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育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融入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育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融入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育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融入思考

摘要:该文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美育教学的共同点,以及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合缺失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举措以及未来发展构想进行了深入解析,以期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工匠精神

作为美育课程开展教学的核心方式,工匠精神的融合与培养已经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运作方向。特别是在美育课程当中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在全面提高校内学生与教师的整体文化素质,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以及培养高素质技术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认知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探究工匠精神与美育课程的融合思路,从而保证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得以全面展现[1]。

1工匠精神与美育教学的共通性解析

1.1健全人格的培养工匠精神,不只是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为优异的专业技能,同时更是需要其具有敬业爱岗、专注以及持续革新的特质,特别是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在开展美育课程专项教育的阶段,其也有效展现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以此来使学生领悟其中的人生态度、拥有优异的品格。所以,双方是紧密相关的。

1.2深入培养革新精神

在如今社会创业浪潮态势愈发迅猛的背景之下,革新成为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其也是一个国家持续化发展的内核源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革新力也已经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美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点所在。而美育教学最为关注的便是学生探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也需要将美育作为重要的着手点,更好启发学生的灵感,辅助学生更好突破固有的学习思维模式,健全革新思维[2]。

1.3培养追求品质的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极致专注、追求品质的工作态度。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不管是古代的工匠,还是如今的工程师等,都是将追求品质作为其工作所始终秉持的准则。将艺术作为传授的载体,从而有效将美育融入于创作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充分展现着追求品质的核心精神。

2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合缺失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2.1美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其美育教学内容开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不过在实际培养的阶段,也依然暴露出了美育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入不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育教育的边缘化趋势愈发显著。[3]只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美育课程,尽管在学生课外中有着诸如书画、美术等社团,不过相关社团经常会受到开展场景等条件的限制,美育教育严重匮乏相关的资源,很多活动的开展也仅仅是流于形式,不能有效从本质上起到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效果;第二,美育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相互融合相对有限。尽管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当中也陆续增强了对工匠精神的融合构思。不过就整体的教育效果而言,其没有与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有效结合,而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育的整体功能展现[4]。

2.2美育缺失的影响因素解析

第一,情感方面存在欠缺。针对工匠精神而言,其不简单是对一件事情追求极致的精神,更为关键的是其需要更多的情感方面投入。而也只有如此,在美育课程中融合工匠精神才可以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不过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之中,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没有从细微之处入手,创建优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受到美的熏陶。而这同样体现在美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上,缺乏情感方面的认知与共鸣。第二,美育性相对较弱。工匠精神拥有着非常多元化的内涵,其不仅拥有着丰厚历史底蕴,同时也有着新时代下的全新特征。工匠精神需要充分秉持身心的充分感受,融合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神内核的深化。而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定位放在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层面上,比如专业实操技能的训练等环节,其核心是为了更好推动学生长久的职业发展,形成较强的专业素质,不过却缺乏对学生知、情、意的整体培养,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以美育人,特别是没有很好增进工匠精神中革新力以及追求品质的精神形成。[5]第三,文化性相对欠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校园文化同样是其教育内涵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深入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美育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不过,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美育元素较为欠缺,基本都是依据一些相对低浅层次的方式,特别是以相对简易的活动为载体,忽视了更高阶层的规划,同时没有更好地将美育融入到校园的整体环境以及人文历史之中。[6]

3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融合的举措

3.1工匠精神有效引领审美趣味的提高

美不是简单的在人的主观意识上的认知,很多时候其更是有着客观的一面。换而言之,美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相关标准的,其通常都是由时代运作、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如今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自身没有相对清晰的审美观。所以在现阶段美育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阶层。在高职学院的日常美育教学当中,不只是需要有效引导学生探知美,更需要更好指导学习审美性相对优异的艺术品。同时还需要更好启发学生不断提升审美趣味,从而真正意义上获取对美的较高阶层理解。换而言之,便是在鉴赏某一艺术作品的时候,除了基础的视觉以及听觉体验之外,同时也需要充分融合对作品所表达情感的感知,例如全面探究相关艺术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性特征等[7]。同时,在美育课程教学开展当中,对于相关素材的挑选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标准,相关的任课教师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甄选,将某些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称得上经典的作品进行剔除,素材的挑选要基于一定的艺术品质标准开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具有高层次的审美趣味,真正意义上学会尽可能挑选具有高层次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日常课外的鉴赏内容。整体而言,工匠精神与美育课程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关键在于素材的严格挑选。

3.2工匠精神有效引领审美理想的建立

审美理想的建立,来自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最为崇拜艺术家的形象,特别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向来都有着作者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作品品质的审美标准,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往往与其人品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日常诸如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当中,任课教师可以重点挑选诸如颜真卿这般具工匠精神的书法家,对其的作品展开深入的鉴赏,特别是任课教师可以重点介绍作者生前的一些事迹,来有效借助故事润化学生的内心,从而让其全面树立起审美理想[8]。

3.3工匠精神有效指导审美素养的形成

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也成为诸多学校所关注重点的方向。美育不仅有效升华了其个人的情感,同时更是帮助树立了审美理想,从而实现了个人境界的提升。特别是针对学生群体而言,只有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提高艺术观。美育教育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具有独立且健全的人格,也就是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培养。而这也与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德才兼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工匠精神所提倡的“德”便是在社会中进行工作的职业素养。所以通过工匠精神中“德才兼备”理念的充分运用,也可以更好实现通过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效果。

4将工匠精神融合美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构想

4.1课程革新的全新趋势

美育教育与德育、体育教育等是互为关联、相辅相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社会对相关人才的真实需求的角度出发,更好将工匠精神与美育课程深入融合,这也是目前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提出的全新课题要求,并且同时也是美育课程革新的重要趋势。

4.2常态化的充分融入

把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到美育课程中,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精神,使之融入到课程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把德育中的“德”全面提升为德性,把美育的艺术欣赏指向更具体地创造美的全面性、感性认识的教学。

4.3教学持续化探索

现阶段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的开展,受制于相关教学人员素养相对不足,导致课程运作仍然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而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合到美育课程当中,可以更好实现全面探究同类学院教学研究成果,从而更好探索出适合相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与发展要求的美育课程运作方式,从而实现美育课程的良性运作[9]。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当中充分融合工匠精神,也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更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这也需要相关高校持续化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更好保障美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杨艺贞.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美育渗透[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45-48.

[2]曹晓旭.试论高职院校美育渗透下的工匠精神培养[J].轻工科技,2018,34(3):130-131.

[3]赵丽萍.将“工匠精神”融入工科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59-60.

[4]陈建录,袁会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教育研究,2018,39(5):69-72.

[5]左茂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6):97-98.

[6]杜刚.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文化融合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创新科技,2017(12):10-12.

[7]高毅.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陕西教育(高教),2019(6):30-31.

[8]张学峰.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15):124-125.

[9]邓滢.从“工匠精神”谈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6):89-90.

作者:贺梅春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