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教学团队科研教学实现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受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影响,大部分专任教师更注重从事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教研工作。探索科研促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汇聚凝聚力,从而提升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认为将科研心得和研究观点融入课堂教学、开设成短课程、编成教材或专著、带动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或独立开展研究等,可以较好地实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组建教学团队,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凝聚力和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都至关重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02)明确规定: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1]。笔者主持的公共管理教学团队于2016年被遴选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经过为期一年的建设,本项目有幸被遴选为2017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总体看来,受职称评审指标体系的影响,本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更加注重从事科研工作,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不够,团队科研促教学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实现路径尚未建成。钱伟长院士说过: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2]。经过近三年的摸索和提炼,本教学团队总结出一些科研促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将科研心得和研究观点融入课堂教学
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学术水平、作者名气、出版社级别及出版时间等要素,都是教师在选用教材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重要指标。虽然有些高质量教材也在不断修订和更新,但是更新时间往往凸显一定的滞后性。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教材理论性偏强,实践性和个性化内容稍显不足。这导致较多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一定能够满足不同高校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高校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般要紧密贴近社会现象,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追踪社会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研究问题往往更具体直观,研究心得也较为丰富。因而,公共管理教学团队的专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个人科研心得和研究观点融入课堂教学,并结合具体生动的社会案例,把相对抽象的教材内容讲授得更加通俗易懂,把教学观点阐释得更加深入浅出。笔者在讲授“行政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两门课程的时候,经常结合自身研究基础、研究心得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理解,给学生分析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过程、方法与技巧。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这不仅能够更好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学团队应该倡导成员转变灌输式讲授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理念,将科学研究心得与体会切实转化成教学素材,通过科研实实在在地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高校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专业功底以提高教学水平,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相比于传授专业知识,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亦更刻不容缓,且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后解决一些现实难题尤为有利。因而,要提倡高校教师把“在科研中所培养起来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兴趣和素质[3]。
二、将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开设成短课程
从2017年开始,韶关学院推行了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各专业开设充足的选修课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2020年,韶关学院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每个专业必须开设两门以上的通识选修课程;而且,鼓励教师根据专业需要和个人研究基础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且实用性强的短课和小型课程(0.5学分,8学时;1.0学分,6学时)供学生选读。这就为教师开设短课提供了合理和必要的依据。根据团队成员多年教学体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我们认为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可以围绕大学生的入口和出口两个环节开设一些短课程。在学生入口环节,建议开设短课程“专业导论”。该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专业是什么、学生学什么、去向有什么”等问题,着重为学生阐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就业导向等。在出口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建议针对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开设系列短课程,如韶关学院政法学院近几年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就业指导”(1.0学分,16学时)“环境治理专题”(1.0学分,16学时)“公共危机管理专题”(1.0学分,16学时)“公务员应试技巧”(0.5学分,8学时)“公务员面试技巧”(1.0学分,16学时)“行政领导艺术”(1.0学分,16学时)“行政人员素质测评”(1.0学分,16学时)等。从修读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同能力提升或创业就业密切相关的短课程十分感兴趣,经常出现较积极踊跃的选课现象。
三、将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编成教材或专著
现今可供大学生选用的教材和专著确实数目繁多,但是质量也参差不齐。教师想甄选好教材或好专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公共管理教学团队成员对某一科研领域有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则可将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编写成教材或专著,供学生研读。那么,公共管理类教师和学生急需什么样的教材和专著呢?第一,急需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和专著。国内很多教材和专著,在书名、篇章结构、核心观点等方面凸显共性过余、个性不足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区分不同的高校层次、学生类型及其培养目标;又由于高校在考核教材使用的时候,往往要求采用国家级或省部级规划教材,导致很多高校优先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知名机构出版的规划教材,在教材使用上出现了高度雷同现象,缺乏针对性。另外,很多专著都是在博士学位论文或课题立项资助的基础上出版的,学理性太强,不一定适合本科生教学。第二,急需应用性较强的教材和专著。虽然有些公共管理类教材在每章后面附了一些案例,但是更多的教材以理论阐述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颇感枯燥无味。因而,团队成员可以酝酿编写与各门课程密切匹配的案例集或案例教学参考书,以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同时,可以出版一些与学生创业就业密切相关的教材和专著,如《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职业规划》《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能力培养》《公务员应试面试技巧》等。第三,急需实效性较强的教材和专著。很多学科领域的权威性教材往往出版时间较早,虽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但教材中的核心观点并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些泰斗级别的作者已经去世多年,我们还在选用他们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的实效性有待斟酌。
四、带动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或独立开展研究
科研促教学只是一种思路,一个载体。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通过教师科研积累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旨在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科研技巧等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公共管理教学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多样化方式,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课题当中来,或鼓励、动员和引导学生独立发掘某一社会问题开展研究。有学者指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既培养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能力,又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4]。以韶关学院政法学院公共管理教学团队为例,本团队为韶关学院政法学院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管理类专业实施了“六个一”能力提升工程[5]。所谓“六个一”,简要说来就是要求这两个专业的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这六个学期内,每学期完成一项规定任务:在大学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阅读一批专业经典或前沿书籍;在第二个学期,要求学生确定一个研究领域,并配套研读5~10本经典和前沿书籍;在第三个学期,要求学生遴选一个研究课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指导教师共同研讨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及研究思路等;在第四个学期,要求学生围绕既定选题开展2~3次社会调研;在第五个学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或一篇论文;在第六个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公开发表一篇调研报告或论文。有学者指出:组织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了解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科研活动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防止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又能促使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迸发出新的科研灵感[6]。从实践效果来看,教师引导和带动学生开展研究工作,使得学生在理论功底、论文撰写水平、问题识别能力、社会观察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首先,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扎实的前期基础。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写作思路和写作框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毕业论文完成进度往往比其他学生要快,论文质量也普遍较高。其次,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的立项几率也明显提高。他们在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其他校级、省级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立项几率也明显增加。再次,学生冲击各级各类的科研奖项也明显增强。近几年来,韶关学院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基本上囊括了校级科技创新“挑战杯”竞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且在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收获了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EB/OL].(2007-02-17)[2020-05-29].
[2]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2003(10).
[3]孙雷.地方高校科研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4]阎红灿,张淑芬.大学教育本质的回归———科研转化教学[J].大学教育,2015(9).
[5]曾保根.“三型”行政管理人才分类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9(11).
[6]韩媛,范武邱.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
作者:曾保根 单位:韶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