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羊产业经济地位转变经过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羊产业经济地位转变经过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羊产业经济地位转变经过分析

唐万明、格格日乐[3]在对比国内外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差距后指出,应从提高肉羊良种化程度、提高技术含量和抓好肉羊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个方面来弥补与国外的差距。赵有璋[4]、王兆丹等[5]、张鹏等[6]、夏晓平等[7]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建议,他们认为中国肉羊生产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规模化程度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未来应采取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促进我国羊产业的发展。熊朝瑞等[8]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四川省羊产业存在着保种选育工作落后、科技储备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大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武济顺等[9]从产业现状、技术支撑、产业链条角度研究了山西省羊产业的发展形势,他们指出应全面提升肉羊标准化养殖水平。王立克等[10]研究了安徽省养羊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开展肉羊疾病防治研究的对策建议。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尽管羊产业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羊产业经济地位方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将根据相关的权威统计数据,借鉴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11],从产品贡献、产值贡献、收入贡献和消费贸易贡献等方面,分析山东省羊产业的经济地位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与规律,为促进全省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演变历程根据产业的定义

本文将羊产业定义为所有羊饲养者的集合,包括散养农户和规模化养羊场(含养羊专业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羊场)。羊产业活动主要涉及育种与繁育、营养与饲料、疫病防控、生产与环境控制、产后加工和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产业组织活动。

1.1山东省羊产业的产品贡献分析

产品贡献是指羊和羊肉、羊奶产出量及其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用羊出栏量、羊肉产量和羊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标来衡量。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畜牧业年鉴》,得出1978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羊出栏量及其占全国羊出栏量比重、1985年至2011年山东省羊肉产量及其比重的基本情况,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得出2008年至2012年山东省羊奶产量及其占奶类总量比重的情况,详见图1、图2和表1。

1.1.1羊出栏量及其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1978年以来,山东省羊出栏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占全国比重呈波动变化。到2011年全省羊出栏量达到2901.22万头,比1978年增加了184.36%,年均增长率3.21%;占全国羊出栏量的比重为10.64%。期间,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允许有证集体和个体商贩经营农牧民完成派购任务后的畜产品,并取消了30年来牛羊肉的统派购制度,促进了农牧民饲养生猪、羊等家畜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内全省羊出栏量逐年稳步增长,到1999年出栏量达2838.80万头,占全国羊出栏量的15.08%。2000年受种植结构调整、天气干旱的双重影响,养羊的粮食饲料成本增加,加之牲畜传染病的规模传播,使得羊出栏量有所减少,整体上下了一个台阶。到2005年,国家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另外,国内羊肉供需矛盾引起羊肉价格只增不减。在各种政策和市场的作用下,全省羊出栏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2008年羊出栏量达到3098.80万头的历史最高值。

1.1.2羊肉产量及其占全省肉类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由图2可见,1985年以来,山东省羊肉产量大体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趋势,占全省肉类总量的比重也呈波动变化。到2011年全省羊肉产量达到30.50万吨,比1985年增加了514.92%,年均递增率7.24%,占全省肉类的比重由1985年的3.86%波动增加到2011年的4.47%,并于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0.62%。1996年市场一时难以消化羊肉高产极大地影响了农牧民饲养肉羊的积极性,导致1997年全省羊肉产量出现下滑。1999年美国被迫取消羊肉进口限制,2000年山东省实施肉羊良种产业化,2001年欧洲羊肉产量下降、进口需求扩大,国内外消费者消费理念由猪肉主导转变为更加青睐羊肉,大大促进了山东省养羊业的发展,全省羊肉产量开始稳步增长,但仍未恢复到1996年的最高水平。1.1.3羊奶产量及其占全省奶类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由表1得,2008年以来,山东省奶类总产量和牛奶产量均呈现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而羊奶产量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8年的31.78万吨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25.59万吨,仅占全省奶类总量的4.90%。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缺少对于羊奶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奶类制品频频出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下降,羊奶价格偏高以及牛奶、豆奶的替代影响等。但是另一方面,这说明山东省羊奶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将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1.2山东省羊产业的产值贡献分析

产值贡献是指养羊业产值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用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及其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00—2012年)数据,得出1999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及其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基本情况,详见图3和图4。1.2.1羊饲养产值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见,1999年以来的12年间,伴随着羊出栏量的稳步增加,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且经历了1次较明显的飞跃。1999—2007年期间,全省羊饲养产值由34.27亿元(按当年价格,下同)稳步增加到70.66亿元。2008年羊肉价格首次突破30元/公斤,较2002年同期上涨192.5%,全省羊饲养产值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91.89亿元,较2007年增加了30%,成为羊饲养产值上升最快的一年。之后羊饲养产值逐年稳步增加,到2011年达110.96亿元,是1999年的3.2倍,年均递增率10.18%。1.2.2羊饲养产值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1999年以来,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保持在5.6%和2.8%的水平上。这种现象利于保持产业的连续性,不会由于剧烈的波动而引起产业大的变动,从而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但不难发现,羊饲养对于山东省畜牧业及农业的贡献尚小,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养羊业存在巨大潜力,必将成为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1.3山东省羊产业的收入贡献分析

收入贡献是指养羊农户出售羊产品(在这里用菜羊及羊肉代表)对其收入的贡献,用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根据《山东农村统计年鉴》(1994—2012),得出1993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的基本情况,详见图5。可见,1999—2011年间,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较大的幅度整体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金额75.84元/人,是1993年的11倍,年均递增率达到14.25%。但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占其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具体而言,该比重在1997年为最低0.09%,2011年达到最高值1%。其中,2011年增长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供求的矛盾引起羊肉价格首次突破40元/公斤,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养羊收入的增加。

1.4山东省羊产业的消费贸易贡献分析

消费贸易贡献是指羊产品(在这里用羊肉代表)对省内居民消费及国际贸易的贡献。由于缺少山东省城镇居民羊肉消费量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用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和羊肉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等指标来近似衡量山东省羊产业的消费和贸易贡献。

1.4.1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山东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2年),得出1998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的基本情况。1998年以来山东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均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人均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在2002年分别达到最高值0.38千克/人和2.77%。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羊肉虽具有更高于猪肉的营养价值但价格也较猪肉高出许多,因此,农村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总体较低,历年平均值为0.3千克/人,多年来仅占人均肉类消费总量的2.1%左右。此外,农村居民对羊肉价格的变化较为敏感,人均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总消费量比重的变化趋势表现一定的波动性。

1.4.2羊肉出口量、出口额及其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3—2011),得出2002—2010年山东省羊肉(含鲜、冻羊肉)出口情况。2002年—2010年期间,山东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全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额由2002年的30.5吨和4万美元稳步增加到2006年的9084吨和1693万美元,继而以较快的速度减少,到2009年出口1217吨和395万美元。2008年出现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下,羊肉进口国减少进口造成的影响,2010年,由于国家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羊肉出口量再次出现了抬头趋势。

2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及其未来趋势的基本判断

基于以上4方面的贡献分析,概括总结出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演变的基本规律,据此得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1)全省羊存栏量和羊肉、羊奶产量呈现稳定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占全国的比重呈现出平稳波动的变化态势;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呈先上升后减少再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羊奶产量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比重呈不断下滑的总体态势。预计未来全省羊出栏量和羊肉、羊奶产量仍将会是平稳增加的发展趋势。羊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将会保持在10%~12%左右的水平;羊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将会在4%~6%左右的水平;羊奶产量占全省奶类总量的比重将会在3%~4%之间波动。按现有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全省羊肉产量将达到50万吨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肉类产量目标相吻合。2)全省羊饲养产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总体变化态势,占山东畜牧业及农业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按照1999年以来的发展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羊饲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畜牧业产值目标相吻合;羊饲养产值占山东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分别在5%~6%和2%~3%之间波动。3)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及其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均呈现出波动性增加的变化态势。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的收入将达到80元/人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相吻合;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将在1.2%~1.5%之间波动。4)全省鲜、冻猪肉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及其占全国的比重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鲜、冻羊肉的出口数量将达到3600吨左右,出口金额将达到3000万美元左右。

3结论与建议

山东省羊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产品、产值、就业、收入和消费贸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带动了上下游饲料、兽药、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羊产业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①健全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羊产业政策,促进羊产业科学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省羊产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政府的畜牧业政策应对羊生产有所偏向,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适当的“育肥羊保险补助”、“饲料补贴”、“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补贴”、“生态养殖补贴”和“质量安全补贴”等羊产业扶持政策。②加快转变羊饲养方式,提高羊饲养规模化程度。规模化生产方式是羊产品标准化、规格化的保证,为加快羊饲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全省羊饲养规模化程度,引导和鼓励羊散养户退出养羊业或向养羊专业户转变,养羊专业户向小规模养殖场转变,小规模养殖场向中规模养羊场转变,中规模养羊场向大规模养羊场转变。③抓好羊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清毒、净化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羊疫病应急防控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切实做好羊疫病防控工作。④加强羊产业链建设,促进羊生产稳定发展。为提高全省羊生产的稳定性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羊和羊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羊产业贡献率,应大力协调整合饲料、兽药、育种、防疫、环境、屠宰、加工、储运和销售的羊产业链。学习养羊大县陕西省横山县的“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农民养羊纯收入。⑤加快优化羊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应积极开展产品精加工、深开发,集中力量延长羊产业链,提高羊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改善羊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增强山东省羊产业国际竞争力,应通过法规建设与执行强化对羊产业的质量安全监管。

作者:张海峰 孙世民 冯叶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