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策略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策略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策略实践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的助推剂,也是高职院校承载培育的重要责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习模式、构建实践创新学习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培育模式5个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具体实施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理论借鉴意义。以某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进行具体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实施发现,学生工匠精神显著提升,具有实践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策略;实践

1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工匠精神具有实践性,不同的专业行业其工匠精神内涵不同。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研究,可通过以下策略进行实施。(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需确定服务地域对象和企业岗位群,对“工匠精神”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通过以下途径作开展研究:①结合专业本身和企业实际,确定“工匠精神”内容。②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2)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工匠精神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突出实践过程。工科专业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基础上,对如何把“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到每门课程。可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具体研究:①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②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到课程实践教学过程;③构建课程的工匠精神培育效能评价机制。(3)深化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强化到专业实习实训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工匠精神需求,引导企业参与“工匠精神”培养。可通过“走进来”校中厂和走出去“合作企业”对工匠精神培育开展具体研究: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②制定企业工匠人才的制度规范;③构建实习实训“工匠精神”考核评价机制。(4)构建“学、研、赛、证”四位一体机制,突出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培育。“学”即为专业教学,“研”即为应用技术研发,“赛”即为技能竞赛,“证”即为技能考证,构建以“学”为基础、以“研”为载体,以“赛”为引导,以“证”为手段的“学、研、赛、证”四位一体机制。通过将学、研、赛、证相互融合,互为贯通,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即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途径探究:①学生参与工作室进行学习训练;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创业;③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团进行实践服务。(5)构建“双导师”制,将工匠精神引导到学生职业技能中。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分别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实习的工匠精神代表,也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引导作用。可围绕以下几点途径进行探究:①培养学校教师的工匠精神;②充分发挥双导师的工匠精神榜样力量;③制定双导师工匠精神培育奖惩机制。

2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现以某山东省优质校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核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着重从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专业、工作态度精益求精、创新实践提升4个方面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级海尔订单班班级学生为例,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和实践操作进行具体阐述。(1)创新“双元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工匠精神的纳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校企融合,培养过程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元合作培养、校内学习和企业轮岗、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完成学生主要理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群标准,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双元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纳入其中。其主要过程:第1、2学期在学校培养基本知识和素养,第3学期到企业进行跟岗和轮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训练,第6学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培养,共同促进学生在专业中工匠精神的提升。另外,针对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服务“山东智造”“青岛智造”等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本专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岗位能力提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化”的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充分考虑本专业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企业工作过程序化为课程内容,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共建,配套建设集理论教学、实操实习、生产实训等实现学教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从实训设备的选型、平面布置及工具、物品的摆放,到实训基地的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建设,都与企业接轨。按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组织学生实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工匠精神的培养。②项目导向,运用学教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专业课程标准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对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和项目评价。考核方式采用等级制过程考核,将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有机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并对学生完成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工匠精神。(3)推行突出实践创新的“学、研、赛、证”一体化的学生学习模式,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合。①在实训基地成立机电产品创新、智能控制等工作室和学生科研工作室,学生和教师一起在相应工作室学习、工作,由专业导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大赛学习、校内实训设备维护和企业服务。学术方面,通过参与应用技术研发课题、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等,强化提升其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②成立“小强家电维修社”“机电创新服务社”等多种技术社团,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家电维修、志愿服务等服务,定期走进学院实验室提供计算机维护、机电实训维修服务,定期开展技艺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强化其动手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并大大提高社会服务能力。③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培养科技创新竞赛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4)践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评估。从机电专业2018级学生开始,与海尔集团开展订单合作培养,践行工学交替实习。①大一新生与海尔集团实行双选,确定订单培养实习名单。海尔集团进入学校,为大一新生引入企业文化,同时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宣传,初步确定愿意接受订单培养实习学生。在大一结束前,企业根据报名学生的专业成绩、学校表现和综合情况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实习学生。②海尔订单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内容;海尔订单班在企业实习期间,注重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订单培养学生根据岗位需要和实习兴趣被分配在不同岗位实习,且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将技术工匠企业导师所要求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过程中。③校企共同开展学生工匠精神的诊断与评估。以用人单位企业作为评价主体,与学校专业共同制定海尔订单班工学交替实习评价体系,全面对海尔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工匠精神的综合素质实施评价。学生通过实习答辩和汇报,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自评;专业教师通过深入学生、深入企业、深入车间开展走访和调研等,与企业和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工匠精神进行评估;用人单位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技能、工作能力,以及包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工匠精神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发现,海尔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的就业力,总体评价满意度为98.2%,2018级机电专业订单培养学生,具有以就业为导向意愿,毕业继续留企工作的人数约为90%。

3结语

(1)本文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习模式、构建实践创新学习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培育模式5个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具体实施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理论借鉴意义。(2)以机电2018级海尔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实习为例,通过多方面多元化对培养工匠精神进行具体路径培育,证明操作可行,且经调查评价证明该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显著提高,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建中.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0):352-353.

[2]温霞.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3]李国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4]赵咪咪.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作者:毛现艳 赵秋玲 吕英杰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