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解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解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解读分析

摘要: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本质,并基于此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及价值进行明确,是当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新时代更应发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然而在实践职业教育过程中,却没有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明显认知不够,所以本研究深入解读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以期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展现工匠精神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总理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指出企业所开展的生产工作应更加柔性和个性化,通过产品类型、提升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对企业品牌进行创新,最终大大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对于很多职业院校来说,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全面融入和贯彻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就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其指的是一种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工作,既要通过工作来获得工资,从而维持生存,同时更高敬畏工作,能够非常负责的不断钻研生产工作,对产品进行不断完善,将细节做到完美,打造出最优质的产品。工匠们在工作各个环节中都秉承着工匠精神,非常耐心和专注,能够严格的处理每个工作细节,最终将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提供给用户,提升用户的体验。

1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解读的误区

当今时代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所谓“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表现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广泛推广,让人们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程度,因为企业发展是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教育事业直接关系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只有做好职业教育,才能体现工匠精神[1]。然而就当下职业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院校并没有针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没有积极响应多家的号召,没有将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是仅关注学生的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下面主要介绍了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解读的几大误区:

1.1价值维度

在传统思想文化的约束和技能型人才长期社会地位不高的影响之下,当下社会非常缺乏工匠精神,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更,越来越提倡工匠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开展的职业教育涵盖了价值理性、技术理性两方面的内容。必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将价值和技术量大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职业教育效率。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在价值维度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虽然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为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却忽略了价值培育。其实工匠精神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但是仍然不能忽略对个人价值观的追求。归属于精神领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现的不仅仅是人的价值理念、行为举止,更重要的其实是所树立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理念,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

1.2价值导向

职业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内容就是职业教育,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够让学生专注到自身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中,更好的彰显教育服务的思想。很多职业院校价值导向的错误就使得其没有领悟教育的本质,也就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降低了教育效率。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而言,大都都是怀着一定的目的来自主学习技术和技能,但是却根本没有从主观上意识到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要程度。虽然当前国家大力号召培育工匠精神,然而实际上很多职业院校、学生都未领悟到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义,必然也达不到培育“工匠”人才的目的[2]。以人的主观性及价值为基础的工匠精神被职业院校所误解,没有重视人的价值性、主导性的培养及体现,也就根本无法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内心的思想理念,工匠精神培育和落实质量大打折扣。

1.3思想认知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所开展的主要依据就是西方理论,其中就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而言,就借鉴和参考了多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模式,包括:CBE课程、MES课程、“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模式等,但是虽然引入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却仅停留在程序化的层面,并未在其中体现出工匠精神,即使提及了工匠精神也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改革调整,也无法有效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状况。但是通过当前职业院校的教育状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院校已经具有了“能力之知”的意识,思想认知得到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在改革课程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体现和彰显工匠精神的价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1.4培育方向

在积极倡导工匠精神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很容易对此产生误解,将工匠精神看作是一种传统精神的演变。但因为企业的发展及理念都会对职业院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扰学院办学理念的形成。再加上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职业院校认为自身的定位即为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实用型的技术技能教育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接受大量的专业训练,反而缺少相关的职业素养,导致学生虽然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但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也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没有良好职业态度及理念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可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学生发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同样会影响职业院校的发展,降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评价,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院校对工匠精神存在培育方向上的误区,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蕴含着创新意识,并未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技术技能教育、钻研精神培养进行融合,也就不能获得创新式的成功[3]。大部分院校显然没有意识到工匠精神培养注重的是学生职业道德,没有将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能力及素养的完善,没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少对学生坚持不懈、严谨专注和敬业素质的培育。

2职业院校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人才的有效策略

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很多篇幅重点聚焦创新引领,推动创业就业发展,再次强调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

2.1结合德育教育来培育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融入和贯彻工匠精神,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历史工匠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事迹,将成功匠人与其所拥有的工匠精神有效地联系起来,利用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认同感。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完善性格的关键,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和修养,所以教师必须要抓住思想政治课程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有效引入工匠精神,在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意识到培育工匠精神对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职业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将讲解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性,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钻研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专注能力,培养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2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作为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承担着艰巨的责任,面对新时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培育工匠精神进入到常态化,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长期性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成为合格的“匠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可以将其整合到专业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通过专业教育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院校在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制定的过程中,可以聘请行业的专家,协同专业人才一起研制专业教育计划,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此外,院校也可以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快推进产学研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产业链来完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4]。院校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要,围绕专业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工匠精神教育及培育工作,将专业教育同工匠精神培养高效整合起来,有条不紊地培育优秀专业人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严谨、专注耐心和敬业的精神,同时也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只有依托在可靠的专业能力基础之上才能培育出拥有良好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使中国制造产品拥有较高的品质。院校最核心的教育内容就是职业教育,在贯彻职业教育任务,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其实同样也在培育工匠精神。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案中,同工匠精神培育任务进行整合,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中有效纳入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设定为一项考核标准。所以职业院校必须要参考专业特征和院校条件,根据专业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实际状况,打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订单培养模式、证书教育以及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能力培养工作同企业岗位需要相匹配,并使证书考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一体化高效培养[5]。

2.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创新就是要追求突破、追求革新。“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强调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事实上,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落实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

2.4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职业院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在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产业文化,掌握工匠精神,培育职业素养。在科学和完善的制度管理之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接受到课堂中,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人才培养效果会事半功倍。

2.5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以培养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育人导向,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建创新创业网络教育课程及双创实训中心,聚集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创建专业教学数据资源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全面融合,通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培育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

结论

新时代要求我们“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其中“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须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对于新时代对工匠们的精神素养要求,职业院校在对工匠精神进行弘扬的过程中,要理性、正确的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强化思想认知,从而明确人才的培育方向。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围绕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面向学生开展系统化、大规模的理论课程教育,并将工匠精神教育同德育教育、专业教育有效的整合起来,并深入到实践操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借助完善的制度来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明贤,郭萌萌,张玉瑾.以“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J].改革与开放,2019(12):85.

[2]邓婵娟.论“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解读误区及价值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37):321.

[3]马子品.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5):279.

[4]刘玲.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7.

[5]崔旺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12):57-61.

作者:徐露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