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的创新就显得比较重要,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本文先就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精益管理理论的课程教学策略的实施详细探究,期望能在对精益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下,为实际的课程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精益管理教学应用
引言:
工商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要求,将精益管理理念加以灵活的运用就有着其重要性。
一、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
从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能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层面:其一,没有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人才培养定位,只有保障定位的准确,才能按照既定目标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但从实际的现状能看到,实际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所制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注重管理最后的决策环节,而没有对学生活动额分析管理信息以及执行控制方案等中间环节加强重视,这就必然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其二,实践手段有待创新。工商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在实践手段的运用方面没有加强重视,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这就必然会影响工商管理课程的整体开展质量和效率。教学当中对实训手段的运用采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方法,而在对多媒体软件的操作等方式的应用创新手段运用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就必然造成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二,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工商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上没有和时展的进度相契合,造成了课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的现象,这就必然会影响实际的教学实用性,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2]。
二、精益管理理论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策略实施
为提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将精益管理的理论能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注重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开展。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在对精益管理理论的运用下,就要充分注重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开展就显得愈来愈重要,要注重学生在实训活动当中的活跃程度[3]。为能有效实现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及时改革教学质量观,并要能充分注重人才质量培养,积极改善师生间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师生间要能平等对话,将学生自主以及学生自治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去,结合实际学生课堂的反馈,来进行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水平,这就需要从教学资源的优化角度出发,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教学资源优化紧密的结合起来,注重精益管理理论最大效用的发挥。从具体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教学出发,注重合理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以及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注重培养各学院专职教师队伍,以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为基础,从而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整天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保障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力量,学校要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加强重视,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和优化,注重师资队伍的稳定和高素质专业化,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精益管理理论的工商管理教学的创新愈来愈重要,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建立场景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加以灵活的运用,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素质[4]。场景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从实验当中进行搭建高度模拟仿真的管理环境,这样的综合实训体系的运用下,就能有效弥补校外实习培训基地建设所存在的缺陷不足,从而能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另外,要注重将管理信息化实验模式加以运用,这样就能发挥业务处理工具的应用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效化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的高效化学习提供动力,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英杰.基于精益管理理论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156-157.
[2]巴吾尔江•阿吉别克.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164-166.
[3]任治花,黄明前.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J].经贸实践,2017(23):330.
[4]干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203.
作者:博艳萍 单位: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