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广告设计传统绘画元素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品广告设计传统绘画元素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食品广告设计传统绘画元素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传统绘画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民国时期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加和对西方机械化生产工艺的引进,食品包装也开始将传统绘画元素应用于其中,但学术界目前对民国时期的食品包装艺术尚欠缺系统性研究,在今天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研究民国时期的食品包装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近一百年前的食品包装艺术,以此来指导当下的相关工业生产。由左旭初所著的《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一书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版的学术著作,纵览全书,作者的写作包括以下几大特点:

一、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示了民国食品包装设计特色

将传统绘画元素融入到食品包装中是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的一大特色,作者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传统绘画元素,在文字中间穿插了大量的传统绘画艺术图片。如作者提到在20年代初上海海宁洋行开办了大型冷饮加工企业,在其生产的冰激凌、雪糕等食品中,食品包装中就包含了大量的传统绘画元素,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能好地吸引消费者眼球,以此来提升食品销量,作者认为在打开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外商应意识到食品包装设计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所以在包装中就包含了大量的传统绘画元素。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成为了中国开放的最前沿,为了满足上海人民对现代化商品的需要,当时的一些包装设计师就特意考虑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些设计迎合了传统中国人的习惯,而不至于让当地人民在接触外来文化时感到陌生甚至是抗拒。例如在上海永安四喜果纸盒包装中,设计师在外盒中特意增加了中国传统牡丹花卉,以此来寓意平安吉祥,同时纸盒包装的轮廓还用金线条加以装饰,使其显得富丽堂皇,在纸盒中间是用楷书写成了“永安四喜果”,并在下面标注了英文,作者的对食品包装图案文字的介绍配合了大量当时的食品包装图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民国食品包装图案特色。

二、案例详实,详细介绍了民国食品包装设计特点

左旭初所著的《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研究》在写作过程中介绍了大量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案例,其中包括了民国时期相关酒类、饮料、肉奶制品等众多食品包装,例如在包装字体中,作者认为虽然食品名称以中国楷书、隶书为主,但也融合了英文,使包装逐渐拥有了中西融合的特点,又例如在图样中,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的食品包装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年画、传统神话传说、传统历史典故等等,同时还设计了大量现代都市生活的具体场景,使其更具有现代感。以往的相关书籍中,作者往往就某一案例展开深入分析,例如在分析食品包装中的历史典故时,作者需要对历史典故本身展开介绍,同时在其中为读者解释了设计师为什么要将此历史典故设计到相关食品包装中,甚至还对设计本身展开批评,这些虽然加深了读者对某一食品包装更深层次的理解,但却失去了解释更多案例的机会,而左旭初所著《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研究》介绍了大量的案例,在案例更为详实的情况下,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全景图。

三、论证有据,深入分析了民国食品包装艺术的价值

正如前文所述,《民国食品包装艺术》中呈现了大量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并非糅杂在一起的,作者左旭初在写作过程中按照文化背景、实例介绍、深入分析的方式来研究这些案例,使读者更能全面地了解民国食品包装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全书共分为10章,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绍了民国时期的食品生产和包装概况,为读者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食品包装的背景,回答了为什么食品包装的创新在上海发轫的原因,接着作者在第2到第10章中通过酒类、饮品、糖果、蔬菜等等分类介绍了食品包装设计特点,但在这些章节中作者并非就案例本身展开论述,而是逐次介绍某一包装设计的背景、绘画特点、原因等等,这样就使这些案例本身更富有故事感,例如作者在介绍绘画图案时就认为民国时期的上海食品包装中普遍存在一些寓意生活美好的吉祥图案,如“富贵万年”“三羊开泰”“五谷丰登”,作者认为这些食品包装设计迎合了传统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介绍上海汪裕泰茶号的“金叶”牌茶叶铁罐时,作者又认为茶叶罐图案的是当时南方农村村民家中普遍存在的图案,设计这种图案使商品本身更具有乡土气息,还比如作者提到的上海美商沙利文糖果饼干公司的维他命面包包装纸中的“维他命”图案就是在融合本土特色的情况下使其更具有现代科学色彩,因为此时的上海也慢慢开始接受现代科学知识,所以包装更加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纵览全书,作者左旭初将其几十年的印染图案设计经验用一百余页的图文呈现给了读者,该书图文结合,增强了可读性和应用性,作者以近代上海食品包装艺术为研究对象,为读者详细地展示了民国食品包装艺术设计全景图,该书不仅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也为民间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

作者:管启文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