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

【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彰显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大军。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内在的精神和传承,工匠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工匠多指手艺人,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们在打磨自己手艺和劳动产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敬业、专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随着“2025”智能制造的兴起,全社会对工匠精神愈发关注,工匠精神也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内涵逐渐形成共识,即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创新卓越的专业追求。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乐业、勤业、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上的导向。劳动者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不断精益求精,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只有劳动者坚持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工匠精神才得以升华和传承。

(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是工匠对待自己产品的一种态度,现代汉语对精益求精的解释是技艺、产品等已经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的一种精神理念。精益求精强调注重细节,严谨专注,追求极致,这是产品的品质灵魂,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追求。当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转变,只有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够实现这一跨越。(三)创新卓越的专业追求创新是工匠精神的追求。所谓创新,就是依据已有的思维经验,对产品、服务等进行改良和创造,并能够产生一定效益的行为。对于工匠来说,创新就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技能经验,对产品进行改良或者重新创造,使其质量更好,性能更优。创新是判定工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追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既是思政教育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政教育精准性和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一定的价值意蕴。

(一)彰显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个人思想与发展要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由于社会要求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必须与时展相一致,体现时代内容,彰显时代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工匠精神培育必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虽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从质量上来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制造业产品在工艺、技术、品牌、质量等方面与制造强国仍有较大差距,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培养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大军。工匠精神能够为实现制造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的主要培养场所,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二)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效果,就不能够一刀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应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个体进行精准教育。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理应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即现代工匠。总理曾多次强调:“我们国家需要搞普通研究的人,也需要搞专业工作,当高级工匠的人,后者现在我们国家更需要”。[2]高级工匠不仅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本领,更要有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的工匠精神。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仅要具有职业技能,更要具备职业精神,而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职业院校学生只有树立工匠精神,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但是纵观过去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工匠精神的培育,这就导致了在就业市场上部分学生缺乏忠诚、敬业的精神,工作敷衍,频频跳槽,对个人和企业甚至学校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同时,作为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也应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时代要求,打造精准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三)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即俗话说的入脑又入心。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职业院校来说,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就是理论水平和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学生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级工匠。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应有之义,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教育引领,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蕴含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内容,这不仅是职业精神的诠释,更是社会责任的彰显。职业院校是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场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更应自觉担当。因此,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工匠精神为灵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培育合力,达到培育效果。

(二)坚持课堂主导,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是职业院校的必修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义和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教育资源,如大国工匠,爱岗敬业,创新等。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深挖和整合教学内容,找准工匠精神培育的切入点,有效融合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从职业道德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从职业道德的特点、内涵来阐述工匠精神,强调学生要树立“恒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热爱中提高自己的技术,追求高品质的产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观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对爱岗敬业展开详细、透彻而全面的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对待未来工作的职业态度,将敬业精神落实到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也可以以大国工匠为素材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唤起学生对大国工匠的追求,培养其工匠精神。

(三)坚持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的根本责任,这需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2017年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教师具有思政课教师没有的优势,他们熟悉专业知识,明白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用人要求,更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提升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强调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挖掘本专业的工匠大师,树立专业榜样,激发学生工匠意识。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提升自身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能力,不能生搬硬套,强行灌输。要将工匠精神适当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找准切入点,从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式、实践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润物无声。

(四)坚持文化育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校园文化更契合工匠精神。加强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以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加强实训室、理实一体化建设,在校园硬件布置上注重对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收集古今中外著名工匠的优秀事迹,制作成展板、标语进行宣传推广,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校训、校风中,使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好地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上,可以以工匠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学生分享自身经验,开展弘扬工匠精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以校园文化为媒介,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五)坚持精准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先以工匠精神作为工作准绳,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树立起思政工作也是技艺的工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学习思政教育新方式,新手段,自觉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其次在工作中要善于郢匠挥斤,不断改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要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育形式,以实践引领教育,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后追求宗匠陶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的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教育模式。

作者:李艳艳 黄焰彬 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