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学教育和德育融合途径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很多知识分子的帮助,要培养知识分子这方面的意识,应该从高等教育开始。因此,高校的大学生自然也就成了这些优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主体。显然,他们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做后盾是不行的。可是在这些年,高校的学生非但未能担当此重任,反而在现在社会的复杂浪潮中丢失了文化修养和素质,这对于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而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能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在高校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学教育处于断裂和分离的状态。出现上面所说的那种状况,原因主要有:
1.招生数量的影响
在过去,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相对于现在来说较少,相应的质量就会高,当然那时的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层次还是较高的,并不存在人文修养缺失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现在无论是在招生数量还是在人才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但在重视程度上仍没有什么提高。
2.高校课程的设置
过去的时代,大部分高等学校都会针对学生开设一些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的选修课,这必然会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有帮助。另外,过去的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使得学生能够选择的余地也会小,而且当时社会还没有这么多的诱惑存在,学生针对开设的这些课程就只能客观接受。现在的社会状况却不一样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有很多种,学生不一定会选文学方面的,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很多诱惑,所以学生背离了原来的路,不再去重视这些。
3.任课教师的影响
以前担任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是很高的,他们一直误以为学生也会跟他们一样,会非常积极地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或者听一些文学的讲座等,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但是现实证明老师的想法错了,现在能够主动去读一些文学名著的大学生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学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在他们眼里一直信奉着中国过去的那句古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加上外界的诱惑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在课余时间,很多大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做兼职、谈恋爱等,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所以,老师其实是高估了自己学生的水平。但是最可悲的是,当前文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分离成了一种必然,大家也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现在的人不是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高低,而是关注他们能否在毕业时找到好工作。很多德育教师也认为德育教育要做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工作,至于提高文学素养与他们无关,不是他们的责任,所以,这也造成了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分离。
文学教育和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严重缺失,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利用好思想道德教育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将文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清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的是人,是首先了解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后,重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又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首先通过德育教育满足并实现他们的合理需要和一定的利益时,才能提起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这样德育教育才会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要重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符合现在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德育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现代德育教育的发展态势。而要想实现人文关怀,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当然,融合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文学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融合意识
不管是文学教育的教师还是德育教育的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融合意识。这里的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它与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过去人们曾经把意识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脱离人体的灵魂活动。事实上,通俗来说,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人的思想。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于物质又有很强的反作用,意识本身有能动性,不论是人类的产生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生,都伴随着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一种自然的产物,人们内心的某种意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使人的行为向着同意识相一致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实现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有关的教师必须要培养自己这方面的意识,然后,在这些意识的影响下才会有所行动。
(二)把文学教育融合到德育课程中
过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一般都是由一些教育者来决定具体教授和灌输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重视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就连一些行为规范也变得十分抽象。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大、太遥远,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使得教育失去了自己的作用,而且教育的方式一般也都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以及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一些特殊需要置之不理,没有满足学生在现实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使得德育教育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当然其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重任也就难以担当,失去了作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的德育课中将文化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在讲授课件的制作方面多下点工夫,在课件中多添加一些带有文化韵味的音乐,在课件字体的设置上多多体现我国的文化传统等,这样就会给大学生营造出一种文化教育的氛围,让他们于无形中感受文化的韵味,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三)开设与两者相关的整合性课程
这里所说的整合性课程也就是把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将这两种课程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门新课程。但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综合有很多层的含义:第一,是对内容的一种整合,而这种整合并不只是单纯地把两门课的内容放在一起,而是进行融合,这样才不会因机械地整合而带来很多的不适应,使学生产生不适的感觉。第二,师资方面的整合。在以前,这两门课是分别由各自学科的教师来任教的,他们都只单纯具备自己学科的一些知识。可是整合之后的课是与两门学科都有关系的,所以必须把这两科的师资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随着我国的发展,现在高校中通过跨学科来攻读研究生的人有很多,所以高校在招自己的教师时,可以刻意地选拔一些文学背景较好的德育教育专业的人才,或者是招一些德育教育背景较好的文学专业的人才,这些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跨学科整合方面的人力和财力。第三,文化整合。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很多相背离的、不同的文化要素整合成一个较为和谐的统一的文化模式,这也是把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核心部分。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于文学教育之中,通过文学教育来陶冶和净化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本文作者:金艳、王淑芬、伊淑霞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