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犹太文化论文:波特克作品中的犹太文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张跃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哈依姆•波特克这个优秀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作家一直以来被忽视,他的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犹太文化与犹太性的描写,包括犹太宗教、犹太传统教育以及这些犹太民族一直遵循的规则习惯和现代主流社会文化之间产生的碰撞、摩擦与一定程度的融合。虽然美国当代的文学圈忽略了这位优秀的犹太文学作家,但是哈依姆•波特克依然因他优秀而引人入胜的作品吸引着大众读者。
哈依姆•波特克(1929-2002)出生于纽约一个正统教波兰犹太移民家庭里,他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的希伯来名字是ChaimTzvi。一直以来接受着正统犹太教育,他深受犹太思想与文化的影响。早年在犹太社区接受教育,16岁那年开始写小说,17岁开始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1950年在耶什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54年在犹太神学院任职拉比,在获得希伯来文学硕士学位后,波特克作为一名军队牧师入伍。
1967年波特克发表了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选民》,为他赢得了“爱德华•刘易斯•沃兰特奖”,并且被提名国家图书奖。1975年,波特克发表了《在起点》。从《在起点》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关于犹太文化的痕迹,关于传统的“父子关系”主题以及犹太生活、宗教信仰等等。波特克的父母是反对他书写或者是阅读非犹太作品的,而他坚持自己的方向和选择,依然踏进文学的世界。他把自己对圣经、塔穆德经和卡伯拉神秘主义的研究融入美国小说中,对美国犹太主义的神学基础及其在文化和社会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此对美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波特克的小说多以世俗中犹太人的宗教、历史和文化经历为题材,以皈依犹太神学和礼拜仪式的犹太人为原型人物,以犹太会堂、学校及虔诚的犹太家庭为背景,反映出宗教与社会、个人需求与集体信仰、传统与现代、父与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仔细研读哈依姆•波特克的《在起点》以及相关的一些关于犹太文化的书籍,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想深受犹太传统文化和犹太宗教文化的影响。《托拉》以及《塔木德》等等这些宗教的圣典经常出现在哈依姆•波特克的笔下,而《在起点》中戴维的生活从童年接受的教育开始便是和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起来,甚至直到后来戴维去芝加哥学习深造都是被犹太传统宗教影响着。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来看,犹太民族是非常宗教化的一个民族,犹太教与这个民族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自从犹太教的创立以及后来的不断发展壮大都是与整个犹太民族息息相关的。可以这么说,犹太教的演绎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犹太民族在世上存在的写照。我们知道,公元前1225年,在西奈山,摩西接受上帝的旨意创建犹太教,而自此犹太教也成为犹太民族的精神引导的支柱。此后,虽然犹太民族经历了国家灭亡等一系列的重大灾难,但是这些曲折艰辛的经历反而加深了这个民族的团结与民族凝聚力。我们从《在起点》中看到,戴维的父亲一直致力于通过他们成立的组织来尽可能来帮助那些困苦的犹太同胞,尽管后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戴维父亲的生意一落千丈而意志消沉,但是还是不断地尽力去帮助那些还在国内受苦受难的犹太同胞来美国生活工作。这就是犹太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而类似这种爱国互助组织还是有很多的。
而关于犹太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父与子”冲突也在这部作品中有所体现。戴维沉浸于书籍的世界中,总是以书作为自己的陪伴。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个硬汉的形象,主张以暴制暴,用武力回击那些残害与压迫他们的人。直到后来戴维要去上大学深造,他的父亲还是和他意见不合。父亲竭力抵制这种异质的文化系统,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戴维能够传承他们犹太民族的传统,沿袭他们的宗教以及教育方式,而不是去触碰学习他们以外的异质文化。
《在起点》中还贯穿着一个字眼,那就是“战争”。戴维的父亲因为参加了当地的武装组织而被迫偕妻子儿子远赴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他们在美国期间还是不断关心着波兰以及东欧境内的关于杀害犹太人的消息。在犹太人漫长的历史经验世界里,以冲突、对立为性质内涵的“战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构成了犹太历史的一种基本特征。我们知道,犹太人最初受埃及人的压迫与迫害,直到公元前13世纪摩西率领犹太人出了埃及,与埃及人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此后,各种战争从未间断。“公元135年由‘星辰之子’巴尔•科赫巴领导的民族起义被镇压,犹太民族的历史完全转入了漫长的流散时期。”[5]此后,犹太人的关于战争的表现在现实生活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上的表现则更为广泛。以冲突和对抗作为对待异质文化的包围的形式,已经成为犹太人在流散时期的典型内容。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作为外来民族,经常遭受到主流社会文化的排挤与打压。《在起点》中,戴维经常受到非犹太人邻居的骚扰与攻击,在学校里,非犹太人学生也常常欺负戴维,只不过戴维采取了隐忍与妥协的方式来面对。就宗教而言,基督教强迫犹太人改宗,而犹太人则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基督教与犹太人之间的“战争”内容。作为主流社会文化对犹太人的排挤的产物,隔都(Ghetto)一词专指那些犹太人所集中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偏僻且脏乱的地方。在现实中,犹太人被主流文化所排斥在外。
来美国的犹太人,尤其是来自东欧的下层犹太人,是典型的为生活所困的小人物,企盼能在美国这个自由国度寻求到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但由于种族、宗教、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作为弱势群体,犹太移民必然面临这样那样的文化冲突,犹太移民对美国生活的适应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犹太人在美国白人文化与本土文化冲撞中生存,他们处在主流文化的边缘,犹太妇女又处在本民族的边缘,故而受到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道德及宗教伦理让她们沿袭了犹太人的传统美德———忍耐。而女性作为边缘中的边缘,更是困难重重。由于人生经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妇女们对犹太传统的承继以及对美国文化的融入,也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倾向。关于犹太妇女,在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文学作品里有着相应的描写,此外,还有关于犹太妇女的专门研究。而在哈依姆•波特克的小说中更不乏对犹太女性的细致描写。《在起点》中,戴维的母亲露丝,是一位传统的犹太家庭女性,她具有温顺善良的内心,默默地照顾丈夫和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从她的变化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犹太人对于主流文化的同化吸收的过程。对于露丝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总是无意中会露出忧郁与压抑的面容。一方面对戴维亲生父亲以及露丝的父母的怀念,让她总是不经意间透露着忧郁,而对丈夫的暴躁脾气和戴维时好时坏的病情的不断隐忍也让这个善良的犹太女性鲜有快乐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个犹太女性后来也是慢慢去适应美国社会的生活。戴维的父亲在经济危机之后开始经营着一家手表维修的店面,慢慢地,戴维的母亲露丝也开始到手表店里去帮忙。她已经可以突破犹太传统的约束,走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