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银行风险防控能力。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银行员工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成长,还可以推动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有序发展[1]。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若干促使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

近年来,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世界经济活动,涉外经济程度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这些均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实际上,因国内环境变化与和受到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融资租赁市场正悄然发生着改变。社会为迎合时展,对未来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概念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以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为基础的,银行向进口商提供一定授信额度的资金融通[2]。现阶段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除了提供融资产品外,还具备良好的资金融通功能,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银行融资风险,并能够有效规避由汇率与利率变动产生的风险。国际贸易融资起源于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并且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际结算方式与国际贸易趋势的改变,促使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从而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也发生改变。我国对外贸易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在2013年首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致使大量的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开拓市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外资银行与本土银行争夺中国市场,造成空前激烈的竞争局势。因此,积极进行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促使银行革新自身的产品,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加快其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更好的发展[3]。

二、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需求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一般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灵活的授权管理方式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融资工具不断推陈出新,促使传统授信方式发生改变,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体而言,抵压物品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不动产与保证金;抵押范围扩大,只要符合当前银行的抵押条件,就可以向银行进行融资申请。例如,以中国现阶段的“融货达”业务为例,客户可以利用货物权利进行融资申请以便后续顺利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如进出口押汇、汇出汇款融资等。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受其自身性质的影响,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尽管质押的范畴发生了变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带来不少隐患与风险。因此,各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授信方式的创新,从根本上降低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

(二)贸易融资要兼顾出口与进口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外汇在较长时间处于短缺状态,因此我国一直积极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倾向于出口类产品,偏向于扶持出口贸易,并且实际的创新也主要以满足出口的要求而设计。例如,在2007年以前,我国银行的进出口贸易类融资产品有十几种,如保理、出口押汇、出口信用等,直到2007年贸易顺差逐渐提升之后,我国才积极出台相应的贸易政策以鼓励发展进口贸易,促使贸易融资产品多样化。因此丰富的融资模式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高度联动性产品

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联动了银行的贷款业务、表内外业务、本外币业务,并对银行自身的负债与资产业务产生影响,衍生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从而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例如,当前中国银行的付款汇利达产品,其具有多种业务功能,如贸易融资、存款、外汇资金交易等。在优化过程中,通过促使当前的产品具备较高的联动性,能后降低客户的购汇成本,并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4]。

(四)提供良好的信用

在传统的银行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主要作用是向企业发放贷款,进而取得收益,这就是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和盈利模式,但银行自身的资产业务受银行存款比与资金成本的限制。为此,银行需要积极进行创新,通过向客户提供信用担保,将客户自身的商业信用升级为银行信用,帮助客户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将传统的资金提供转变为信用提供,满足企业对多种授信方式的需求。

三、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风险防范能力不高

受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经营过程中,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其过于盲目地发展,会形成潜在风险,经常发生由于银行粗放经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发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自身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调控机制、风险转嫁机制以及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等,揭露了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不足这一问题。

(二)我国缺乏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认知

我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最早与国际金融接轨的业务是贸易金融与国际结算业务,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对当前的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创新,现如今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创新理念依旧与国外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足之处,影响多项业务的开展。

(三)高素质创新人才不足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也同样如此,但现阶段我国商业人才素养偏低,尤其是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当前先进的金融工具与融资手段的利用一知半解,致使他们未能履行好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的职能[5]。

(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体系不完善

不完善的贸易融资创体系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力度不高的重要因素。例如,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运行,未能实现资源共享,并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从而产生金融风险。

四、促使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金融来说,受自身性质的影响,其与当前国内贸易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商业银行自身需要承担较大的偿还信用风险,并且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相关的国家风险等。因此,积极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可以有效地防范已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准确预测并及时化解,保证银行业务有效地开展。积极创新信用风险计量方式,从根本上对风险进行防范,灵活运用创新工具,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使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认知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促使其抓住时代的机遇,稳健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认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借鉴国外的创新成果,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尤其是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过程中,因地制宜,引进先进的创新模式与理念成果,从整体上赋予其创新动力,适应时代的变化。

(三)提升员工自身素养与专业水平

人才是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基石,也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在当今社会,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员工,提升员工自身的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最终要将合理有效的创新付诸于实践。另外,还需要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引导我国商业银行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以人为本,从整体上提升银行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保证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

完善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是保证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建立完善的体系,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利用其自身优势,不断完善进出口贸易融资管理与业务经营模式,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更好发展[6]。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不仅是银行业发展的主要业务,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融资业务实务的操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宪民.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J].求索,2010(01):37-38+68.

[2]马文捷.自贸园区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

[3]曾晓凤.“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125-127+132.

[4]徐芳,王同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0):207-208.

[5]黄诚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20):109-110.

作者:刘骋程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