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质量标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将国家地勘行业转型需求、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本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真正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地区时代经济发展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勘探培养体系基础上,将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培养体系纳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范畴,提高本专业就业能力,突破就业面窄瓶颈,促进学科发展。
关键词: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勘查技术与工程;地区经济发展;探索
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一个学校在当展时期办学的主体,其建设过程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国家层面上,教育部将于近年组织近百个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制定相关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地方高校需以国家标准为轴线,结合自身定位及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研究探索具备地方院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作为二本院校,桂林理工大学位于我国南方边陲大省,从建校成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简称“物探”)专业开始,一直是我国冶金生产部门人才培养重要院校,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力投入,逐渐发展为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专业。然而,地勘行业迎来了第二次寒冬,全国上下开启了时代经济转型时期,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培养体系赖以发展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主线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有效利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构建区域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培养质量标准,是促进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专业发展至今,尚未制定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和规范本专业教学管理,根据学校“强基计划”文件精神,有必要开展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探索。依据《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参照工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制定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本标准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设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一、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地球物理学为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深化人类对地球及其空间环境的科学认识,预测、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开展人类空间活动和空间环境研究,以及地球环境保护和污染监测等方面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球物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明显,数学、物理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这些与地球物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应考虑如下培养要求:地球物理学类本科教育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教学质量目标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具有从事地球物理观测和研究工作能力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处理一定层次技术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监测、管网探测、矿产勘查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能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城市规划与交通建设中的基础勘查、地质灾害预测及评价、工程技术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胜任建筑工程检测、管线探测及其他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初步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或社会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体上,同行业兄弟高校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建立能区别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品牌”专业。在地勘行业经济进入第二次寒冬时期,具有品牌优势专业的高校院所,方能站住脚跟,稳健发展。而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由国家层面统一调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或将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本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囊括了教学全过程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在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国家标准基础上,面向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明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即基于对口单位部门需求走访、校友从业交流反馈,顺应国家地勘行业发展需求,立足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主,囊括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促进本学科可持续稳健发展。2.创新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保持原有重磁、电法、地震及放射性为主要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咨询兄弟高校同行业专家的意见,组织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研讨,召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座谈会,提出囊括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建设方案。3.针对教学条件、管理基础的建设,提出“主讲”教师、“次讲”教师措施,达到激励教师上课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实行“导师制”,即在本科生大三阶段开始双向导师选择,较早地给予学生指导以及给予导师足够的时间指导培养学生,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本科就业率。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本科生实习标准化、科学化及实用化。4.拓展教学评价体系,基于对口单位部门需求走访、校友从业交流反馈模式,收集对口单位部门近年来业务情况,了解对口单位部门业务开展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趋势的影响;分析校友从业分布情况,调整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主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开展构建囊括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论证工作。总的来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就是在原有教学管理规定和制度基础上,纳入学院、学校有关新的要求、制度而成;暨希望通过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师对教学环节质量把控意识,便于教学部门服务、指导和评价教学,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彦礼,张智,罗润林,程勃.“地震勘探”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240-241.
[2]程勃,吕玉增,丁彦礼.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工程物探”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248-249.
[3]程勃,罗润林,程志平,李长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指导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18-220.
[4]张智.基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促学科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9-10.
[5]李静和,程勃,魏亦文.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2.
作者:李静和 程勃 丁彦礼 熊彬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