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对于民族地区,要针对民族地方特色,采取符合当地特色的经济措施,弥合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确保民族地区经济良性发展。对此,本文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分析民族经济中劳务经济的发展问题。针对当地劳务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促进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中强调当地政府的措施,切合云南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实际,不断推动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云南;劳务经济
一、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发展重要性分析
一个民族的兴衰取决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经济本质上具有民族与经济因素的二重性,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并且是由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国家和经济的一部分,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现象。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共同的经济生活是将国家团结成一个整体的基本力量。一个民族的总体经济生活与其社会生产息息相关。由于分工、产品分配和交换关系的发展,人们和地区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整体。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形成和生存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民族正在发生变化和发展,其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一般来说,一个民族自下而上的发展,是开发生产方法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经济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对民族生产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情况云南有许多民族且发展不平衡。在面临劳动力对外输出、迁移的情况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支持民族自治市、人口少的民族地区。云南民族地区在各个阶段都在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目前,云南劳动经济概况与特点是,随着云南农村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很严峻。随着各级政府的改革和支持,以及服务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正在缓慢地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的过渡。“八五”期间,该地区劳动力出口5900万人,年均增长11.8万人。在“九五”期间,云南的劳动力输出增长了25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1万人次。在21世纪初,云南农村劳动力的劳务经济方面,劳动力就业转移增加了100万人次。具体说,2015年,云南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了143.5万人次,其中65万人次是增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2016年,云南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增加了77万人次,总体规模达到160万人次。2017年有136万人次,其中78万人次属于新增的范围。2018年达到150万人次,增加人次为65万。2019年达到153万人次,其中60万人次为增加数额。总体上,云南民族地区劳动力的大规模有序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云南民族地区劳动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效益分析2017年,云南的劳动力出口超过350万,约占该省民族地区劳动力的15%。其中,该地区劳工的总体外出劳务收入达到26亿元。2018年,云南省民族地区的劳务经济总收入增加到95亿元。2019年度,云南省民族地区的劳务经济总收入增加到190亿元。同时,云南省民族地区的劳务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地劳动者的人均工资收入从2015年的1326元增加到2019年的1617.5元,劳动者的人均纯收入约2000元。在云南民族地区中,许多劳工输出的地区,劳动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体上,劳务经济已成为云南省的重要产业,也是当地劳动者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云南省共有近700万剩余劳工通过各种渠道迁移。在调动过程中,许多工人继续提高技能和能力,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地方土地资源重组使大规模的土地被利用,在另一个区域工作或劳动力转移成为可能。2017年,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仍然以农业为主,但劳工工人人均耕地达到4亩。此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直接为劳务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除了用于改善生计的收入外,很大一部分收入还用于家庭,并投资于当地的农业或非农业产业。随着剩余劳动力自由地流向更大的区域,根据市场规则,经济资源已逐渐达到城乡之间,以及输入与输出地区之间的最佳分配。这带来了互利的经济利益,并有助于民族地区区域发展。
(三)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特点首先,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云南民族地区内部和附近地区。云南民族地区出口的大部分劳动力在云南省内就业和流动。2019年,云南民族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人口695万人。此外,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的统计,云南民族地区每年度向省外流出的劳动力数量为80万人左右,同时也有将近90多万人口流入,民族地区附近地区是劳动力的主要流转地域。2018年,云南乡镇工厂的员工总数为400多万人,其中90%以上是该地区的农民工,他们约占总体云南民族地区农民工总数的60%。云南民族地区大部分劳动力流动相对狭窄,许多人在该地区寻找工作,因为他们更适合云南,而且工资更具备吸引力。其次,民族地区劳动力的转移以青年为主。根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云南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中,有39%年龄在25岁以下,26岁—35岁的年龄占36%,36岁—45岁占15%,46岁以上占比为10%。其中,该省民族地区劳动力整体的男女比例为53∶47,男性比女性高5%。最后,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是劳动力中高质量的群体。根据云南省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厅截至2019年的跟踪数据,云南民族地区劳动力雇用的结构分别为31%、55%和13%,对应的教育程度分别为小学及以下、中学、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程度。
三、完善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一)强化地方政府调控云南民族地区的贸易经济相对薄弱,剩余劳动力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在发展劳务经济中,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的领导和组织角色很重要。同时,劳务经济的发展是一项涉及许多地区、部门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工程。政府必须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协调,以整合和发展人力资源。第一,政府应制定云南省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目标。云南省民族地区的政府,应根据当地人口变化、经济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总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务经济发展目标,并按照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对策。第二,政府应加强对人力资源和市场体系的宏观调控。人力资源市场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不必做出宏观控制决策。政府应规范市场贸易秩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市场并维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政府必须调查和惩处非法活动,并加倍努力建立标准化的劳务市场秩序。
(二)构建民族地区劳工保障设计在保护云南劳务经济方面,从保障劳工权益角度出发,确保劳务安全权利与劳务保障的落实,建立法律体系。第一,为确立劳动力工资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采取严格措施,确保劳动力工资保障制度的执行,并尽可能防止工资违法行为,尽快制定法律。第二,促进和进一步合理化公司的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最低工资保证了劳动力的工资要经过集体谈判。第三,建立一个从决策角度为劳动力提供劳工法律支持的组织。政府应建立劳动力法律援助组织,以指导和组织法院、公共安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和其他机构的政策。这是保护劳动力劳动保障,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最后一步防御线。
(三)健全民族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在为发展劳务经济,制定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政策方案时,需要注意改善和调整当地的就业服务体系。这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劳动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一,决策服务的内容必须与新的劳动力就业趋势保持一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各级劳务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互联网创建用于求职和求职信息的平台,部分取代了服务机构的招聘能力。雇主必须有合理的准备,通过计算机提供此项服务。第二,政策制定需要创新就业服务实践。计算机和网络在就业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就业服务系统的效率,要重视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服务系统。目前,云南民族地区就业服务的计算机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农村与偏远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使用率低、网络连接性弱、网络投资不足等原因造成。因此,政府需要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并在城乡地区普及计算机。第三,为民族地区就业服务创建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应努力在互联网上信息,在招聘和求职方面去中介化,提高城乡地区的就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设,刘彤.民族地区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25-26.
[2]陈祖海,丁莹.民族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09):86-94.
[3]陈丽丽.西北民族地区消费水平差异研究[J].现代商业,2020(22):53-59.
[4]樊军军.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5]张军谋,周晓唯,谢攀.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动力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02):172-180.
[6]黄健英,于亚男.改革开放40年民族经济学的发展[J].民族研究,2018(06):28-42+123-124.
[7]纪国峰.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存在的形态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1):58-64.
作者:吴虹静 单位: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