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茶叶文化旅游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关的推广和服务,从而实现茶叶旅游文化的升级。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以及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服务功能,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时代下茶叶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互联网无疑成为了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整体的催化剂,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世界各国各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的时代是通过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的高度传输等方式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出去,实现资源信息的高度融通。我们不难看到,在互联网上,大家相互利用手中的资源,将一些好的资源进行分享,同时也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信息和事件予以批评。这就使得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上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的人和其他的地方中去。茶叶文化旅游是和茶叶文化相互联系着的旅游方式,茶叶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人的文化精髓。茶叶文化旅游则更是与茶叶的内涵和精髓相联系的旅游文化的结合体。这种以茶叶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经济文化方式是符合茶叶文化的推广需要的方式。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为茶文化与茶叶旅游双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更多的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一种共享来带动整个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使茶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潮流和旅游生活方式。
1互联网与茶叶文化旅游结合的优势
1.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开放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不再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各种信息都会传递到各个地方中去。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的特点,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同时,也使我们自己文化走出去成为可能。中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茶叶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这就是茶叶旅游成为一个产业的基础。同时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有对中国茶叶文化旅游有兴趣的世界各地的人来中国参观,也使得中国的茶叶旅游和茶叶文化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传播的世界各个地方。
1.2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共享的,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朋友圈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资源与大家进行分享。这就使得世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灵活的,是高度交流存在的。在这种高度灵活的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的资源模式下,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中去[1]。在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里,人们对于一种好的资源都愿意进行分享,这种以一传百的方式可以使得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更快更好地传播出去,从而带动整个茶叶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大家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仅可以在线享受到茶叶旅游的视觉效应,也为实体的旅游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1.3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便利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资源是十分便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迅速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和资源,这也就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流动的速度。信息资源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便利性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得以迅速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便利性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相应的可能,网上查阅路线、网上预订酒店以及网上的旅游景点咨询,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茶叶文化旅游带来的巨大的优势。
2茶叶文化旅游的特点
2.1茶叶文化旅游的地域性
茶叶文化旅游必然是与茶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的活动,我国的茶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点,相应的茶叶文化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色。一些茶叶旅游的集中地区无疑主要集中在一些茶叶的产地[2]。茶叶旅游的形式也大多是茶叶景区的观赏,茶叶的品尝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伴随着茶叶文化的地域性相至而来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突破茶叶文化旅游传播的地域性的局限性,不仅可以实现实体的旅游方式,也可以实现在线的茶叶旅游方式的推广。而茶叶旅游的在线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茶叶旅游的迅速的发展。
2.2茶叶文化旅游的季节性
茶叶的生长是具有明显的季节的特点的,因此,茶叶旅游也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大多是在产茶或者是茶叶的生长的季节。这种季节性的特点往往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互联网的视域下,我们可以突破这种茶叶旅游的季节上的限制,通过线上的视觉的享受,发展相应的茶叶文化经济。
2.3茶叶文化旅游的人文性
茶叶文化旅游无疑是茶叶热爱者的舞台,茶叶文化旅游是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色彩气息的旅游方式。这种人文气息十分浓烈的环境下,会使得旅游文化的传播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又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传播有了更好的平台,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面进行茶叶文化的交流,茶叶文化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那些对茶叶文化有潜在爱好的人投身到茶叶旅游和文化的宣传和追随的队伍中来。
3利用互联网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3.1利用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线上推广作用
3.1.1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茶叶旅游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大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可以通过构建网站,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将茶叶文化旅游的信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从而实现一种资源的共享和互动[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带来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特有的网站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众号进行推介,实现茶叶文化旅游文化的迅速的传播。
3.1.2利用互联网形成茶叶文化旅游群体
旅游通常是人的活动,人的群体性的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茶叶的文化的旅游具有更强的团体性。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茶叶爱好者和茶叶文化的爱好者的向往,大家往往更加热衷于茶叶文化旅游的集体性,从而促使了一些集体性的网上团购方式的旅游的出现。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带动潜在茶叶文化旅游爱好者的加入,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参与到茶叶文化旅游中来。
3.1.3利用互联网带动跨境茶叶文化旅游
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作用不仅可以渗透到国内的每个角落里,同时茶叶文化也会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各个地方和国家,利用好茶叶文化的互联网的推广作用,可以让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热爱中国茶叶文化的人参与到中国茶叶文化旅游的活动中来,这样使得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走出国门,吸引了更多的人,为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2利用好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
3.2.1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线路查询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也使得信息变得更加的流畅,以前的旅游大多是旅行社进行的团体性的活动,而如今的互联网下的旅游方式,则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茶叶爱好者可以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选择自己想要去的茶叶旅游的地区,然后选择相应的路线,选择住宿的方式,使得茶叶文化旅游完全成为一种自助文化旅游。
3.2.2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订购服务
茶叶文化旅游由于存在着地域性,一些茶叶的产地往往是一些山区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旅游的承载量不高,旅游文化的基础设施不够全。利用互联网充分实现信息的交互,将茶叶文化旅游的地点、酒店、旅游的行程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订购服务,提前预约、提前对接,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服务需求,也可以节约旅游者的大量时间,提高茶叶文化旅游的满意度[4]。
4互联网下茶叶旅游文化更当注意的问题
4.1注重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利用互联网推广茶叶文化的旅游,一定要注意和关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利用更多的互联网媒介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使得茶叶文化的推广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因此,日常的平台的维护,以及与时代同步的互联网的手段和方式都要跟上,这样才能吸纳更方面的信息,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推动茶叶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4.2注重诚信和大众口碑的宣传作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的视域下,大众的口碑已经变得日益重要[5]。这就使得我们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茶叶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重诚信的建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正面的推介作用,从而形成更好的宣传和传播效应。
4.3注重互联网宣传的创新性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催生了一种信息的共享的氛围,也更加突出了时代对于创新价值的追求。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作用的同时,我们要在互联网原有的平台和理念的基础上,创新茶叶旅游文化的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得茶叶旅游文化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5结束语
茶叶文化旅游是茶叶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这种茶叶旅游文化是和茶叶文化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订购查阅的工具,同时互联网平台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巨大的宣传和服务的作用,实现茶叶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和时代化。本文通过互联网的视角下研究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的策略,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茶叶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晓寰,陈萍.我国旅游信息类媒体及传播效果比较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66-68.
[2]石培基,李先锋.旅游形象传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212-214.
[3]肖广凤,丁丹丹.网络论坛中旅游信息的传播效果分析[J].新闻世界,2012(12):97-98.
[4]石坚.深生态视野下的民族生态旅游———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9-104.
[5]李勇泉.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317-318.
作者:吴兰卡 李如跃 单位: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