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

摘要:本文以高校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围绕工匠精神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展开研究。首先,对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简要概述,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其次,综合现阶段高校职业教育实际情况、高校在引入工匠精神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使工匠精神能够被更加充分地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与职业道德教育真正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校;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渗透

高职院校是我国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培育的主力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助力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实现。并且为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优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使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用人标准。高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相关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的同时,一直以来也十分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遵纪守法的同时专职于自身本职工作。随着时代的变革,在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产业的提质增效、强筋健骨上。希望能够通过精工制造,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基于此,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重点的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已经不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定位的升级,在职业人才培育要求中加入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将“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主要追求。正如2021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一、相关概述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益求精、严格谨慎的工作态度,就如同我们通常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样,工匠精神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从业者一种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更体现出了从业者对自我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表现的高标准、高要求。从内涵界定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六个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和定义工匠精神,即一以贯之的专注度、一丝不苟的标准度、策无遗算的精准度、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尽善尽美的完美精神、体贴入微的人本精神等。如我国古代典故中的庖丁解牛、干将莫邪三年磨一剑、鲁班造锯,以及现代中国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的高凤林、传统造纸手艺人周东红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工匠精神,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在逐渐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变化后,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的助力下,开始进入到“由低到高”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促使制造企业能够,通过高端制造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来跟上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时代发展潮流。而这恰恰符合了工匠精神的目标要求,能够在工匠精神的作用下避免制造业“脱实向虚”“去制造论”情况的出现。正如2016年国务院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简单来讲,即人们在参加职业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涉及到了职业品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胜任力、职业信仰等各个方面。我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素质修养、奉献社会、服务群众、诚实守信、协同合作、廉洁自律、实事求是等,基本都属于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基本内容。职业道德属于一般社会道德范畴,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以各种与职业生活有关的法则、守则、公约等存在,能够对人们参加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予以规范、约束,使个人在职业行为、职业目标、职业要求等各个方面,能够始终与组织保持步调一致。对于一名优秀的员工而言,职业道德是其必备的品质和素养,能够促使其依据职业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工作日准时到岗、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工作行为遵纪守法、工作汇报及时完整等。由此来看,可以将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仅适用于职业范围内,与职业中的责任、义务相关联;二是,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与职业相关的具体要求,都可以视为职业道德;三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如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纪律准则等,这些对于从业者而言,即是道德规范又是职业要求。

二、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工匠精神、职业道德都产生于职业活动中,属于社会意识在职业中的一种重要体现,其目的都是希望能够确保职业活动不断朝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此来促进职业活动质量的提升。其中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是对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体现了工匠对自身职业的无限热爱;职业道德则属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需要依靠不断地生产生活实践,来实现经验积累得出,可以是爱岗敬业的观念、遵纪守法的习惯,也可以是奉献社会的信念。相比之下工匠精神更具理想主义,属于观念、认知层面内容,充分展现了工匠特有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情怀。而职业道德则更具约束力,以详细的规定来点明职业活动中可为以及不可为的行为,能够对人的职业发展起到行为规范效用。由此来看,就整个职业活动而言,职业道德是根本,能够在外部起到规范行为的目的,工匠精神是灵魂,是对职业道德目标追求的深刻表达,能够对人的职业发展起到思想引领价值。

(二)相互促进

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特色,将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于社会各岗位用人实际,希望能够在专业职业教育的作用下,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于职业道德囊括了职业品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胜任力、职业信仰等各个方面内容,几乎包含了职业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是一名优秀员工所应具备的所有品质和素养。因此,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职业道德一般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才培育标准存在,是对职业人才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而工匠精神则以一种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存在,是社会转型发展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新一代劳动者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包括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敬业精神、超高的职业素养等。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工匠精神所倡导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虽然并不能直接在职业道德情感中被体验到。但却能够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使从业者产生更加愉悦、积极且极具正能量的职业道德情感,在对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中,将这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情感逐渐上升到职业幸福感、职业荣誉感、职业成就感,进而催生出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目标的职业道德行为。最终形成工匠精神,催生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驱动职业道德行为的良性循环。对于工匠精神而言,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综合培育起到基础保障效用。从思想认知的角度来看,职业道德本身就建立在对新知识不断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获得、辨析、积累新知识,来建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认知,从而使劳动者形成更为稳定而牢固的职业道德体系。一旦劳动者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就会将之广泛运用于其劳动实践中,随着劳动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劳动者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认同感得以不断强化。进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直接从劳动道德层面跳跃到工匠精神层面,由此工匠精神也就逐渐成为了劳动者开展高质量、高水准劳动实践的指南针。

三、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的实践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就是高校育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情况。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转型发展早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社会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寻求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的转型之道路。随着2015年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发展计划的出台,我国开始从制造大国正式迈向制造强国的发展道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社会发展的导向下,重新调整育人规划,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育人准则,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在高校中展开了积极的工匠精神弘扬工作,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属性愈加凸显出来。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高校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培育工作方法体系,有效促进了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职业教育综合情况的深入调查,可以看到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校方面,对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相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追求,极具理想化,这也决定了工匠精神培育任务的艰巨性,需要在长期的规划和坚持下来实现。而个别高校受自身认知不足的影响,不仅并未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提前规划、预设,更未做好长期性的工作准备,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投入存在明显不足;二是,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缺少相应的环境条件。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相应的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也会日益繁杂。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更难以针对专业特色,在工匠精神的渗透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三是,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形式单一。高校围绕工匠精神所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少有真正推向实践层面的做法。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本身是一项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过程,属于一项系统化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引导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的具体途径

(一)强化思想认知,明确目标任务

思想认知对于行动方向、行动目标的确定极具导向价值,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必须建立在正确思想认知的指导下来实施,如此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工匠精神渗透效果。为此,高校方面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要继续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摆在同等位置去对待。并结合现阶段高校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体系日渐完善的现实情况,将工作的重点适当向职业道德教育倾斜,在政策、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对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二是,深入研究《中国制造2025》文件内容,依据精益求精锤炼“大国工匠”的整体目标要求,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厚植工匠文化,以此来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三是,明晰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各自内涵、主旨,以及二者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根据,建立起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观。

(二)营造渗透环境,提升渗透效果

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需要一定的环境予以支持,为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精神引领价值的发挥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托条件,以此才能够确保工匠精神渗透效果的提升。在渗透环境的营造方面,学校可以重点从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硬件环境三个不同的方面着手。一是,教育环境的营造上。高校方面需要在不断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投入力度的基础上,以工匠精神渗透为目标,组建一支敢担当讲奉献、有理想守信念的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并结合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实际情况,按照各专业育人特色,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进行系统布设,拟定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充足的准备下,确保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二是,文化环境的营造上。高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将工匠精神追求的精益求精、卓越品质、一丝不苟、执着专注,融入到高校的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建设中,以此来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校园精神文明体系。三是,硬件环境的营造上。高校要按照工匠精神核心内容,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在校园中积极打造精品工程展示厅、大国工匠事迹宣传栏、工匠文化长廊等。以此来将工匠精神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当中,使学生能够在观赏校园景物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

(三)优化教学设置,突出职业特色与职业道德相比,工匠精神更加符合当今国家建设

制造强国的目标追求,更能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精神驱动作用。但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其定位高原、要求严格,才决定了工匠精神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将是也必须是一件长久性的任务,需要的是高校方面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为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能够更加持久化,能够实现全覆盖、深渗透的目标要求。高校方面必须积极优化教学设置,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工匠精神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在突显职业特色的同时,为工匠精神后续培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更新教材内容。将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纳入到高校各专业教材的编纂中,通过大量的企业走访、工匠人物采访,获得充足的资料,以此来增强教材内容的生动性。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学徒制育人方式的实施,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师傅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职业的匠心行为,以此来弥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陷,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感受下,去看、去理解、去感受工匠精神。

(四)拓宽渗透途径,增强渗透影响

工匠精神以一种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形式存在,能够从多个方面对高校职业教育工作产生影响。为最大程度扩大工匠精神对高职教育这种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力,高校方面要尤为注重渗透途径的拓展,结合高职专业教育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特色,积极寻找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以此来实现渗透途径的拓宽。具体而言,高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渗透工作:一是,利用互联网途径,进行工匠精神渗透。在开展日常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精心下载一些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纪录片、网络视频等,组织学生观看并在结束后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以此纪录片中的真人、真事,来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让学生通过对纪录片中匠人的言行举止、个人追求、职业要求、匠心之作等,来感受工匠精神的强大震撼力。二是,利用学校宣传途径,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利用学校各个角落的展示栏、校园广播媒体、微信公众号、校刊校报、校园网等为,以图文、影音多种形式,进行大国工匠个人事迹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起一股浓厚的“树匠心、育匠人”的良好氛围。在厚植工匠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三是,利用校企合作育人渠道,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在组织大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岗位实习、参观走访的过程中,邀请企业中极具匠人品质的一线工人进行实操演示、主题演讲,以此来拉近学生与匠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知、理解工匠精神。四是,以高校职业教育特色实践活动的组织为依托,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积极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结合高校各专业教育内容,邀请当地企业工匠、劳模到高校中,开展个人成长故事分享活动。在高校职业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校园内部开展小范围的职业技能榜样人物评选活动,让大学生以投票的形式挑选出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将之作为传承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

五、小结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属于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对完美工艺的最高追求,代表了匠人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操守和价值态度。在倡导社会产业转型发展的当下,高校有必要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其职业道德教育中,以此来增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内涵、提高高校育人目标站位,从而对高校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一种有效的激励效用。

作者:张学焕 单位: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