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摘要:本文根据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特点及要求,概括提炼出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深入解析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健康养老服务专业教育融合的价值意义,详细阐述融入涵养匠心、提升匠技、培育匠气的健康养老服务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匠精神及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及多元化考核方式,以期为全国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各行各业的重要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更是将其推向了新高度。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完成培养大国工匠的历史责任,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工匠精神作为专业的精神及态度涉及各领域,不仅包括生产制造业,还包括养老服务等其他领域。随着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大幅增加,高职院校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优质的养老服务专业品牌,增强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健康养老服务行业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

从健康养老服务行业视域来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能力四个层面。

(一)尊老、敬老、爱老、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职业道德为老年人服务是个特殊的职业,需要具有尊老、敬老、爱老、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职业道德,将老人视为自己的家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护理技能、增强责任心,热爱自己的职业岗位,在职业发展中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一切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

(二)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为老年人服务比较辛苦、劳累,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委屈,只有具有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才能将此工作做好。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学生是未来老年人服务行业的主力军,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态度,对待工作专心致志、永不懈怠。

(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作为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随着我国养老行业国际化推进,为促进国内老年人服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老年人服务从业者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机会,需要他们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四)创意创新、匠心独运的职业理念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不断提高他们创意创新、匠心独运的职业理念,开拓科技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持续进行科技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

二、将工匠精神与健康养老服务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自我价值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过硬的养老服务技能,让学生具有兢兢业业、思维灵活、精益求精、变革创新的意识,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得到社会的尊重,获得自我满足的工作成就感[2],实现并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

(二)创新工作价值工匠精神具有较好的创新价值,在于它具有求实创新的灵魂,敢于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勇于打破常规及传统模式,塑造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技能及较强的责任心。高职院校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工匠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提质创优、优质服务的思维理念,实现创新价值和人本价值统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及方法,不断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有目的性的服务[3]。

(三)促进专业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主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养老技能,还要善于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思路及模式[4],提升专业认可度及竞争力,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三、培育高职院校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随着高职健康养老专业的发展,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将工匠精神与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融合,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初见培育成效,现对实施过程进行介绍,并对路径作进一步思考。

(一)融入工匠精神的“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涵养学生“匠心”:学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的同时,还通过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养老服务素养和识岗爱岗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是举办班墨精神大讲堂、成立班墨研究会和班墨文化社团;二是创建“工匠精神,感动你我”公众号,设置《大国工匠》纪录片、著作、征文、知识挑战赛等栏目;三是学校网站“就业创业”栏目下设“工匠精神进校园”,报道学生、教师、行业“最美职工”的相关事迹;四是举办工匠人才事迹展览、“匠造之星”评选等活动。第二学年由机构“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学校教师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护养中心,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匠技,培养如下:一是邀请机构“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等担任教师、德育导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基于情景模拟的刻意训练”等教学方法;二是开展适老化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创新活动等,指导学生参加养老技能竞赛;三是组建“爱驻夕阳老年服务社团”,定期到其他养老机构实践锻炼。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接受健康养老专业各岗位跟岗及顶岗实习,由机构“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提高学生实践务实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匠气”:一是完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与企业共同育;二是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融合,逐步培育学生的“匠气”。

(二)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进行心理、专业、规章制度、政治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5],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养老服务专业教师需要将职业精神贯穿专业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渗透课堂中,可以利用课程设计、模拟服务及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工匠精神。

(三)完善专业教学评价机制高职院校通过强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可以采用专业学科内容融合为主、跨学科内容为辅的评价体系,明确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且考核内容要主次分明。具体来说,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服务理念、常见老年病、应急处理知识等;二是课堂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课堂互动情况等;三是学习情感,这也是保证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文化氛围、学习环境、实践能力等;四是教学评价,主要有学生问卷、教师评价及学校评价等[6]。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其基本职责之一。人们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而高职院校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促进工匠精神在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中发扬光大。因此,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

[2]侯晓霞.高职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7):102-104.

[3]陈映伊.浅论弘扬工匠精神对培育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意蕴[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8):115-117.

[4]刘云云.供给侧视域下高职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发展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4):77-79.

[5]曾泓华,周扬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20(3):93-94.

[6]陈欣.基于“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0(3):196-198.

作者:蔡巧英 赵文星 宋艳苹 郭晓慧 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健康管理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