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日本汉文小说的保存与整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日本汉文小说的保存与整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日本汉文小说的保存与整理研究

在传统的汉文化观念下,诗文才属正统文学,小说向来受到轻视。但在域外汉文文学中,最能表达自己民族特质的,非小说莫属。盖各国的汉诗汉文,常是模仿中国的汉诗汉文,而且受到篇幅及创作规则的限制,难以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域外汉文文学中,笔者选择汉文小说作为整体研究的起点,挑选近年颇受关注的日本汉文小说作为考察对象。但是其中属于宗教性作品,如:《日本灵异记》、《法华验记》、《本朝往生传》、《续本朝往生传》、《本朝神仙传》等,由于时间及能力所限,只得暂时搁置不论。待以后有机会,再予补足。

日本汉文小说之保存暨整理

由于日本的和文小说起步早,且较为发达,汉文小说的创作数量相对而言并不太多,几乎未曾获得一般文学史家的注意。虽然汉文小说在奈良、平安时代已经开始萌芽,在镰仓、室町时代得以继续滋长,不过,其成果毕竟无甚可观。转至江户时代暨明治年间,陆续有不少汉文学者创作志人(含俳谐)、志怪笔记体、传奇、话本、章回体小说,目前尚有近百种抄本、刻本传世。可惜它们分散收藏在各个图书馆或文库,很少有人去理会并加以汇整,进而复制印行。以个人所知,日本的武藤祯夫、浅川征一郎二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搜集整理,并积极汇印汉文小说专辑。武藤氏热衷于笑话集之搜录探讨,前后编印有:《汉文体笑话书六种》(近世风俗研究会,1972年)、《噷本大系(第20卷)》(东京堂,1979年)。浅川氏则编译解说《鸭东新话》(至文堂,1973年)、《大东闺语•春风帖》(日轮阁,1980年),并且训读《春梦琐言》(太平书屋,199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敷和男校注了《第二世梦想兵卫蝴蝶物语》(现代思潮社,1985年);日野龙夫校注了《江户繁昌记•柳桥新志》(岩波书店,1989年),为阅读和研究花柳风俗小说,提供了不少便利。2005年8月,东京岩波书店出版的《新日本古典文大系(明治编)》,收录了池泽一郎、宫崎修多、德田武等校注的《汉文小说集》。校注者分别为《本朝虞初新志》、《谭海》、《情天比翼缘》、《夜窗鬼谈》撰写了精详的解说性专论。这或许是中日学者多年来致力于日本汉文小说的整理研究,因而受到日本学术界与出版社肯定重视,并且开花结果的一项证明吧!1997年8月,台北台湾大英百科公司印行了陈庆浩、王秋桂主编的《东方艳情小说珍本》两巨册。第一册包含:《游仙窟》、《赵飞燕外传》等5篇清代以前的艳情小说,以及日本的《大东闺语》、《三山秘纪》、《春脔拆甲》、《枕藏史》4部汉文艳情小说;另外,《花影隔帘录》(又名《抱影隔帘录》)1种,旧题钱塘韩景致撰,疑亦为日本人所作,只是托名清朝文士而已。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王三庆,多年前讲学日本,尝致力于搜罗日本汉文小说,自天理大学图书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处,已获得汉文小说30余种,拟有已知而未见书目一份,并仍在继续访求中。[1](P93-112)近一二十年,他除了以个人名义带领研究生整理点校日本汉文小说之外,更邀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庆浩、日本筑波大学中文系内山知也、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庄雅州、郑阿财、陈益源,以及笔者共同提出“中日法合作研究日本汉文小说”研究计划。该计划获得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通过。自1998年7月起,研究工作小组在王三庆过去累积的基础上,经日本内山知也的大力协助,在第一年搜集了蓝泽南城的《啜茗谈柄》、大槻盘溪的《奇文欣赏》和《删修近古史谈》、菊池纯的《本朝虞初新志》和《西京传新记》、石津发子节的《译准绮语》、近藤元弘的《日本虞初新志》、负山樵夫的《寒灯夜话》、醉梦居士的《鸭东新话》等近70种日本汉文小说。其中,《本朝虞初新志》、《寒灯夜话》、《开口新语》等33种已做了初步整理。此外,又开列了多种待收书目,继续访求。第二、第三年度则已顺利完成20种样书的制作。

研究工作小组在取得日本财团法人斯文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台湾学生书局的同意后,向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提出“中日法合作《日本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之出版计划”的申请,并获得通过。研究小组经历数年努力,已于2000年由台北学生书局印行《日本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共计5册。第1册至第3册为笔记丛谈,其中第1册包括《啜茗谈柄》、《贤乎己》、《当世新话》、《日本虞初新志》、《奇文观止本朝虞初新志》、《译准绮语》;第2册包括《谭海》、《夜窗鬼谈》、《东齐谐》;第3册包括《谈丛》、《淞北夜谭》、《大东世语》。第4册属神怪传说的包括《浦岛子传》、《续浦岛子传》、《日本七福神传》、《含饧纪事》、《昔昔春秋》、《警醒铁鞭》;讲史的包括《太平记演义》、《西征快新编》、《海外异传》。第5册属世情的包括《唐话纂要》、《阿姑麻传》、《本朝小说》、《新桥八景佳话》;属于艳情的包括《三山秘记》、《枕藏史》、《春风帖》、《大东闺语》、《春脔拆甲》;属于笑话的包括《译准开口新语》、《奇谈一笑》、《困谈》、《如是我闻》、《奇谈新编》、《寒灯夜话》。此丛书的问世,可望填补目前日本汉文小说出版物的空白,开启日本汉文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天地。[2](P561-562)《日本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除有主编王三庆、内山知也、庄雅州、陈庆浩所撰序文、总目、校录凡例外,每一种书都包括:中日文出版说明、书影、目录、本文暨注语。其中编排设计以及内文之解说、标点断句等,基本上可谓准确无误。不过,编校难免有疏漏不周之处。今暂举第5册为例,如:《书阿姑麻传首》中有“无已则博通。侏离夬鸟舌”一句,应作“无已则博通侏离夬鸟舌”,意指精通外语。[3](P35)第4则中载:“有以书自许者,常对人品当世书曰:‘某生当第于最,先屈一指。’其人曰:‘足下应居次。’不笑曰:‘吾何敢当,而指既屈矣。’”比较正确的断句,当为:“有以书自许者,常对人品当世书曰:‘某生当第于最。’先屈一指。其人曰:‘足下应居次不?’笑曰:‘吾何敢当?’而指既屈矣。”[3](P354)另外,《奇谈新编》卷末,原附录《淡山子传》,今脱,再版时应予补上。[3](P354)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不过大醇小疵。此套丛刊对学术界的贡献,理当大力加以肯定赞扬。

日本汉文小说之研究概况

早期对日本汉文小说感兴趣而进行研究的日籍人士,除了小说家永井荷风[4]外,基本上是国文科出身的学者,只是人数并不太多,成果也不甚丰硕。例如:20世纪70年代,前田爱先后探讨了《柳桥新志》、《江户繁昌记》和寺门静轩之生平著述情况,又出版了《成岛柳北》(朝日新闻社,1976年)一书。德田武则对《大东世语》与《世说新语》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山敷和男从1973年以来,就对明治初期的汉文小说《柳桥新志》、《东京繁昌记》、《东京银街小志》及《东都仙洞绮话》等都会繁华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论考服部抚松》(现代思潮社,1986年)。此外,东京每日新闻社于1977年出版《江户文学与中国》一书,其中收录中野三敏的《汉文戏作的展开》,讨论了江户时期文人所撰写的汉文小说;前田爱的《艳史、传奇的残照》,则对明治初期的和文笔记体、传奇体小说进行了简要论述。20世纪末叶,日野龙夫撰有《成岛柳北和大沼枕山》(岩波书店,1990年)、《服部南郭传考》(塘鹅社,1999年)二书。自1998年起,已出版专著《蓝泽南城———诗与人生》(东洋书院,1994年)、向以研究中国唐代小说而知名学界的内山知也,陆续发表了《蓝泽南城的汉文小说》、《幕末明治初期的汉文小说———志人小说和花柳小说》、《有关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汉文逸话集———世说系和丛谈系》、《蒲生重章的生涯和汉文小说》、《〈越柏新志〉和关荣太郎》等论文;2002年以来,林晃平先后针对浦岛传说进行密集探索,并出版《浦岛子传说的研究》(大风社,2001年),内容涉及了《浦岛子传》和《续浦岛子传》。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中正大学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中日法合作研究日本汉文小说研究计划”的日本协同主持人内山知也。他在广泛搜集资料之余,特别提倡对日本汉文小说进行深入研究,于2000年在东京号召成立了“日本汉文小说研究会”,定期举办会员读书会,推动讨论、研究的风气。10年来,所举行的例会已经达到50场。他这种积极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获台湾学者的敬佩。[2](P561-562)2005年3月,内山知也主编专集《日本汉文小说的世界》一册,由东京白帝社发行。其积极推动日本学界研究汉文小说之热肠,可见一斑。

台湾版的《日本汉文小说丛刊》付梓之前,王三庆已撰有《日本汉文小说研究初稿》一文,介绍他经眼的日本汉文小说,探讨中日交通史、日本汉学和汉文小说间的对应问题,并就内容、文体、思想三方面,分析了日本汉文小说的现象。这篇论文,对学界有突破盲点、振聋启聩之功。后来,他还撰有《明治时期的汉文小说》、《日本汉文小说词汇用词之分析研究》等著作,并对《日本汉文小说研究初稿》做了精细的修订与补充。另外,李进益撰有《明清小说对日本汉文小说影响之研究》一书,比较全面地讨论了中国明清小说与日本仿作汉文小说之关系,内容十分扎实。其后,又发表了《日本汉文小说的艺术特色》、《〈译准开口新语〉初探》等论文。本人亦参与了“中日法合作研究日本汉文小说计划”,先后撰成《汉文笑话集〈奇谈新编〉初探》、《太田元贞〈赤城梅花记〉初探》两篇,参加学术研讨会,并登载于会议论文集。近年则有台北世新大学日文系陈炳昆先生,集中对《夜窗鬼谈》与《聊斋志异》的关系进行探讨;高雄文藻外语学院日文系林淑丹出版了《明治期日本〈虞初新志〉的受容:以〈本朝虞初新志〉、〈日本虞初新志〉、〈谭海〉为例》(复文图书公司,2008年),书中以清代张潮所撰的《虞初新志》为主,与日本虞初体汉文小说代表作进行比较。陈、林二氏,都曾留学日本,又在台湾各大学日文系任教,因为做比较文学研究而兼涉中、日汉文小说,与台湾中文系出身的学者,用力之向度有所不同。2010年以后,彰化师大国文系许丽芳,也加入了日本汉文小说的研究行列,撰写有关《琼浦佳话》、《海外奇谈》的专文。中国大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如朱眉叔、严绍璗、陈熙中等人,陆续发表有关日本汉文小说的研究心得;进入21世纪,则有孙逊、杨彬、孙虎堂等人积极投入这个领域。特别是孙虎堂,从2008年以来专注于日本汉文小说的探讨,先后发表了长短不一的论文达10多篇,成绩颇为可观;近日则结集为《日本汉文小说研究》出版,非常难得。该书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江户、明治时期的各类各体汉文小说,还揭橥了“重建文化语境”、“还原创作场景”两条研究理路,可谓宏观微观兼具,十分不易。稍觉可惜的地方是因时间与信息不足,未能更广泛地收集相关研究文本,所论述的范围仅止于台北学生书局印行的《日本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共5册内收录内容,难免有不少遗珠。

结语

我们将全部汉文小说的“通盘研究”作为实现汉文学暨汉文化整体研究的起点,因此,先完成域外汉文小说的整理点校工作势在必行。日本汉文小说大体上以刻本、印本为主,校勘问题比较单纯。不过,如何进一步确定汉文小说的范围,并编定一份完整的日本汉文小说目录(含版本暨收藏处),结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进行跨国、跨学科研究是当务之急。当然,日后若能编辑出版一套完整的《日本汉文小说丛刊》原书影印本,再加一部精善的校定标点本,那就更圆满了。对各种汉文小说进行整理,除了挑选完善的底本之外,也应尽可能找到参校的辅本。同时,在点校的过程中,更宜细心加以揣摩,避免误读误改。至于重要知名的经典作品,甚至需要详加校勘、注释,提供学者阅读研讨上的方便。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近60年来在中国海峡两岸与日本,从事研究日本汉文小说并已发表相关论著者,在140人上下。若按发表件数多寡并已达4条者,依次为:山敷和男、孙虎堂、堀诚、内山知也、林晃平、陈炳昆、牛尾弘孝、德田武、前田爱、奥村佳代子、谷口岩、日野龙夫、王三庆、李进益、寒河江实等人。至于受到学人青睐的汉文小说及其作者,有关论著之条数达5件以上者,依序为:《浦岛子传》、成岛柳北与《柳桥新志》、《夜窗鬼谈》、《大东世语》、《东京繁昌记》、依田学海与《谭海》、《海外奇谈》、《太平记演义》、菊池三溪与《本朝虞初新志》、寺门静轩与《江户繁昌记》、《大东闺语》、蓝泽南城与《啜茗谈柄》等。

21世纪是以区域性合作为主流的时代,东亚地区势将占有关键性的枢纽地位。东亚各国除了发挥各自特色,累积本身实力之外,如何积极促成彼此的交流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以汉字为根基所发展出来的汉文学暨汉文化,相信是建立中、韩、日、越等国相互沟通、彼此了解最方便有力的桥梁;而我们从事推动各国汉文学、汉文小说的整理研究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希望获得更多有心人的热情赞助与支持。(本文作者:王国良 单位:台北大学古典文献与民俗艺术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