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于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制造业人才,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制造业人才;策略分析
工匠精神是指认真对待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对于自己所制作的产品的质量有着近乎完美的价值追求意识。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对工作的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劳动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也是社会和市场对所需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高职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工匠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一、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
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念,是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对待工作的态度的外在表现,具备工匠精神的工作者在制造产品时,会对自己所制造的产品有更高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会对所制作的产品不断进行改进,争取有所突破和提升,对自己要求严格,希望可以做出具备高标准品质的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促使产品由量变的积累引发质的飞跃[1]。工匠精神的主要概念就是:精雕细琢,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把提高品质当作一种信仰,细心地塑造和雕刻每一处细节,不断调整和改进小瑕疵,使所制作的产品无限接近于完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和改进细节,投入最大的耐心去打磨产品的细节,使产品质量超越检测标准;对待工作始终秉持敬畏之心,以极其敬业的态度做到行业之首,保证自己所做产品的品质达到最佳标准,愿意不断深入学习、提升自我,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重点强调的是要拥有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注重工匠精神的企业才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劳动者才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将工匠精神注入和落实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要求每一件生产的产品都保持高质量、追求完美。要想生产出高质量且完美的产品,劳动者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不断钻研创新,改进和完善产品,最终使生产的产品达到艺术品水准。工匠精神的培养属于素质教育,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只有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注入工匠精神,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工匠型人才,这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2]。劳动者就像工匠一样,在千锤百炼中不断雕刻和打磨,最后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才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不遗余力地发挥出自己的能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企业有一部分员工工作时经常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工作人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企业不但看重劳动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还特别重视劳动者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是否具备工匠精神[3]。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需在学校阶段就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使高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到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这有利于学生日后长远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那教师就必须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融合工匠精神,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所以必须要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课堂情境,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长此以往,将工匠精神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内化,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以汽车生产无损检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即从数量较多的产品中找到有焊缝中有瑕疵和缺陷的产品,这锻炼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也可以做到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的市场最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借助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并不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技术技能的教学。因此,教师借助翻转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所以,高职教师可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二者进行良好的融合,将一些企业项目引入到课堂当中,由于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培养,只有将工匠精神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工作场景进行融合,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本质,才会主动向工匠精神靠拢。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要退缩,要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使学生针对于比较复杂的难题也会比较有耐心去解决,在反复的失败和成功之中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亲身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心得和体会,从而具有工匠精神。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真实存在的项目带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完全代入到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借助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与此同时,企业和学生的接触变得频繁,更有利于学生转变职业态度。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充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能力,敢于创新的工作意识,最后具备工匠精神。
(三)通过职业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借助一些职业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不断运用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建立他们精益求精的信念,比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比赛具备一定的竞争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从而转化成工匠精神。在开展职业比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比赛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以赛促学”,比赛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重要奖项,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增强竞赛的权威性,也可以在赛前举办比赛宣讲会,以此来提高比赛的知名度,吸引学生踊跃参加,提高学生想要钻研专业的欲望。职业比赛的开展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和提升细节,争取做到最好,这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借助一定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属于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以认知的层面对职业认同感进行分析,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以及日后身处行业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属感;以情感的层面对职业认同感进行分析,是指学生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行业可以达到自己心中的期许,所以在情感上始终抱有一种自豪感;以行业的层面对职业认同感进行分析,是指学生认同日后所从事工作的职业价值观。拥有职业认同感的人,才会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那么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他们才会热爱工作,始终保持着工作的进取心。根据2019年“高职学生职业认同调查研究问卷”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不一定会从事什么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日后绝对不会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并不是很理想,让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时代在发展进步,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喜欢传统,更喜欢追求刺激和新鲜感,喜欢快速得到利益。高职学生在企业中一般都属于一线工作人员,而一线工作人员的进步空间相对比较小,升职速度比较慢,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周期。在这过程中,许多工作者会觉得身心疲惫,再加上社会认同度较低,就会导致工作者对于工作丧失信心,失去对工作的规划。因此,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邀请工作中表现优异、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校友回到学校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学生重燃对专业的信心,重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激发掌握职业技能的激情。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型人才并非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它是一个需要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牢记使命,为国家不断输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85-86.
[2]平怡.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8(18):169-170.
[3]郑天竹,李晓.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04):34-35.
作者:马骥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