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价值引导、环境熏陶、精神激励和行为规范等隐性教育价值,有时比显性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其中引入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将工匠精神落到实践中。对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育人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
引言
高职院校肩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与使命,加强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各高职院校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体现。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与专注,通过突出精益与创新,实现良好的职业价值。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有助于更好地从专业素养及文化精神两个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多方面教育水平,促使工匠精神中优秀思想,得以面向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充分渗透,为提升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专业素养及文化精神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相比于普通高校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及社会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提供岗位支持也较为单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难以有效改变企业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泛化认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从文化育人的发展视角,推动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才专业素养及文化精神的培养,促使高职院校职业人才能在专业技能、文化积累等方面缩小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距,更好地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发展竞争力。因此,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并非单方面帮助大学生吸纳工匠精神中优秀思想,做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方面专业水平及文化水平的提升,方是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根本。
(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专注、创新的教育思想渗透
近年来,追求功利主义及享乐主义,成为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核心问题。促使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丢弃专注、创新意识,其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埋下隐患。同时,也降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有效性。以工匠精神为载体,做好多元化文化育人发展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摆脱以上教育困境,提升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专注、创新思想的培养能力,使部分优秀精神思想理念,能照亮高职院校大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更好弥补早期阶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结构性缺失,并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努力,更好树立积极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为未来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岗位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专注、创新的工作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面临的困境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有效性。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尚未构建完善文化育人发展体系,针对工匠精神核心思想,未能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优化,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方面教育融合能力不足,不利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长效化推进,同时,也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形成阻碍。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做好问题分析,基于当前现状科学开展教育布局,推动工匠精神与文化育人的双向融合。
(一)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提取能力不足
工匠精神不仅是艺术及思想的传承,同时,也是敬业、创新及专注等意识的体现。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思想内核的提取,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需求及文化育人的教育特点,做好多方面的教育规划。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受限于文化育人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及文化育人教育结构单一的影响,难以面向工匠精神做好思想内核的提取,对于部分工匠精神理念的运用,也不符合文化育人的基本需求。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体系,不仅无法为文化育人工作的推进提供教育支持,反而,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的教育、学习压力,拖慢教师实际课程教学进度,使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教育环境的构建失去本质意义。最终,导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文化育人流于形式。
(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及工匠精致缺乏有效教育衔接
工匠精神的教育应用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不应盲目地围绕工匠精神开展文化育人的教育改革,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做好前期阶段的教育铺垫,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搭建良好桥梁,使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入能形成双向互补,以此,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教育工作质量。但从实现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教育体系存在急于求成的教育心理,在教育细节及教育结构方面,未能做好统一的教育规划,相关文化育人的教育工作基础节奏过于缓慢,难以科学运用工匠精神的教育思想,做好多元化文化育人教育布局。长此以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教育质量势必大打折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方式滞后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不应采取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育渗透,并将不同学科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工匠精神能在各个基础学科的文化育人教学方面有所体现,进一步从强化工匠精神学习渗透及生活渗透两个层面,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知能力,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能运用工匠精神思想,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学习实践活动。但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运用,仍然采用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对于部分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未能开展教育优化,使工匠精神中部分思想与当前文化育人的部分教育理念难以有效匹配,降低工匠精神的实际教育影响力,使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方面教育融入难度有所增加,不利于提升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合有效性。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科学路径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应优先做好对工匠精神理念及精神思想的提取,利用对工匠精神与文化育人双向互补机制的构建,提升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方面的教育应用有效性。结合新时代教育新方法及新方式,做好文化育人视角下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多元化布局,科学调整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案,实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影响下的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多位一体协同开展。
(一)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工匠精神教育优化能力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不应单一的满足形式上的教育需求,要深入做好对工匠精神思想内核的提取,加强对各类不同思想理论及核心概念的教育运用,切实提升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质量,使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能从多个视角稳步推进。这其中,高职院校应面向工匠精神的教育应用,定期开展工匠精神学习研讨及学习实践活动,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推进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使教师队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工匠精神学习榜样,在教师的进一步影响下,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渗透,可以更好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学习能力的强化,并帮助学生利用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更好融入文化育人的学习实践环境,为后续阶段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文化育人持续做好工匠精神思想的汲取提供有力保障。
(二)构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双向互补机制
构建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双向教育互补机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高职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之间教育衔接的问题,提升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培养的对接能力,进一步为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体系搭建良好对接桥梁。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文化育人的基本特点,简化对工匠精神教育思想的运用,将有利于当前文化育人教育工作稳步开展的内容,应用于文化育人的教育实践工作,避免从结构上对工匠精神教育思想进行照搬,要围绕保证教育适应性及教育有效性做好科学的教育调整,从细节上做好逐级递进的教育优化,使文化育人与工匠精神教育培养之间能形成良好内在联系。充分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各个基础学科的教育课程,使工匠精神能更好嵌入文化育人主体结构。
(三)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工匠精神教育应用新方式
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方式,并将具有时代前瞻性及先进性的工匠精神教育培养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有利于更好深化教育融合。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教育协调,将文化育人具有基础教育特色内容进行提取,适当将所提取的教育内容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培养体系,使工匠精神教育培养能充分突出文化育人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将教育选择权及学习选择权交友教师、学生手中,通过对文化育人教育体系及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的生活化改造,能更高实现工匠精神在各个方面有效渗透,加强文化育人对于工匠精神中各类不同元素的教育运用能力,为后续阶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良好根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应用实效性。
(四)改革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将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围绕当前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双层教育考核结构。第一层级应面向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及理论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第二层级则要将产品制作及操作实践作为考核参考标准,根据学生产品制作精细度、产品功能及特点等,面向工匠精神进行教育赋能,使工匠精神能真正意义与文化育人形成一体化融合,提升工匠精神视角下文化育人的教育质量。通过对产品制作环节加入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一方面,提升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应用能力,使教师能秉承工匠精神思想做好对学生教育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更好理解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五)强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多位一体教育发展建设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多位一体教育建设,可以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创造足够空间,避免高职院校盲目的面向工匠精神教育培养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多位一体的教育建设,实际意义在于帮助高职院校改变传统一以贯之的教育逻辑,从推动文化育人的多元化发展角度,使文化育人能形成更为完整的系统生态,让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体系中具有更为广阔发挥空间。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做好对当前文化育人教育结构条件,面向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学习深造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优化,既要有效维持文化育人发展及工匠精神教育培养之间的平衡,也要充分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对多方面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发展开辟多条新的路径,以此,提升工匠精神面向文化育人发展的教育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帮助。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更高维度做好文化育人教育布局,为工匠精神进一步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积极教育引导作用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2]谭芳.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国土资源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现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40-41.
[3]朱思伟,隆娜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工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5):5.
[4]张义俊,陈蒙.文化育人视野下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困顿、成因与破解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24-28.
[5]郭杰彬,石磊,刘志忠.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2):41-44.
作者:毕德全 钱兴霞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