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能源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开展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研究,对于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紧跟地方行业发展形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针对性;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效性;建立专业科学发展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持续性;打造服务经济发展平台,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稳定性等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对策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体系,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能源类专业如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紧跟新产业、新职业、新技术领域,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实现其良性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的能源类专业既包括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还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专业。从各个学校设立的专业来看,主要有: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钻探技术、矿井建设、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伏材料、新能源风光互补、光伏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等能源类专业。通过调研,发现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途径:(一)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高职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为地方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人才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能源类企业,由于受到行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培养的人才能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是衡量其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1]。(二)人员培训近年来,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终身教育,为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和能力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等。高职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继续教育机构,开展专科成人教育和专门面向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还有部分院校设立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开展煤矿矿长、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培训;有的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有的设立地热培训中心、新能源培训中心等。在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员培训已经成为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三)技术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将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促进科技攻关、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技艺传承、提升教师综合能力。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激励政策提升其技术服务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近几年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逐年提升,而能源类专业中的煤炭专业主要是通过煤矿设计、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核定等形式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四)技术交易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量优秀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工作,他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专利申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高职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额指标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都实现了零的突破,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专利开发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通过技术交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又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严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专业建设。专业是联接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2]。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能源类专业发展仍然存在和地方产业需求脱节问题,部分院校对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贯彻不够,并没有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其办学定位。部分院校校企合作仍处于较浅层次,在办学中没有重视企业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也很少征询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把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所学的技术、方法和知识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需要重新学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二)专业发展落后于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逐渐转变能源发展方式,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高职院校的能源类专业应该贯彻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规划。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并没有根据国家和地方能源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其专业发展方向,能源类专业的发展遇到严重的问题,所培养的人才很难就业,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又培养不出来。此外,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专业设置论证、跟踪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体系缺乏弹性,专业设置宏观调控不力、专业规划前瞻性不强,不利于专业的健康发展[3]。(三)校企合作还不能实现互惠互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调研发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瞄准职业院校这块大蛋糕,他们很积极的同学校合作,希望能从学校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例如: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建设、课堂教学平台建设中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介入。而作为真正的用人企业,如和能源类专业比较对口的煤矿类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同高职院校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四)尚未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需要有专业的平台,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然而,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相关的服务机构较少,有的设立了煤矿设计院、光伏研发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等,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办法、奖励办法还不完善,严重限制了其业务的开展。教师从事技术服务活动往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技术研发成功率又较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成绩。如果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去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三、高职能源类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紧跟地方行业发展形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针对性专业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方向,而确定专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从部分地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可以看出,能源化工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推进能源产业升级转型,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是当前能源发展的核心。如已经列入发展重点的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等,高职院校的能源类专业应该积极贯彻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专业,如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关专业建设;开办精细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等专业;开办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等专业。从大能源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纲要,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科学谋划,长远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建立专业科学发展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持续性合理的专业设置论证机制能够有效优化专业结构体系,促进专业与社会对接。如何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全面对接,形成完善的专业设置论证机制是关键[5]。新专业的设置一定要经过科学、系统、规范的论证,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自身办学条件等要素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论证。要以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就业质量为依据,召开增设新专业论证会,充分听取企业、行业、校内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能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造和更新,拓展专业服务面向,使其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和生存能力。对于部分没有办学优势、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大、招就两难的专业启动专业退出机制,以便学院集中人力、财力办好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三)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效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4]。党的报告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又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专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需求,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通过联合、共建等方式,建立具有自主运营与管理能力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与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高水平能工巧匠合作,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四)打造服务经济发展平台,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稳定性服务地方经济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共同参与构建专业的服务平台。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政府为学校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如: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且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企业应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用人方,应配合学校培养自己能够用的上的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行业协会应该及时将新的行业标准、方法、技术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更新教学内容,让其培养的学生能够为企业所用。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力度,为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形成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昌荣.校企共育: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人才对接[J].继续教育研究,2016(07):63-65.
[2]王乃国,杨海华.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4):56-61.
[3]张舸.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度研究[J].职业时空,2015,11(12):6-8+12.
[4]刘家枢.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思考[J].职教论坛,2015(04):4-10.
[5]缪宁陵.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5(05):49-50.
[6]张言民.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07):57-58.
[7]全斌,崔伟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05):61-63.
作者:姚少芳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