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述组织管理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述组织管理的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述组织管理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从组织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主题这两个方面简要概括了组织管理的相关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组织管理;发展历程;研究主题

管理理论的发展

起初,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与生产组织规模的扩大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管理研究也从分散的经验研究发展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管理学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如今,根据研究重点的差异,管理理论可分为以下发展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以及马克斯•韦伯。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其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中,主要分析研究工厂如何进行管理得以提高效率的问题,他主张对工人采取计件工资制的激励方式,并建议工人与雇主应该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法约尔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并不相同,且管理职能包含在企业职能中,并建立分工、纪律、职员与职权等十四条原则以及提出管理五要素问题。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在其发表的《社会与经济理论》中,他主张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且高度结构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认为这种组织体系最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古典管理理论侧重研究效率问题,还未考虑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等主观因素。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该理论重点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理论。首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认为企业的主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待员工的各种需求。其次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员工行为绩效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得到后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而激励因素是指得到后感到满意,但得不到不会不满的因素,因此,主管人员应捕捉到促使员工满意的因素。然后是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主要内容是每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组织中有不同层次的人,他们拥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主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得以激励员工。再然后是麦格雷戈的X-Y理论,X理论概括了“经济人”的相关假设,Y理论在“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基础上,归纳之前经典的理论提出的相关观点,研究了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

(三)战略管理为主的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是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中逐渐产生的,旨在探索企业的生存发展,并且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安索夫在其发表的《从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解释了战略管理的定义,即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长远且根本的指导和规划。劳伦斯与罗斯奇的《组织与环境》也提出了企业要制定应对变化的计划,以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被称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书中提出五种竞争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砍价能力、卖方砍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还有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还有分析产业演进、产业环境进而得出相应的战略决策。

(四)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美日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管理理论也相应地进行了创新。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昌佩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奠定了企业再造理论的基本框架,书中表达了该理论的重要思想,即现代企业由于规模庞大,应变能力较差,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也是企业重新获得生存活力与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两大基础。小林裕的《企业经营再造工程》总结了当时日本管理学界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提出除了业务流程,成员关系、正式群体以及劳资行动方式等内容也是企业再造理论的研究重点,以期促使企业增加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减少组织管理的潜在风险。

(五)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深,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与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组织全球资源的合理性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始侧重于学习型组织与虚拟组织问题。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的学习能力是赶超竞争对手的唯一持久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便能够使得人们在工作中获得意义,进而实现共同愿望,并且获得竞争优势的组织。与实体组织不同,虚拟组织主要是围绕核心职能,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将全球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一旦达到了合作目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立即消除,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使得企业快速获得全球资源并展开使用,并且能够避免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得组织遭受的冲击。

研究主题

组织管理的研究主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组织来说,信息技术能够引起破坏性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也得到了改变:企业利用技术收集并分析顾客的信息,进而制定相应的经营决策;数据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商业机会;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组织的外在形态逐渐虚拟化,员工的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愈加常态,这也导致员工对组织的粘合度下降,员工越发重视个人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探寻新的激励因素,满足员工需求,促使员工提高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二)信任在企业组织中,成员之间的信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任有多种类型,比如能力信任、人品信任、个人因素信任与法制信任。当员工在某一企业的工作时间越长,对其他员工的信任度就会增加,员工之间的关系也越亲密,组织内部的信任度就越高。因此,企业应创造良好的信任环境,关心员工,提升员工在组织内部的安全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与运行成本,促使组织内部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组织效能。

(三)社会网络对于企业与市场而言,社会网络是价格信息的来源,企业经营者在共享的社会网络中可以得到其他企业的经营信息,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可以使企业们达成共识,进而遵守同一规则,使得市场行为得到延续。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在组织管理研究中,通过观察、分析社会网络的特征,并探究其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组织管理中比如组织内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分析、信息知识流的优化以及辅助企业重组与兼并后的融合等问题。

(四)内卷化内卷化是指某组织或一个社会长期处于简单地自我重复的状态,没有突变的发展与渐进式的增长。在组织中,内卷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工作流程过度精细化;工作作风严重保守;组织成员构成固化。内卷化对组织发展有严重的危害,易导致组织内部资源的浪费、管理环境的恶化以及组织变革的匮乏。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突破思路是,建议组织内部合理配置资源,寻求最优化发展策略;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和谐发展;组织管理人员明确各阶段目标与任务,并及时清晰下达给员工;组织应追求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五)情绪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消极情绪频繁出现。在企业组织中,企业家与员工的情绪都能够对企业的运行产生影响。当工作压力产生时,情绪可表现为工作倦怠、情绪耗竭、情绪过度延展等现象。可见,组织中的情绪问题是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服务型行业中,组织中的情绪对工作绩效与组织目标的影响更加显著,企业组织应重视员工的情绪,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使得员工的情绪恢复到平稳状态。

结语

通过对组织管理理论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效率问题,也将人的心理、行为等因素考虑进来,丰富了组织管理的研究内容。目前中国的组织管理研究主要是在西方学者所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中国的发展情况具有自身的特点,一味地利用西方的理论去解释中国的现象也许并不能够得出精准的结论。因此,对于进一步研究需要依靠中国学者建立适合中国情景的理论而展开。

参考文献

[1]高学敏.组织管理内卷化成因及突破进路[J].领导科学,2019(15):12-15.

[2]焦武萍.组织管理中的人际信任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87-88.

[3]李晋,李晏墅,周路路,秦伟平.“互联网+组织管理”的创新活动及理论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68-73.

[4]李久鑫,郑绍濂.管理的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06):2-6.

[5]李磊,李巍.组织管理“内卷化”困境与破解思路[J].领导科学,2019(14):72-74.

[6]邵鹏,胡平,齐杰.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前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2):154-160.

作者:黄晶晶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