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为学生将来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奠定基础,对学生实际外贸技能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总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现状;教学改革

1《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版本众多,但就笔者多年来选取教材的经验,尽管很多教材基于项目教学法或者任务教学法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然后里面的内容与黎孝先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实务》大同小异。笔者认为黎孝先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实务》确实经典,但书中部分内容仍不能满足当下国际贸易实践。例如在国际结算章节,仍只是主要介绍了三种类型:汇款、托收、信用证,而实践中不少企业采用国际保理结算方式,还有的企业在后T/T的基础上搭配出口信用保险使用,这些都没有在教材中体现。

1.2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较少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是一门实务类课程,但大部分教学内容属于基础理论,需要教师具备将基础理论融合实际案例的能力。目前,一方面,很多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没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很难将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方式充分展现。尽管不少老师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但很多案例比较简单,大多是仅仅就某个知识点应用进行的强化练习,且不少案例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没有进行适当取舍,例如实践中汇付结算方式中信汇和票汇当下极少采用,课本中仍采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很多教师授课时也相应投入很多精力,却对学生未来实际工作没有多少用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学生虽然将基础理论掌握良好,却仍然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虽然掌握三种主要国际结算方式,但在实践中却不知如何应对客户提出苛刻的付款条件,教师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

1.3学生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很多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门课对外贸业务员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仍然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对待该门课程,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上听讲完毕即可,课后不会思考如何应用,考试前突击应付下,这样根本不会有什么外贸实际技能的提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缺失,学生对以后就业内容不是很明晰,兴趣比较薄弱,在缺乏具体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很难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2《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改革

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也较少,但笔者经常关注学习“阿里巴巴外贸圈”中的“外贸名人堂”版块以及相应的外贸论坛,里面有很多全国做得相当优秀的外贸业务员,例如“外贸名人堂”中有索菲、料神SAM和毅冰等业界熟知的外贸大神,这些优秀的外贸业务员会分享和解答外贸实务中的诸多问题,很多外贸业务员受益匪浅。笔者也从中学到很多,并选取部分内容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得到学生广泛的认可,学生对外贸工作的兴趣和认识都有所加深。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基于教材和外贸论坛,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对原有教材部分简单内容让学生自学,对于相对过时的内容进行删减,每节课都结合外贸实际案例与学生分析探讨,最终目的是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下面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进出口合同条款环节为例说明可以采用的实用案例。

3《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改革

3.1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述国际结算章节部分,不会按照课本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讲授,而是从生活中举一些钱款交易的例子,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首先让学生思考“借条”和“欠条”的区别?然后思考生活中通常如何保障钱款收付的安全性?再引申到“国际贸易结算中,买卖双方为了避免钱货两空的情形,如何借助于担保知识来保证结算安全?”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部分学生设计的付款方案甚至极为接近信用证结算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收获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即便是没有想出解决方案的同学,通过这样逐步启发引导,对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深刻,相应的知识点也不容易遗忘。

3.2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笔者会结合“阿里巴巴外贸圈”中的“外贸名人堂”中提到的实用案例,在课上或课下让学生小组讨论,尽量培养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思考“某一批货物,采用直达船运输,船期28天左右,客户坚持自己的付款方式,要100%后T/T,45daysafterB/Ldate。而公司原则上不接受,业务员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各组认为较优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团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而且也会养成遇到问题冷静思考的习惯。3.3注重模拟训练《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虽然不像市场营销课,可以进行很多的市场调研或实践,但在部分技能上也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实践中外贸业务员很多精力都用在寻找海外客户上,在校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客户的找寻和背景调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日常外贸工作,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耐性;还可以选择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按照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商品展示模式建立自己的商品库。

4《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课考核方式为考试课,具体标准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种方法平时成绩比重较少,学生过不过或者最终多少分主要还是取决于期末一张卷子,而卷面考试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书上比较死板的知识点,缺乏对学生整个学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因此,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全程跟踪,配合蓝墨云班课或雨课堂等软件,对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进行全面细致地考核,让学生避免考前抱佛脚和死记硬背的心态,真正达成凭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如何解决外贸问题的良好状态。

5结论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于国贸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授课教师有必要突破现有的教材不足,充分利用自己或网络获取的实践经验,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案例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友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9(9).

[2]叶春霜,汪占熬.基于销售确认书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

[3]王如琛.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的探析——评《国际贸易实务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7(5).

作者:王述芬 韩东 刘宁 杜茂宝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