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2009年12月7日至2009年12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谈判代表参加了这次峰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商讨并且确立《京都议定书》一期期满后的全球性减排计划。峰会的基本成果是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效率的《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令身处于世界各地的观察家以及媒体记者们给出了众说纷纭的解析版本,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一个基本性的概念事实在宏观的历史发展背景之下的清晰展现:从哥本哈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落幕以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等一大批全新的学术词汇已经涌入了当代世界宏观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翻阅当代经济学理论更新的辽阔步伐,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很多经济学理论都取得了比较深入的发展形态,本文将在这一宏观的经济研究背景之下,针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历程的影响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浪潮的直接影响之下,本文初步地论述了与低碳经济理念密切相关的有关研究理念,关注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比对有关的国际贸易实务交易数据,就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历程的影响给予了比较充分的理论表述,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借鉴了当代世界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最新研究的理论成果,我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角度,对国际贸易实务环节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的发展形态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大大地增进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表述对当代广泛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实务情态的解释能力,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有关人员带来比较有价值的参考性意义。
二、有关低碳经济的部分经济理论的简要论述
出于论文论述的严谨性与前后衔接性的客观需要,我们将在这里简要地论述一下一些与低碳经济有密切性关联的经济学理论表述,以为后文展开对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的论述打下一个比较充分的理论铺垫。
1.低碳经济定义的界定。
所谓的低碳经济,指涉的是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之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在指引之下,透过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科学技术创新行为实践、企事业及有关的盈利性组织的管理制度创新建构、工业及各类服务业的产业重点转型、新能源开发事业的有序推进等多种现实性实践手段,极尽可能地减少我国现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数量、较大数量级数地有效减少工业生产以及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的包括二氧化碳、氟利昂等物质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有效而迅速地实现在我国宏观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和良性发展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客观形态的有效提升,实现双赢。简而言之,低碳经济的最鲜明的特征性指标就是极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向外排放,它是一种具备全新模式的经济发展实践行为理念,它就是要要求广泛意义层面上的当代国人,极尽所能地在一切能源消耗行为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客观实践目标,多多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2.低碳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世界数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进化的历史进程来看,通过进行简要的理论考量,我们往往不难发现如下的基本性事实: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流变中,在已经发生过的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革命中,其中就有两次产业革命的直接诱因就是在能源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在第一次产业革命过程中,科学工匠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机器化生产从此代替了手工生产过程,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手工生产行业领域的生产效率;在第二次产业革命过程中,电力能源的发现以及其传输技术的应用和改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由此,结合上文中笔者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简要界定:我们也就可以初略地认为: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是能源危机的直接后果之一。现达的工业文明给宏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学理性概念范畴之间的相互关联带来了日渐丰富的注解,有鉴于如此残酷的客观现实呈现,我们的有关工业生产领域的从业者们要更加深切地展开对低碳经济理念产生与发展背景的了解、学习和认识。
3.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3.1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日常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必然会不间断地消耗为数繁多的各类能源,从而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环节,导致大量的诸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物质排向开放形态的大气环境之中,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大气环境状态。根据大气环境作为经济物品的自在公共属性,这里也就相应地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充分的现实条件。
3.2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日常化生产生活活动实践中的所有行为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效应,当代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往往都会处于研究与表述路径的方便性需求之考量,把外部性范畴清晰地划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两大类别分野,在指涉低碳经济的理论叙述脉络中,我们将负外部性视为主要的谈论对象,其实,根据上一文段对公共经济学角度的低碳经济发展客观必然性的理论表述,我们往往也就不难理解环境外部性在这个论述分目之下的具体的论述指涉,根据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我们在这里可以以环境污染事件作为基本的例证,因为污染物向开放空间的排放行为是最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负外部性行为实例,在这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者将具有污染环境能力的物质排入国民公共生存空间场域范围之内,但是其自身在实施污染物排放行为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公共财政在治理污染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后果过程中所支付的有关费用,在这里,私人成本远远小于其引致的社会成本,这也就充分地展现了具有负外部性的客观事件的实际形态。在这个基础上,处于公共社会整体宏观经济效能的考量与提升,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来减少负外部性行为对公共财政整体发展效能的不利影响。
4.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可行性。
本节中,我们将选取三个不同视角的经济学理论,结合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内容,来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可行性问题。
4.1实施征缴碳税和碳关税措施。为了有效而充分地解决近年以来国际各国之中都普遍存在的含碳元素温室气体的高大气排入量的现实问题,西方发达国家适合时宜地提出了两种具有针对性的碳元素减排策略:第一,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为代表的部分北欧地区的典型发达国家,采用了内部自治式的碳排放量控制策略措施,即:征收碳税的实践策略;第二,有一定数量比例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口具有较高碳排量生产流程的实物商品的过程中会向相应的商品提供者征收基于节能减排目标的特别关税,即所谓的碳关税。
4.2庇古税。根据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结合公共经济学中有关市场失灵现象的理论表述,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庇古提出:一旦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来促进经济行为的外部成本向内部转化,从而为征收污染税提供了充分的理论阐释。
4.3“污染者天堂”假说。这是在国际贸易研究路径中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的衍生理论。它其实就是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碳排放量的限制配额标准,然后有些资本持有者实施的将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向海外转移行为的一种生动描述。这个假说的提出给整体把握人类节能减排工作的现实效能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进程的影响解析
上文中,我围绕着国际贸易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与低碳经相关联的理论展开了初步的论述,接下来,我将选取若干个具体的方面来直观展开有关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具体表现,在这里,笔者希望我们接下来的论述内容能够获得比较充分的现实意义。
1.低碳经济引致全球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大转变。
对传统物资商品贸易格局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取得较为长远深入的客观发展成效的前在基础之下,传统能源类物资商品的交易数额在整体化的国际贸易交易中所占据的比重将会发生下降的趋势,而新能源物资商品类别将在相同的时间背景的约束状况之下处于份额上升的趋势变化之中。在整体的国际贸易交易格局之中,高耗能、高排放类别的商品类别的交易份额一直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而低碳环保类产品对象的整体交易份额则一直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畛域之中。对地区性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对于那些具备较为良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完成从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如今的世界性国际贸易交易格局中将会获得更多的相对性优势,将会极大地扩大不同科技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在国际贸易交易地位方面的不平等性。在这样的客观维度之中,充分地体现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影响。
2.碳金融拓展国际贸易服务应用场域。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地无法避免地引致了一个全新领域的创建与发展:碳金融。虽然当下的世界经济研究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致的公认的有关碳金融的定义,但是我们却能将碳金融简要地理解为与碳排放量指标密切相关的流动性交易行为模式。碳金融旨在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客观活动,它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金融交易活动。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行业的低碳发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关注。
3.低碳经济促进国际技术转让贸易。
顾名思义,近年以来,世界整体化的经济发展进程其实就是技术进化背景之下的进化过程,先进科学应用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为有效降低世界整体化的碳排放水平发挥良好的助力作用,当代国际贸易实务领域中,在保持传统化的实物商品模式的基础上,日益地加强着技术指标的国际贸易交易浪潮,值得有关研究者在之后的一个时期对其施以足够而恒久的重视。
四、结语
本文围绕低碳经济以及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论述中我们就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展开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我们充分地引证大量的经济学理论与观点,意在有效增进行文过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列举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影响的几种表现,希望能够对有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何向骏 单位: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利泰进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