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茶道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尊崇真道、清俭廉洁,圆融敬正,从真不虚,清寂清心,怡情养性的理念,从中体现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迸发着正能量,给与身心双重滋养。工匠精神沿袭了古人的高超技艺,对待本职工作讲求格局,技艺精湛,专心致志,与茶道文化不谋而合。文章以茶道文化中工匠精神为契合点,引出辅导员当下职业倦怠的“三低”现象,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茶道文化;工匠精神;职业倦怠
1问题的缘起
高校辅导员既行使管理者的职能,又承担着教师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围绕日常事务管理,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辅导员工作繁杂,事无巨细,联结学生处与学院,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大到学生的学业规划,升学就业,小到学生的心理波动,情绪阴晴,寝室关系,都与辅导员紧密相连。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辅导员工作量的基本配比是1:200,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超出基本工作量,加之事务性工作的繁杂,工作界限不清晰,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内容最终都会落到辅导员身上。加之各类考核、比赛、课程、社团、网络思政、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心理健康、五困学生管理、升学就业指标等等,使辅导员疲于奔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辅导员一届一届的带,学生感恩的不多,对辅导员的情感付出,也是一种打击。加之,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不高,晋升路线有限,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躁心理,影响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旦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就会在工作中丧失使命信仰,减少责任感,甚至会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转成管理岗。职位的流动,对队伍的稳定、学生的思想状态、工作的连续性都存在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阻碍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进程,职业化感召力不足,影响学生管理的稳定性。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可以向优秀传统文化借智慧,以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为根基。茶道精神讲究的“和,清,怡,真”以及在茶文化中梳理出的工匠精神,对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提升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茶道文化中工匠精神与职业倦怠的界定
2.1茶道文化
2.1.1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历经各朝代,结合中外名家对茶道进行的阐释,包罗万象,各有千秋。“健、美、性、伦”是林荆南先生对茶道的定位;范增平先生的“和、俭、静、洁”与茶痴林治先生的“和、寂、怡、真”四谛的阐释相近;周渝先生则从“正、静、清、圆”这四个角度来诠释茶道文化。综上可得,在茶道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尊崇真道、清俭廉洁,圆融敬正,从真不虚,清寂清心,怡情养性的理念,从中体现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迸发着正能量,给与身心双重滋养。在采茶、择茶、炒茶、转化、茶艺展示过程中,规则意识强,讲究程序化和仪式感,严谨考究,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将简单的工作精细化。以采茶为例,采茶时间时段、采叶采柄、采一牙二叶还是全部采大叶,揉搓的技法和力度,都有具体的界定和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茶叶的本质和品相,确保茶叶散发清香。在炒青的过程中,必须小火慢炒,切忌焦躁、大火猛攻,手工炒茶考验技法,完成一项繁杂的工艺,时间、精力、技艺都需要精益求精,这种“技艺”大于“收益”的思想特征,恰恰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2.1.2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沿袭了古人的高超技艺,对待本质工作讲求格局,技艺精湛,专心致志。工匠精神是对敬业精神的肯定,从价值取向、职业伦理、职业能力和德行品质四个角度体现专注、敬业、精到、传承、创新等内涵。在千年传承的技艺中,既要坚守前人的品质,又要在传承中摸索发展,除旧革新,改善工艺。工匠不单单将工作内容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在谋生的基础上给与职业以美学的赋予,坚守修养,崇尚情操,爱岗敬业,刻苦研习,优化技艺,创新发展,使产品精益求精,不断升级,脚踏实地的推进事业的稳定和发展。2.1.3茶道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茶道凝练了茶文化最核心最精准的部分,将茶作为自然物本身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将品茗工序和技法,从盛茶器皿,到冲泡,到闻香品茗,都有严格的工序要求。在形成的千年文化精髓中,表达对茶的敬重,对技法的细致,在冲泡中的专注,在品茗中的修身养性,小火慢烹,细细品咋。一道茶不饮,二道茶不喝,三道四道品真谛,去苦存甘,感悟浮沉,它所体现出的精神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2.2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最早是指服务行业内长时间的工作内容导致的职业疲劳。它与高劳动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联,是在长工作年限和高工作强度下,形成的心理疲惫、职业耗竭的现象。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日常学生管理过程复杂,往往以“救场”的形象出现在应急问题的现场。长时期的工作压力,24小时工作待命状态,身兼数职,使辅导员身心劳累,疲于应对,工作态度弱化,效率不高,情绪急躁,行为衰竭,是面对工作压力中的极端反应。
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三低”现象
3.1工作强度大,职业消耗代谢快,热情骤减
辅导员队伍从人才选拔角度看,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要求党员身份,有学生干部经历。从用人要求来看,呈现三个特点,即:队伍年轻化,政治站位高,业务熟练。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辅导员,有朝气,精力足,愿奉献,肯付出,善探索,敢创新,能够迅速与学生融为一体,容易走进学生生活,并愿意带领学生共同成长。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管理经验,寻找趣味点,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面对各项任务都能细致分解,认真对待,大部分单身辅导员将全部身心全部放入到工作中,乐此不疲。以三年、四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的工作性质,加之越来越多的事务性工作,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加,越来越棘手的学业、就业、心理问题,辅导员自身成长和晋升问题,组建家庭牵扯的精力分配问题等等,使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磨淡,工作应接不暇,分身乏术,积极的工作态度受到影响,工作变得拖沓、敷衍。
3.2角色扮演多,地位不高,晋升受限,职业认同度低
有些辅导员在选择职业之前,以进入高校工作,拿到事业编制为主要目的,对辅导员工作并不真正熟知和了解,尤其是结合自己大学生活,对辅导员工作产生认知偏差。真正进入辅导员队伍后,才知道日复一日的辛劳,年复一年的枯燥,地位不高,兵头将尾,重视度不足,容易被忽略,没有话语权,工作中不容易做出成绩。辅导员又是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牵系着学生的安全,一旦发生任何事情,辅导员都无法脱离干系,甚至会对之前的所有工作一票否决。因此工作中陷入僵局,畏首畏尾,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并在工作中形成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得过且过情绪。
3.3待遇不高,晋升不畅,付出与收获不对等,职业满意度差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开展的过程中,辅导员地位虽然得到了一些提高,但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心理压力,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尤其在辅导员自身成长角度,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培训学习等方面,透明度有待提高,辅导员在职业规划中看不到明晰的晋升路线和努力方向,感觉前途渺茫,对岗位失去信念,对工作失去信心,职业满意度差,超过半数的辅导员有过转岗的念头。
4茶道文化中工匠精神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启示及对策
4.1守住“真”,向内求,做好职业定位和规划,坚定职业信仰
“真”是茶道的根本,讲究以诚相待,真善真美。辅导员要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不高攀,也不低看;不高调,也不贬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看机制的改革,只有自信了,才有机会等到政策的落地,才能迎来辅导员的事业曙光。做好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规划,从自身角度,要加强学习,充实夯实自身素养,提高育人能力,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提高业务能力。要树立职业理想,有使命,有担当,有情怀,有格局,将职业认同与职业荣誉结合起来,实现自我价值。
4.2定时“清”,向外诉,做到劳逸结合,清理垃圾情绪
“清”是茶道的清流,要守寂,能清心,讲求的是轻身清心的能力。由事务性工作、学生负面情绪、学校的压力等多方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要时刻做好“清理”工作,懂得拆分工作和生活,工作中产生的情绪不要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要主动区分情绪的来源,对情绪进行分类,找到合理的宣泄方法,通过建立“心灵垃圾箱”来缓解压力,实现“安全阀”的作用。对外宣泄,找到倾诉对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也是“清”的途径。要把工作当成修行,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为考验,懂得忙里偷闲,保持身心愉悦,减少焦躁不安,郁郁寡欢,懂得舍得。
4.3万物“和”,尊中庸,做好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保持谦虚好学
“和”是茶道精神的核心所在,强调天人物和,万物相生,讲究中庸之道,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要与友交好,在工作中放平心态,多交流,多沟通,多学习。辅导员队伍年轻化,自信果敢,不服输,能学习,不懂就问。辅导员要眼光向内,发现自身不足,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向他人学习,虚心好问,多听、多看、多问、多积累,内化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并愿意与领导、同辈群体交流,互学互助,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传照,李友仕.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81-182.
[2]温娟,王纪平,郝峰,丁海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三位一体”架构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2):84-87.
作者:孙大东 刘子恒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