红楼梦》影响而创作的“泛红楼化”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本文认为,“红楼同人小说”的外延为“泛红楼化”小说。“泛红楼化”小说是指受《红楼梦》影响而进行创作的作品,相当于对于原作的致敬之作,不仅指仿作,也指书中对于人物性格、习惯、行为的模仿,对于故事结构、情节、叙述的借鉴,对于“草蛇灰线”“假语存真事隐”等写作方式的承袭,总结来说,泛红楼化小说涵盖了仿作,但又不至于此。在一粟的《红楼梦书录》中,附有部分仿作,包括《镜花缘》《品花宝鉴》等在内,共二十一种。不难看出,对于《红楼梦》的模仿之作大多主涉男女情爱之事,以才子佳人小说的言情文章占据主流。对于作者热情由红楼同人小说转向泛红楼化作品的情况,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写道:“《红楼梦》方板行,续作及翻案者即奋起,各竭智巧,使之团圆……然其余波,则所被尚广远,惟常人之家,人数鲜少,事故无多,纵有波澜,亦不适于《红楼梦》笔意,故遂一变,即由叙男女杂沓之狭邪以发泄之。”

二、网络“红楼文学”浅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点的讨论与交流相当便利,加之由知名作家撰写的带有明显的探佚、续补色彩的纸媒作品,也为网络“红楼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类作品包括《西续红楼梦》系列、《刘心武续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建立在红学研究基础上,从各种细节与批注入手,分析曹公原著可能出现的故事内容、人物走向与结局安排,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推演之后补写原作。也有以胡楠的《梦续红楼》为代表的读者型续写,体现着不同身份的读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理解与感悟,虽源出红楼,但所抒之情却是读者的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纵观各大网站的红楼同人作品,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将原著更换视角重新讲述,根据线索还原故事;其二,沿用原著人物性格设定,基于原著背景改写新的故事;其三,借用原著人物形象,更换时空背景讲述新的故事;其四,添加新人物角色作为主要人物,在原著背景下展开全新故事。网络“红楼文学”以外传戏说类数量最多,质量也最为良莠不齐。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将目光放在书中的小人物身上,把视角放低、挖掘人物的辛酸故事,这种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或多或少能够反映出当下网络作者的人文关怀意识。为了方便表述,笔者将发表时间在2015年之后的网络“红楼文学”作品称为“新红楼文”,将发表时间在2015年之前的作品称为“旧红楼文”。

(一)人物描写与主题表达

网络“红楼文学”大多采用单一叙事逻辑,多以核心人物的行踪为主线,用可信度较高、较易于理解记忆的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从核心人物来看,旧红楼文多以下几位人物作为切入:林黛玉、王熙凤、贾迎春、贾探春、贾环、薛蟠。随着网络文学的主流读者变迁,新红楼文则顺应当下潮流增添了不少热门主题方向,从而也成就了更多新的核心人物:贾敏、贾赦、贾琮、贾代善。在以男性角色为主角的小说中,主要类型包括草根逆袭、改命重生、权谋策略、借题另写,主题包括家族复兴、朝堂权谋、战争军事等。这类作品追求新奇,重视人物的反差感。在众多男性角色中,最受欢迎的正是贾环与薛蟠,在薛蟠身上,除了他喜剧色彩的性格之外,废柴重生的桥段也屡见不鲜;相比于众星捧月的嫡子贾宝玉,庶子贾环的地位更低,他的成功更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爽感。在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小说中,类型主要有女尊女强、改命重生、言情甜宠、种田家宅、借题另写,主题包括女性经商从政、家宅嫡庶相争等。从内容来说,作品大都着重于表现女性对于爱情、婚姻和事业的期待,也对女性在爱情与婚姻生活中的经历加以刻画,但也不止于此,女性自强意识的彰显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叙述女性角色的成长史也是不少作品的选择。相较之下,旧红楼文更侧重于续写、补佚方面,围绕原作人物性格基础进行新的塑造,根据原有情节进行新的解读。新红楼文的外传、戏说成分更多,适应网络文学潮流,热门类型主要有综系列、异能空间、快穿。这三种类型催生大量新人物的出现,以新人物为主导的情节走向势必会对原作人物的整体改变更大,新人物的故事也会作为主线故事讲述,原作人物只起到辅助作用。根据基础使命设定,新人物多设定为穿越或重生人物,其身份和融入红楼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身份多为林府亲戚,基础使命为拯救黛玉的悲剧命运,主线任务是成就自我,小说中后段便淡化红楼人物,转而主述新人物在红楼世界之中的作为;其二,身份多为贾府仆从,基础使命为脱去奴籍,从侍从视角重新讲述红楼故事、新鲜感十足,其主人公同样带有人物光环,名利双收之余,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原作人物的悲惨命运。

(二)世俗化变体特色分析

网络“红楼文学”是《红楼梦》顺应大众媒体传播的时代变革,是受通俗文学影响的变体,也是对当下读者群体兴趣偏好的自身妥协,《红楼梦》具有前瞻性、超越性的复杂主题在同人小说中被简化、降格。除了少量借题另写类的作品在主旨思想上别有意旨之外,大多数作品还是突出单一言情主题,书写重点是写出爽感、表现情怀。落实到网络“红楼文学”写作,最基本的便是以爱情为主线了,这一主题不仅容易把握、写作难度低,而且易引发读者共鸣。在这些言情主题作品之中,又尤以林黛玉为主人公的小说占主流。出于对原作结局的不满而改命的小说不在少数,甚至将林府势力、林黛玉行动轨迹(是否进入贾府、是否与宝玉相伴成长)都重新安排。在一番二次创作之后,不仅主人公结局圆满,在原著中已有悲剧结尾的晴雯、香菱等人也会重生、拥有新的生活。在他们的故事中,黛玉拥有了崭新的灿烂人生,至于她的爱情,归属却并不一定是贾宝玉。在感情选择方面给了她更多的可能,出现了北静王水溶、皇四子胤禛等身份地位更高的角色,这种行为顺应潮流、也迎合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读者群与作者群的自我满足。

三、《红楼梦》与网络文学

“红楼同人小说”的创作历时悠久、数量可观、受众群体也很稳定,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人物的多样性、情节的创新性、内容的包容性等特征。虽然这些小说从叙事语言到思想深度、从人物塑造到情节主题都无法与《红楼梦》原作相较,但其存在本身便足以向我们证明《红楼梦》在当下的影响力。相对而言,“泛红楼化”小说的数量更为庞大,主要影响领域包括古言、宅斗、宫斗、种田、清穿、权谋等题材类型在内的网文作品。可以说,《红楼梦》之于“泛红楼化”小说而言,是帮助文章真正进入设定世界的一把钥匙,正是由于这些点滴细节的烘托,才使得作品的古代感更加生动。由于“泛红楼化”界定相对模糊,笔者也不能周延地将这些小说全部包含进“泛红楼化”概念之中,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红楼梦》就是某些小说的源头,但是通过分析,能够发现这些小说的确受到了《红楼梦》的文化与艺术滋养。

(一)网络“红楼文学”的红楼气质

网络“红楼文学”的红楼气质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继承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在展现古色古香的生活方面,使用“红楼体”语言能够帮助作品浸润在原汁原味的古代生活中,在半文半白的小说里增添一抹古今调和度。以《甄嬛传》为例,有儿化音的时间指示词“今儿”“明儿”,更有“巴巴儿的”“小蹄子”“猴儿崽子”“不中用”等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抛开词汇的沿用不谈,在环境渲染、景物描写等方面,《甄嬛传》也借鉴了《红楼梦》富有诗意、余味悠长的修辞手段,借助古典化语言和诗化意象所结构成的文字使作品描绘的世界别有一番风韵情致。除了语言风格之外,红楼气质同样体现在对于《红楼梦》的叙事框架、创作方式的借鉴与模仿之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鉴了《红楼梦》的故事框架,分作盛家、顾家、齐国公府三个家族,各有侧重地依次铺陈开来。盛家的嫡庶之争以妻妾之争展开,从明兰视角里写出一家人与“卫姨娘难产而死”一事的相关性,以一事带一线的同时,将主要人物形象一一速写,既在读者心中为人物立住根基,又简略写明各个利益团体的前情故事,为后文做铺垫。这种对《红楼梦》由点及面叙事方式的借鉴,使得《知否》做到了在开篇五回之内,不仅交代清楚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也将嫡庶之争、妻妾之争、婆媳之争这三个家宅种田文的主线搬上台面,使得读者思绪清晰、剧情紧凑耐看。《步步惊心》的红楼气质主要体现在悲剧精神的继承之上,体现在对人物命运悲剧的写照和故事悲剧结局的书写之上。女主人公马尔泰·若曦出身显贵,在待选期间住进八贝勒府,得以与康熙的众多皇子相识相知、缔结友谊。若曦在九龙夺嫡的故事背景中与众多阿哥周旋的故事本是极易满足女性读者幻想的,但她对每段感情的迟疑、在每次选择中的犹豫,导致其走向悲剧结局,书中其他人物也因为成王败寇的夺嫡之路而走完自己的悲剧命运,《步步惊心》也正是因为跳脱出传统大团圆套路之外,成为了别具一格的言情作品。

(二)网络“红楼文学”的网文特征

从主题设置与故事情节来看,“红楼文学”将网络文学的爽文逻辑一以贯之,但并非一味娱乐与消遣,在适当位置也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情怀。以《一代文豪林黛玉》为例,这部小说属于借题另写类,虽是女频小说、红楼世界的设定,讲述的却是家宅府邸之外的世界。本书分为两卷,卷一以黛玉与其表叔林若山为主线人物,他们离开贾府、在广阔天地体察民间疾苦,黛玉将眼中所见化作话本故事广为流传,被当时人称为“潇湘先生”;卷二则基本脱离了红楼世界架构,以法国大革命时期背景为基,虚构了阿巴特、卢士特等城市,而黛玉所面临的是遭遇海盗、线人失联、生活拮据的危机,从她在剧院之间辗转投稿的经历展开,对城市风貌进行由点及面地描绘,讲述了新的革命与自由的故事。从创作手法与故事结构来看,网络“红楼文学”在继承《红楼梦》创作手段的同时,其叙事模式、叙事手段、创作思路等也具有创新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情节为王”,网络文学要求作者将构思重点放在情节设计与故事搭建上。相比于故事的完整性,即时阅读的网络文学更看重情节的精彩度,不仅包括因果关系、叙事逻辑,也涉及情节的悬念设置、连贯讲述与跌宕起伏。除此之外,其叙事语言也力求简洁干净,通常来讲,为了吸引读者关注,网文作者所青睐的创作语言以叙述为主,拒绝过多与推动故事发展无关的成分,诸如大段的景物描写、经常性的心理刻画会导致情节中断,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缺失。在叙事时,他们更多选择按照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展开故事,在刻画人物时,把人物关系、身份背景、来龙去脉交代妥当,在结局时,交代主角、配角等一干人物的结局等做法,也是网络文学所基本遵循的模式。在笔者看来,网络“红楼文学”是《红楼梦》的“出圈”,将“红楼元素”与网络文学热门题材相结合,从而将古典小说元素代入现代语境,这些作品的艺术性与现实性当然无法与《红楼梦》相较,我们也不能过多苛求,用更为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网文作品,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与感受,亦有所得。

作者:梁婷婷 单位:西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