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剧烈变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质量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广告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一直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广告学专业教师尝试改革教学模式,开设创新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应用型高校的广告专业人才培养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广告学应用型教学教学创新

1确立符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创办了广告学专业(本科),定位各不相同,如偏向新闻传播方向,或是侧重美术与平面设计,或是倾向于影视广告、网络与多媒体广告制作,或是以文学为依托,主要培养文案写作与策划专业人才,还有的以经济与商贸为主来设置课程体系。就福建而言,目前有17所高校开设广告学本科专业,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上均有所差异。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各异,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也各不相同,以满足社会各领域对广告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下文称“协和学院”)于2003年创办了广告学专业,是福建省内较早创办广告学专业的省属高校之一。协和学院是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型学院”,广告学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协和学院的广告学专业从创办伊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着力培养“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让学生掌握就业上岗的本领,又让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内在潜质。广告学专业依托文化产业其他专业的教学平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夯实学生美术基础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能够体现“传承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办学宗旨的创新型广告人才。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策划创意的思维方式与技能,掌握广告运作流程、广告公司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广告制作技术,能够胜任本土广告行业的策划、管理与制作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推动和振兴海峡西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与业界的交流,也为了强化广告专业的专业特色,在对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进行考察后,协和学院广告学专业在课程的实践技能教学部分,特别增加了专业实训、广告最前沿等特色课程,创造学生与广告业界的接触平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外,广告学专业还依托文化产业系“福建省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文化创意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等多个平台,以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为学科外延,以音乐表演专业、汉语言专业为学科后盾,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通过课内外多项举措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把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创新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福建推动广告创意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构建“大课堂”立体化教学的育人体系

按照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提出的“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和目标,以及“够用、管用、会用”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广告学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广告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核心竞争力概括为策划能力、传播知识、写作能力、创意表现、实务运作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都由相关的课程系列来完成:通过策划课程群等课程学习与实训,培养学生进行广告策划方案的拟定及实施能力;通过“传播课程群”等课程学习,掌握传播、媒体的相关知识,并能进行传播现象的分析与媒介方案的拟定;通过“写作课程群”等课程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媒体文本以及广告的文案撰写;通过“设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能遵循广告规律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通过“实务课程群”的学习与实训,培养学生掌握广告公司及其业务运作、商业模式的能力。在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课程体系的同时,协和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还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特色化的育人模式,通过构建“三课堂”联动的大课堂育人体系,即第一课堂为主体,以专业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为延伸,以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社会课堂为平台,以实践课程激励学生自觉成才。协和学院将学生第二课堂(文化、科技、艺术实践和社团活动)纳入第一课堂教学管理,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首先从创业孵化班、大学生艺术团、科技创新立项进行试点,设定课程学分,通过课程教学形式,给予学生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自主自愿参加教学活动,把特长内化为素质,将兴趣转化为才能。正是在这一育人体系下,广告学专业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专业技能之外,通过选修学校开设的文化传承与创意、伦理道德与思辨、国际视野与经济、生命科学与环境、现代技术与社会等五个模块的公共选修课,实现了将兴趣转化为学分。同时,学生还通过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从兴趣出发,以素质为导向,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我,形成了反哺第一课堂的良好效应,培养出受益终生的素质,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3开设凸显专业特色的创新课程

实践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看家本领”。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与业界的交流,强化协和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在对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进行考察后,广告学专业在课程的实践技能教育部分,特别增加了赛事进课堂、广告最前沿等特色课程,将广告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搭建学生与广告业界交流的互动平台,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检验。

3.1赛事进课堂——学生实践技能的试金石

据调查,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类广告公司或者企业内部的企划、营销等部门,职位主要包括策划、文案、创意、客户执行、媒介购买、市场调查等。实践性是广告教育的本质性要求,但广告行业需要的很多技能并不是通过记载在教材上的文字知识进行传播的。因此,本专业在第三学年下学期特设专业实训环节,即赛事进课堂,安排富有行业实践操作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带领同学从解读客户项目需求开始,一步步完成广告项目的全流程工作。之所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一是为配合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广告金犊奖和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这三个专门针对在校广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重量级比赛的参赛时间设定。参加学生专业学科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也为学生增加求职竞争力。专门的专业实训可使师生集中精力参与比赛,避免“白天瞌睡着上课、夜晚呵欠着做稿”的疲劳状况,激励学生的参赛、实践热情,更可保证作品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技能,实现“以赛带教、以赛促练”的目标。二是因为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相对全面的专业思维和知识,可呈现更高质量的作品,保证实训质量,达到特色课程的设定目标。这个环节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既掌握广告业务运作过程,又认识到广告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体现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团队合作好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专业实训环节的设置,广告学专业学生在策划、文案、创意表现、媒介运营、互动营销等方面都得到了针对性的训练,实践技能显著提高。自创办以来,协和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专业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共有500多人次获得各类奖项。2015年,由学校出资,专为广告专业学生“私人订制”的《鹤鸣九皋——2004—2014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获奖作品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收录学生获奖作品近300幅。校方为学生正式出版作品集,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也鲜有先例。本作品集也成为协和学院对外交流、展示教学成果的一张名片,多次在各种学界、业界交流场合展示或作为礼品赠予来访贵宾,在校内外都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

3.2广告最前沿——学生接触行业的互动平台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广告专业学生与广告业界的互动沟通,积极学习广告专业各项技能,广告专业于大四学年上学期开设“广告最前沿”系列讲座,由广告教研室邀请广告业界资深人士,围绕广告策划、创意、服务、媒介、活动、公关、互动等多个领域展开专业讲座,总共设置10场,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以作感想和心得为主,结合平时表现给出成绩。之所以安排在第七学期,是因为第八学期是学生的产业实践期,学生在第七学期末课程结束后开始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而在学生求职前开展的“广告最前沿”讲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前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求职时更具针对性。这一特色环节设置以来,共计有60余位福建省广告业界的精英翘楚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也有多名学生当场获得了广告公司的实习机会。

4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办学的显著特色。通过确立符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大课堂”立体化教学的育人体系、创设凸显专业特色的优质课程等举措,广告学专业自创办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良好效果。学校的专业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领悟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视野更加开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为人处事更加练达,普遍感觉“我们与社会更加接近了”。从就业上来看,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较宽,就业率较高,用人单位调查反馈信息表明,广告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好用”,学生沟通能力与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情况表明,广告学专业学生社会认可度高。学生家长的调查情况表明,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其子女在校学习期间学到了一些真本事,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并获得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基本不用为子女的就业问题犯愁。

参考文献:

[1]魏雪飞.自贸试验区建设下地方高校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2):134-138.

[2]郑远芳.课堂“内外兼修”的《广告学》人才培养方法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71-72.

[3]孙肇伦.当代广告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新闻知识,2012(4):37-39.

[4]周亚齐.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究[J].教育界,2015(7):100-101.

[5]周文扬,卜亚敏.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27.

[6]戴海波.“项目主导赛事辅助”——论广告学专业双实训模式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682-686.

[7]练红宇,刘婕,王小红,等.构建跨学科大专业平台培养文化创意人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8):70-72.

作者:黄秀莲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