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生态人格的形成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至关重要。现在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存在着生态认知不全面、生态素养不健全,有时甚至功利化、生态行为践行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人格的重要性、加深知识认知、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制定激励考核机制。
[关键词]旅游管理;生态人格;大学生
一、生态人格的定义
生态人格的提出与生态危机的恶化和社会经济转型趋势日益明显两个背景有关。为此,学者们对生态人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此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学者们对它的定义也没有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杨志宝、谢松明提出,“生态人格的内涵包括:人类是生态主体之一,生态人格为人类所特有,生态人格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是相统一的,生态人格是生态人的资格或品格。生态人格包括生态情感、生态意志、生态信念和生态行为四方面。”彭立威认为,“生态人格,即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伴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基于对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的把握和认识而形成的作为生态主体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孙力、马宇峰认为,“生态人格是指善于处理人类与自然、他人及自身关系,保持良好生命存在状态的人格形态”。张青兰提出,“生态人格是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它将人自身的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界均看成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整体,并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大学生生态人格指的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形成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及品德,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素养和生态践行三个方面。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形成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促使学校教育走向全面化。
二、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表现
生态人格具有生态认知、生态素养和生态行为三个向度,其中生态认知是真理向度,生态素养是价值向度,生态行为是实践向度。大学生生态人格的缺失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生态认知不全面
生态认知是生态道德人格生成的基础,而且生态知识与生态人格属于不同的范畴,生态知识是解决真假的问题,生态人格还解决善恶的问题。首先,我国经过多年的宣传,大学生对生态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知晓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据2014年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知识越高,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越高。但是,大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生态知识掌握不够,对生态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其次,生态人格没能形成。随着大学生对生态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还没有内化为生态人格,只有“善知”,没有“善行”。
(二)生态素养不健全,有时甚至功利化
生态素养是指内在于主体的自我品质,体现了个体生态道德的认知中善的意蕴,它要求以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态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态素养是内化的、自觉的,而不是外部的、被动的。首先,现在大学生虽然接收了大量的生态文明信息,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将生态文明内化于心,而是存在于表面,当有需要的时候或者有利于他们的时候才进行表演,并不是主体的自我品质。其次,一些学生对生态的需要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只是渴望物质生活的品质,缺少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角度来思考生态文明。再次,对生态冷漠,对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漠不关心。最后,意志不坚定,当遇到困难,容易失去信心。
(三)生态行为践行不足
生态行为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生态道德观念、原则、规范,在一定的生态道德需要、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下,在一定的生态情境下所进行的具有善恶价值和相应承担生态责任的活动形式。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践行不够,缺少承担生态责任的行动,主要表现在,他们知行脱节,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公共行为,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存在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没能形成“绿色消费”,不能主动对这些行为说“不”或者提出建议。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路径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生态人格与一般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是要带领游客出游,面临各种可能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地养成良好的生态人格。
(一)强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人格的重要性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任,是旅游形象的代言人,是文明的传播者,也是生态的守护者。在旅游过程中,他们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监督作用,提醒旅游者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尤其是可以制止乱写乱画、随意丢垃圾等行为。这些作用的形成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态人格,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大学生时需要强调生态人格的重要性,每个任课老师及辅导员、班主任都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不断重复,加深知识认知
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识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一定的时间,重复地学习。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掌握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首先,要掌握生态道德品质和生态伦理观的知识;其次,课上要结合所教内容,融入生态文明知识,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生态文明的熏陶之中;第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生态人格素质讲座;第四,以身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在生活工作中时刻牢记生态文明。
(三)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
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形成有感染作用和约束作用。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下,易于作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从而在表象上或暂时形成生态人格,且随着这种行为的增多,会形成习惯,进而形成品格。学校不但要营造一个生态文明的大环境,还要营造专业性的小环境。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需要通过塑造旅游管理的专业的环境来推动学生形成生态人格。具体来说,在学生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宿舍布置旅游与生态的展片,内容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旅游对生态保护的作用展、旅游对生态破坏展、“我与生态有个约”图片展等。
(四)以学生为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外部环境的感染是生态人格的起始,内化于心是最终形成生态人格的表现。只有学生自己对生态文明感兴趣,主动地学习、实践,才能起到最佳效果。传统的说教模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太适应,所以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首先,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观的教育,形成认识生态、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教育学生形成生态的善恶观等生态伦理。其次,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传播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及视频资料。比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慕课、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第三,利用现代化交流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比如利用微信、QQ等交流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态文明等掌握情况以及疑惑,并作出解答。
(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是认识事物的合理过程。所以,实践活动是很好的生态行为践行活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一定要和专业结合,达到专业知识与生态人格的共同成长。比如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感受生态文明的魅力;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开展专题导游讲解比赛,在讲解中融入生态保护;开展辩论赛,如生态文明与旅游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辩论中深入了解生态人格。
(六)制定激励考核机制
从“善知”到“善行”是一个需要激励、监督、考核的过程,否则学生会中途放弃。所以,要制定合乎生态伦理的激励考核办法,在制度上对学生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通过制度强制性地对学生进行监督、考核、奖罚,从而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形成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最终塑造健全的生态人格。
参考文献:
[1]杨志宝,谢松明.论生态人格的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24.
[2]彭立威.论生态人格的缺失及其价值指归[J].道德与光明,2011(4):117-121.
[3]孙力,马宇峰.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人格培育[J].生态经济学,2005(10):100-104.
[4]张青兰.论生态人格的构建[N].光明日报,2010-08-31(11).
作者:孟英伟 于兴艳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