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双创”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脱节问题,河北省高校应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地制宜的“双创”教学理念指导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引领创新创业潮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1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在河北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目前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普及,也形成了一批示范典型,但各校情况参差不齐,整体教育水平仍有待推进,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重视。

1.1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搞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仅是根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设的一门公共类课程,其受重视度远在专业课之下;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从职业指导教育中独立出来,也没有专门的教材,仅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模块存在;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没有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硬件保障等方面未能获得与其意义相匹配的重视与支持。

1.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忽视其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及其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该课程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纯理论教学的层面,创新创业的实训、实践欠缺,存在教学与社会脱节,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既不仅仅是创业知识、理论的传授,更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对创业进行鼓吹,它应该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与社会需要紧密对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富于创新精神,基于自己的专业素养、面向社会以创新引领创业。

1.3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不浓,忽视了结合区域资源开展的实效性、优势性

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基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趋势,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因为教学方法相似、教学内容相近,导致各高校学生的创意创新雷同现象严重,多聚集于全国性的热点问题,这使得一方面智力资源浪费,一方面很多区域性痛点问题无人关注。而如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创意创新创业方向和方式上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政策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就能实现高校“双创”教育实效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其根本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社会实践相脱节。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可以有效破解上述问题。

2.1学以致用,“双创”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为服务社会,“双创”教育更是如此。创新创业教育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目的不在于理论研究,而在于“致用”,在于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未来或在工作中创新或在实践中创业。“双创”教育中要多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社会痛点是创意创新的起点,是创业机会的源泉。

2.2知行合一,“双创”教育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强化实践性。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广泛开展参与式、实践式教学,注重考查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获取标准答案的能力;二要改革师资,除了培养专职教师外,要聘请行业优秀人才、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等校外人士担任授课或指导教师,以让学生获取实战实践经验;三是改革学制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验、比赛等,在实践中发展、检验创新能力。

2.3因地制宜,“双创”教育要融合利用区域资源

这是避开创新创业激烈竞争局面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市场竞争激烈,现有科技团队、企业占有大量创新创业资源,而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一般具有轻资产、小团队的特征;对于全国性热点问题,各高校之间趋之若鹜导致创意趋同。因此除了传统普遍性的创业教育内容,“双创”教育要紧密结合地方需要、地方环境、地方资源,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因地制宜,这样在创新创业的市场中才能获取竞争优势。

3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队伍,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引领创新创业潮流,达到教育效果与经济效益双赢。

3.1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河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特定知识和能力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要素。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高校“双创”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知识和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更容易创新或创业。如果河北省能以更好地政策和环境留住这些创新型人才,那么他们将成为河北改革发展的人力资源库。创新型人才更倾向于以创新思维、开拓精神看待工作任务,能够促进生产技术更快迭代、商业模式更具活力、生产要素更优配置、管理结构更加科学,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高校“双创”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驱动”的人力资源。另外,高校“双创”教育可以为未来培养一批开展创业活动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将在促增长、促就业方面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3.2推动创意创新实践促进河北社会经济发展

3.2.1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在校园内外依托当地资源、政策创建创业园、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支持大学生将好创意、好方法、好作品、好项目、好技术付诸实践,给大学生提供将创新型技术、产品、服务进行验证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机会。只有给试错机会、给验证平台,给锻炼空间,才能催生一批批创新型团队和项目,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转化率。

3.2.2加强校企、校地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双创教育与企业的共赢

政府、企业可以给“双创”教育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经验传授、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高校可以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科优势、创新型人力资源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创新创业通过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产学研融合更容易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产生创新成果,促进项目落地转化。

3.2.3重视创业创新类大赛,以大赛为抓手促改革创新

为了鼓励创新,当前创新创业类大赛不少,也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全国性创新类赛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河北省对这些赛事日益重视,积极组织。例如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省70多所高校的3.2万个项目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达132938人。这既有力的推动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有力的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培育了一支潜在的创新创业生力军,也催生了一批有价值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各高校应以这些大赛为抓手,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鼓励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跨界创新,鼓励产教研融合创新。

3.2.4鼓励师生一体模式的高校创业,促进知识向生产力转化

目前高校有许多教师有专利、有技术成果,但是没时间或不愿意创业;而大学生有时间、有热情开展创业但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因此可以鼓励师生一体模式的高校创业。由专业教师担任技术指导、由高校或教师以技术出资等形式加入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促进高校的知识与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2.5将“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助力河北乡村发展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农业人口总数约为5568.7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正处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期,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农村在人才、创新方面都相对薄弱,而“三农”问题却不少,因此有很多创业机会,尤其“互联网+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重大趋势。面对城市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双创”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的眼光投向农村,既有个人的发展机会又能促进乡村振兴。

3.3引领创新创业潮流推动全省创新创业局面

青年人往往是潮流的引领者。通过在高校掀起创新创业的潮流,鼓励更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潮流必将伴随着大学生的创业调研、创新实训、创业实践、创新赛事等活动从校园扩展到企业、社区、农村,进而在全省更多领域带动创新之风,让创新成为助推河北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滨海新城经济发展研究——以福州地区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

[2]张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作者:徐玲 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