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匠精神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匠精神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核心内驱力,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对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通过加强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和校企合作,推进旅游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梯队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探索“工匠精神”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之路,培养适合社会和行业所需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2019年9月,总书记对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我国参赛选手致以热烈祝贺,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创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为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工匠精神是一种核心动力及内驱力,是追求精益求精、品质卓越、具有服务意识,敢于创造以及钻研的精神。旅游人才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要注重服务先导、打造精品化与细致化;深挖传统文化、突出个性化与创造力,旅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弘扬尊重服务的氛围,做好守业、敬业、职业、精业。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精的相关人才的摇篮,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与院校教育融为一体,是院校当下不断探索的育人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新意识积极性的调动,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双创时代”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可以加快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较高专业素养、勤善勤思、敢于创新的实践型人才队伍。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院校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如何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下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随着双创浪潮的推动,许多创新创业项目涌现,但是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还存在着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整体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自身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的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综合实力欠缺

首先,从宏观来看,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对自身认知不到位,安于现状。以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疫情之下,景区的就业需求逐渐加大,学生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对口,对双创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进行的,不具备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其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论是对国家、行业、市场领航政策把握,还是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上都具有滞后性。最后,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普遍存在对创业环境认知不到位的现象,加上缺乏专业的市场知识、财务分析、对市场的判断力较差,会导致好的创新创业点子经不住市场的考验,抵御风险的能力低,创新创业转化率低。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通过调研显示,大多数院校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整体规划。以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设置创新创业模块,但是没有形成针对景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高质量的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创业与专业融通课程,在课程设置归类上,创新创业课程属于平台基础课、选修课,没有落脚到专业必选课之上,重视程度不高。

(三)创新创业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大部分依托学校教师师资,或者外聘企业人力资源或者培训师进行简单的培训讲座,并不能形成连贯性体系,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以及理念传授给学生,效果并不理想。加上创新创业师资大多为基础课老师或相关专业教师,在企业管理、团队建设、财务分析、市场分析、创新创业前沿把握上缺乏实践,并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无法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首先,是项目的出发点上,大多数项目不是因为项目本身,而是依托于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注重成果而忽略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建设及创新创业的立意。其次,在职能分工上,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是由校办、学工、团委等部门分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或有专门负责部门但没有形成部门联动,而是各个作业,导致无法高效有序的统筹创新创业的设计与落实。再次,在学校政策激励管理方面,大多数院校未建立有效的师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激励与政策,例如转段考试加分、创业资金激励、创业政策扶持、创业项目孵化等。再次,专业师资培养方面,没有针对教师设计系列培训制度,专业教师在成长方面倾向于创新创业模块的部分较少,更多在自身专业建设和学生管理条线,使得创新创业价值无法最大化突显。最后,有成果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宣传上程度不够,项目转化落地率较低,不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依托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能力拓展体系建设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四个维度,构建“多元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达成校、企、生三方有效互动,形成以培养工匠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师生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创业实践服务为检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和文化素养,加大创新创业的应用实践,并进行检验反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育良好氛围,优化课程体系

围绕“工匠精神”发展创新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增加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内容。结合行业发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对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并依据这部分对景区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顺利就业或成功创业,进行成果转化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必须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掌握技能,逐渐适应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需求。在这其中要不断加强校、企、生互动,实现深度合作,进行创业实践模拟基地建设。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工匠精益求精、严谨做事的精神科学合理的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和能力锻炼的实践性。重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我们可以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设计融合景区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实训比重,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入驻授课,方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及技能拓展情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勤学善思、严谨钻研的态度。在日常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中加入思政教育,灌输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

(二)产教学研融合,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学校加深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设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校内众创空间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策划运营项目负责人、法律顾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校进行座谈、讲座,创业指导,将自身服务理念进行演绎,做到详细剖析,充实学生对旅游服务工匠精神的认知,切实让学生感受精益求精、卓越的品质。通过经营模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技能水平。对教师培养方面,形成系列培训制度,老带新、传帮带形式进行“双师型”人才库建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及创新项目管理,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模拟实践环节不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甄选具备景区一线从业经验的教师到学校中来,具备非遗传承或者苏地文化的企业、行业、协会专家进驻学校,定期指导教学、开设讲座。在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实战师资资源库,在众创空间作为资深导师破解创客难题。真正做到把实践知识应用到现实教学之中,并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在实践环节之中进行攻克,把科研过程中的成果在实践中转化,实现产教学研融合。

(三)依托学习与践行,提升能力拓展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依托文旅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弥补学生在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兴趣特长发展学生个人风采,不断拓宽学生成才之路。对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工匠精神熏陶,在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当下,景区专业学生逐渐向研学导师方向发展,实现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完美结合。例如苏旅财高职校与太湖园博园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研学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可以参与到景区非遗体验课程的设计,在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感受匠心的精髓与独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神,把握学习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做到有所侧重。例如特色选修课和社团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及知识素养,又在技能实训上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社团专业教师指导下,可以加深学生对景区文化的认知,了解苏州深层次文化,更可以让学生探寻苏州非遗,寻找非遗传承人,做好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在文旅局举办、文旅院和院校创设的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成为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主角,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四)创新管理机制,检验创业服务成效

在创新创业管理上,实现职校职能部门强强联动,而非单一打拼。从上到下形成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落实教育理念与实践,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创新创业激励,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做好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和文件,落实创新创业工作条例。系部创设特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申报校级、联院、市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由学生团队为主导,完成从构思到申请、调研到具体落实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具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化被动为主动:例如人社局“汇思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度提高,检验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学生团队参与教师课题科研实践项目,形成“产-学-研-教”互动链条,由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中的策划创意、项目实施部分,弥补学生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任务分工及项目落成知识的不足。联动企业,通过实景教学和专业实训环节,让学生参与到企业运营项目,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园专业教师队伍打造创业集训营,积极咨询与指导,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通过学校创设机制、系部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了从调研、引领、实践、总结再到反馈的闭环质量监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实践效果。

四、结语

工匠精神视域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既是对职业教育理论、双创教育的补充,也是对工匠精神研究的探索。通过四个维度共同支撑构建的“多元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构建、管理制度构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领悟匠心精髓,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提升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139-140.

[2]何晓.“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策略研究———以苏旅财高职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154-155.

[3]金彦龙,李庆满,杨皎平.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3):108-111.

作者:何晓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