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编辑工匠精神传承与修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热词,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和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引发了从业者的思考。对于出版行业来说,编辑也应将工匠精神践行到日复一日的图书生产中,打造出精品力作,从而推动出版图书质量的提高。
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已成为我国社会劳动者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对于致力于传承文化知识的图书产业编辑人员来说更应当如此。作为图书编辑,要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琢磨自己所做的图书,做到精益求精,使图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能否将书稿打造成精美的图书商品,主要取决于编辑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图书生产的各个阶段,与图书编辑密切相关的有选题策划与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排版校对、销售与营销推广。下文就在这几个阶段中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品质
编辑首先要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面对一份职业,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它,才能拥有不断学习、探索进步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真正享受到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编辑要有正确的理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既然选择了编辑职业,就应对这份职业保有崇敬、热爱和敬畏之情,保持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工作状态。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编辑必须意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责任与使命,要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态度、有匠心。编辑要有专于一事、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编辑除了需要有广博的学识与知识外,更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对待每本图书、每道工序都应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这样才可能编辑出精美优秀的精神食粮。编辑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当今图书市场同质图书产品较多,竞争激烈,要从众多的书稿中遴选出能打造成精品的力作,需要编辑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仅要有对图书市场信息的敏锐判断力,还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能够根据图书市场走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出好书,出精品。
二、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业务水平
人们通常认为编辑工作只是简单地改改错别字而已,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不然。一本图书的出版考验的是编辑的多项综合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可能导致一本书被扼杀在摇篮里,无法实现其价值。图书编辑需要拥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专注、追求完美的良好品质,做好每一个细节。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图书编辑需要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策划选题过程中要有求实创新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选题策划能力是编辑的一项重要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选题,就不可能做出好书。一本好书的制作是从一个好的选题开始的,在前期选题策划与组稿阶段,编辑应时刻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做好图书市场研究,以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主动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从书名、设计、版式、纸张、开本、定价、功能定位、装帧形式、附加资源和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考虑,潜心研究要做一本怎样的书,并根据消费预期和阅读需求策划制作[1]。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分析、多研究、多比较、多思考同类书情况,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判断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向身边优秀编辑和资深编辑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获得。如何联系作者约稿并确定合作关系是图书出版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编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素养挖掘潜在作者,从源头上保证图书产品的质量,所遴选的作者不仅应具备应扎实的文字功底,对书稿涉及的行业知识足够熟悉度,更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组稿环节是最考验编辑综合能力的一个环节,组稿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书稿质量的高低,因此面对这一环节中的各项程序绝不能“偷工减料”,一定要严格按照组稿的程序办事,在与作者的沟通的过程中,编辑必须严格遵循出版导向原则,注意沟通技巧和方式,落实合作的细节,规避版权问题,并做好出版服务,以争取作者能按照约定保质交稿。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是影响出版社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位成熟的编辑要具有产品线意识,对待所出的每一本书都要有工匠精神,要有目的、有选择地打造产品,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对待每一个产品都应精雕细琢,要能和其他已有选题有机结合,形成拳头产品,推动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2]。
(二)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编辑力图书制作要坚持内容为本,优质的内容是打造一本好书的根本。编辑在图书产品成型的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个细节,成就一本好书,需要作者和编辑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编辑可以从第一读者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完善意见,编辑的意见对作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此,在书稿加工过程中,编辑应具备五种基本能力。第一,过硬的专业素质。不同类型的图书对专业性的要求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图书编辑必须具备的。在图书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改错字和标点符号,更应发挥专业能力,发现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差错,不能放过书稿中任何可疑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要多查阅字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权威工具书,对稿件政治导向、学术内容及体例格式上存在的问题要规范处理,把好稿件的政治关、知识关和文字关。第二,深厚的文字功底。编辑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这需要编辑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广泛猎取科学、文化、历史等多领域的知识,并通过现代互联网了解最新知识、最新技术,与时俱进,优化创新,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适应图书编辑工作的需要,并在长期出版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4]。第三,良好的沟通能力。编辑是书与人之间的桥梁,不应只沉浸在文字的美好中,更应注重并善于与图书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编辑在吃透作品内容后,需要将作品内容以简练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传达给美术编辑、营销编辑等。生产过程中,编辑还要与总编室、审校室、设计部、印刷厂等部门沟通协调,只有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各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图书的出版进度,从而使图书顺利出版。第四,较高的审美水平。图书不仅要做到内容实用,还要讲究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版式设计、纸张设计、封面设计等,要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因此,编辑在排版校对的过程中,应对图书的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封面用纸和正文用纸等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多与同类书作比较,有所创新,这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但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在一朝一夕,唯有平日多看、多留意、多比较才能推陈出新[5]。第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编辑工作中多项事物往往交缠在一起,如果在复杂的工作中编辑不能秉承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那么工作中就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组织协调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形成的,在复杂事物面前,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忙中有细。
(三)营销推广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观察在如今书号紧缩的政策下,责任编辑积极参与营销推广活动中已是大势所趋。某些图书的专业性较强,只有责任编辑才清楚产品本身的特色以及卖点在哪,知道如何进行宣传推广。因此,在销售与营销推广活动中,责任编辑应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单品图书的销量和质量。第一,要撰写营销方案。一部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送到读者手里,编辑始终参与其中,编辑最了解图书的内容,最清楚这书最终应该送到什么读者手里。合格的编辑会根据读者的喜好量身定做合适的营销文案,突出图书的特色和精华,从而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6]。第二,要全程跟踪,有效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在当前营销主要靠手段的市场环境下,图书不靠营销就很难发挥其价值,没有营销,读者就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新书信息,最终会错过购买时机。因此,编辑需要将有效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受众,精准投放营销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活动进行营销宣传[7]。图书编辑应全程参与营销活动,有时通过参与营销活动,编辑还能获得下一本图书的灵感。第三,出版后要及时总结与复盘。图书上市后,编辑还需要主动了解图书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读者的反响如何,图书策划中有哪些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图书的宣传方式是否有效等等。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复盘,不仅可以提升现有图书的宣传营销质量,而且编辑还可以从中分析图书生产过程中的不足,为以后的图书出版积累经验。
三、结语
要提高一本图书的质量,编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工作不仅仅是改改错字、缝缝补补,更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的智力劳动,这一切都体现在图书出版的全过程中。在出版节奏快、出版物质量严重下滑的当下,出版人迫切需要践行工匠精神,提升业务水平,恪尽职业操守,秉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在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中,图书编辑要以追求极致的出版质量观为指导,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编辑能力为支撑,将策划优质选题、编辑精品图书作为职业追求,多出好书,做精品。
参考文献:
[1]李新妞.编辑业务实践中的“工匠精神”[J].视听,2018(12):246-247.
[2]姜婧婧.互联网时代出版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以文学编辑为例[J].出版参考,2016(8):53-54.
[3]郜云飞.现代编辑更需要发扬“工匠精神”[J].科技与出版,2016(9):37-40.
[4]赵丽.编辑工作中的工匠精神[J].青年时代,2018(16):132.
[5]王喜艳.浅议出版业编辑工作中的工匠精神[J].新闻研究导刊,2017(24):256.
[6]董小梅.浅议出版社如何培育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J].传播与版权,2016(11):56-57.
[7]贺瑶瑶.技近乎道:对编辑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思考[J].记者观察,2018(14):1.
作者:汤枫 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