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匠精神培育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培育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匠精神培育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摘要]工匠精神指的是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的必需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中国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在这样的人才需求背景下,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精神。如果说在职场中,职业技能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才能,那职业精神就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德行,只有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在当前时代能作为中国栋梁的人才。当前高效的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要课程,而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职业精神;大学教育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一位职场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核主要包括几点: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制造向世界前端前进的重要保证,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学生,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

工匠精神代表的是当代职业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它的主要内涵就是要求职业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有着像古代工匠一样的细心打磨作品的精神,要求职业工作者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工匠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人才建设基本点,通过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提高高校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敬业

敬业是职业工作者对于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我国传统中,历来就有敬业的传统,敬业精神是工匠精神里最基本的一条;只有对自己的职业与工作有真正敬畏和热爱的心情,才能将敬业两个字完美地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敬业要求职业人对自己的工作心怀敬畏与尊重,要求人们在平常的职业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技术和水平,促进自身职业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精益

精益指的就是精益求精。精益就是指职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八个字能通俗易懂地概括精益的核心意义———追求。正是因为有工匠不断地对作品高品质的追求,才能制作出那些优秀的工匠作品。英国工匠约翰·哈里森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制作了五台航海钟,其中在1759年制造完成的“哈氏4号”,在长达64天的海上航行中,误差只有5秒。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正是有着这些孜孜不倦追求产品质量的工匠,人类文明的发展才会如此的迅速,人类文明的文化才会如此灿烂。

(三)专注

专注就是要求职业人要更多地将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上,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种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在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太多年轻人非常心浮气躁,在工作过程中稍微遇到困难就选择离职或者跳槽,完全没有对职业和工作的专注度,将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生存的活计,每天工作都是草草应付了事,完全没有一个职业人应该有的专注度。工匠精神要求每个职业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或者工作有着足够的专注,只有认真地将心思用在工作上,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作出足够的贡献,成为新时代发展所需求的素质型人才。

(四)创新

创新指的是工匠对于行业已经有的技术和作品的突破性创造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时代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创新不是职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的人综合竞争力是远远小于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的。创新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产品创新能为企业或者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极大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也是取决于创新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二、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在当前高校教育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有关工匠精神的培养涉及较少。在我国的思政教育中并未过多地涉及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在思政课上缺少对职业精神一直概念的教导。在我国教育改革稳步进行的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已经落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有关工匠精神的理论模型在思政教育中还未建立完全;不成熟的思政教学体系也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后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早已不适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我国思政教育的实践中,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理论模型甚至都没有完整地建立出来,我国有关工匠精神的概念,在2016年就已经首次提出。但现在有些高校都没有完整地建立有关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模型。这不正表明了在教育领域,正是有着工匠精神的缺失吗?不建立完整科学的理论模型,工匠精神的教育就没法成熟地展开。另一个阻碍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原因,是我国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成熟,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很多学校没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置于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及思想坐标之中,还有部分学校没有选取思政教育中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将它们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实地联系起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的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成熟,难于科学系统的教授与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另外,落后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早就无法适应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了,落后的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工匠精神中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思政教育应该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但陈旧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代接轨,导致工匠精神的教学也举步维艰,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三观树立和政治知识讲述上,这是我国思政教育的弊端。

三、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培养策略

工匠精神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重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导向,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环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担当起工匠精神的培养责任;思政教育作为高校中教导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课程,自然而然地成了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课程。

(一)建立工匠精神教育理论模型,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观念

我国高校现在应该积极地建立工匠精神教育理论模型,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观念的人才观,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从而加强学生有关工匠精神的学习。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教学应该是有条理的、有体系的,通过系统地对工匠精神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核心含义;通过讲述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们理解工匠精神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分析,让学生逐步了解到,工匠精神已经是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重要衡量标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让高校学子明白,工匠精神虽然现在还是职业场上的加分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后就可能成为职业人的必备素养,从现在开始养成工匠精神,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职场工作者,是对自己前途发展的有效保证。

(二)明确工匠精神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工匠精神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明确工匠精神的教育目标,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明确工匠精神教学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培养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优良品格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解析,对工匠精神的各个品格进行不同的培养教育。如创新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需要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有独立思考和质疑权威的能力。工匠精神的内核是要打造真正专注于职业的“大国工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术规则的运用,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学习的选择方向,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技术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祖国强盛的,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专业性认识。

(三)适当地把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比重

思政教育是我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既体现了国家的政治意志,又在“立德树人”上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思政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但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工匠精神的培养大多是在理工科的院校内进行展开,工匠精神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在我国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中,长时间地忽略了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不明确。在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实践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技巧,而过度地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在理工科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将专业知识教授与工匠精神培养结合起来,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导,促进学生职业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因此,通过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工匠精神带来的重要作用。

(四)发展校园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发展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精神,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影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尝试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比重,让学生在充分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工匠精神带来的重要影响和重大变化;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内各种传播载体,将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推广给学生认识,让学生通过大国工匠的事迹感受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核。通过在校园中展开各种学科专业间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各种类似创造中的活动中来,让学生们身体力行地感受工匠的伟大,体会创作的荣誉感,通过切身体会,学生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一位创作者的艰辛,促进他们对工匠精神进一步的了解。

(五)开展工匠精神主题选修课程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上,开办专门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从工匠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传统开始讲起,通过讲述当代工匠精神的弘扬者们光荣事迹、工匠精神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人才储备方面起到的影响等等,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通过工匠精神主题选修课程的开展,能更好地推广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精神在学生群体的认知度,通过课程的开办,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探索的热情,从校园时期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即将走上职场的大四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应该加强在大四学生群体的培养强度。四、结语工匠精神作为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品质,在我国的发展与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是思政教育与在专业知识教授相结合,是一种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育方法;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努力、更专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储备,为我国进一步迈向世界顶尖制造强国打好基础,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古老精神内核,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现在的时代发展如此迅速,但是优秀的精神内核却永远不会过时。

参考文献:

[1]翟钧剑,刘韬.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1(7):55-59.

[2]覃丽燕.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68.

[3]董娇.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思路探究[J].作家天地,2020(19):165,167.

[4]许倩晔,丁露.高校思政类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为例[J].东西南北,2019(24):176-177.

作者:谷南 张梅姿 单位:湖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