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人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编制量表对佛山市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水平现状进行测量,并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梳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在问卷测量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法验证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从价值引领、打造创新扶持平台、完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合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产业工人;智能制造
一、研究背景
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城市边缘性、心理矛盾性、就业流动性和生活缺乏历练等各种原因,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还存在技能素质总体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工匠精神缺失等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索融合培养佛山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模式、方法,为佛山产业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提供源动力。
二、概念界定
(一)工匠精神邓宏宝提出当代社会所期待的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由三大核心构成:匠心、匠行、匠品。“匠心”指精益求精。只有对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每一环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稳定。“匠行”是衡量个体工匠精神状况的根本准则。只有一辈子打磨一件产品,长期潜心钻研岗位业务,不为多、只求精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匠品”是指职业操守、职业品德。
(二)创新能力基于心理学的视角,GUILFORD(1967)认为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求知欲、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以及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并且热爱工作。刘慧、杨乃定和郭晓(2015)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模型,将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分为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思想品德、学术水平、科研项目六个方面。基于学者们对创新能力的定义,本研究将从创新基础、创新实践、创新指引三个方面对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进行调研分析。
三、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相互融合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金”的创新。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生产、设计人员才会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才有可能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小到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高质高效的革新,大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都是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融合的体现。因此,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在本质上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二)研究假设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匠心是精益求精的职业价值观。对产品而言,只有对每一生产环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产品质量达标,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体验良好。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匠心与创新基础显著相关。匠技指工人长期钻研岗位,十年磨一剑、炉火纯青的技术。而创新实践具体体现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匠技与创新实践显著相关。匠行是指工人做出持续精益求精的工作行为。根据动机理论,人的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之所以能做出持续精益求精的行为,是因为受到开拓进取的人格品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匠行与创新指引显著相关。
四、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维度指标的权重,并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佛山市产业工人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各维度之间是否显著相关进行检验判断,即检验匠心是否与创新基础显著相关、匠技是否与创业实践显著相关、匠行是否与创新指引显著相关。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佛山市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平进行测量。其中,工匠精神水平有“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注重细节管理”等8个条目;“创新能力”有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
(三)问卷调查及数据收集本研究以佛山市产业工人为样本,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198份,有效回收率达79.2%。调查所采用的形式除现场发放问卷为主外,还附有一定的访谈,主要选取2016年、2018年获得第一、二届佛山“大城工匠”“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的人和部分普通工人进行访谈。其中,“大城工匠”共6人,“创新人物”共8人,普通产业工人共10人。
(四)样本数据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测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佛山市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水平均值均超过了3.0,说明工人们的整体工匠精神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匠技”的均值最高,达3.35,其次是“匠行”,为3.3,最低是“匠心”,为3.28。这组数据说明佛山市产业工人在技术钻研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在精益求精的价值观方面还有些薄弱。在创新能力指标上,各维度指标均值达3.5以上,且整体高于工匠精神水平,说明佛山市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其中,“创新实践”均值最高,达3.76,其次是“创新指引”,达3.6,最低是“创新基础”,达3.51。2.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相关性分析用皮尔逊相关法对各潜变量之间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2个变量共6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也就是本研究所提出的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假设得以证实。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佛山市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水平总体在中等偏上,其中“匠技”水平最高。也就是说工人们在技术技能方面钻研还是比较深入的,基本达到工匠的水准。但是在“匠心”方面水平不是太高,也就是说工人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价值观还有待加强。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水平也在中等偏上,还要略高于工匠精神。其中,“创新实践”水平最高,这与“匠技”水平最高是一致的。二者都体现工人的操作技能。“创新基础”得分最低,说明工人们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待提高。
六、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策略研究
(一)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价值观的引领。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文氛围,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让发扬和践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发挥好这一战斗堡垒的作用。积极建设崇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校园文化,打造“国家工匠之师”,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见贤思齐,毕业后积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工作,把学校所学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并在生产过程中守正创新,努力实现从“普通工人”向“匠型人才”的飞跃。
(二)打造工匠型产业人才创新扶持平台政府层面。政府创造条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渠道募集资金,为工匠型产业人才建立创新扶持基金。工匠型产业人才如果有创业计划,可以按要求向政府申请扶持基金作为启动资金。而且在政策方面,政府还可以在注册审批程序上为工匠型创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缩短他们的注册时间,简化办证手续。此外,在税收上给予免税或低税率优惠,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工匠型创业人才的创业成本。企业层面。企业要全力支持工匠型员工创新创业,为“巧匠”“大匠”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针对有创业想法但不会实践的员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讲师进企业为他们开展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教会工匠们如何创业。对已经启动创业项目但缺少资源的工匠,企业要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材料等资源的支持,助力他们创业成功。
(三)完善创新型产业工人激励机制政府出面构建工匠型产业人才的价值展现平台来实现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比如,举办高规格、高水准的技能比赛,匠人们通过备赛可以不断磨炼基本技能,通过现场PK,既可以得到评委老师的指导,也可以和同行交流学习;还可以尝试把社会型工匠与在校大学生联合起来,组队参赛。由于学生的技能比赛体系相对较为成熟,在校学生和社会工匠各有所长,二者组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何展鸿,韩宝国.“机器换人”的适应性研究——基于佛山市传统产业的工人调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40-46.
[2]邓宏宝,李娜,顾剑锋.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培育方略——基于31个省或市级评选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0,36(10):75-79.
[3]张妍妍.佛山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8.38(09):28-29.
[4]李群、蔡芙蓉、栗宪、张宏如.工匠精神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562(22):106-110.
[5]杨若邻,姚先国,郭丹.技术工人创新素质:一个量表的开发[J].科研管理,2019.
[6]陈治宇,林靖钧,祝君明.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研究——以广东佛山为例[J].新西部,2020(18):51-53.
[7]李群、蔡芙蓉、张宏如.制造业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关系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506(22):51-60.
[8]李群,唐芹芹,张宏如,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工匠精神量表开发与验证[J].管理学报,2020(1):58-65.
作者:罗玉越 李元爱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