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外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外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研究

一、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和外在需求,符合综合、简明和可行的原则。应从多角度进行测度评估。一般而言,有三个角度:①市场能力。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及市场化程度,具体从高校报考录取率及高校接受馈赠金额这两项指标来测度。②行为能力。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发展及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测度核心课程数目、教学方式(包括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及其他的比例)、参与必修与选修课人数比、师资能力(包括全职教师、访问学者、终身教授与招生人数比例)以及技术投入比例。③绩效水平。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场与教育本身的磨合中的发展能力(业绩),具体指标为就业水平(在就业前10名企业中就业总人数与招生人数比例)、首次就业率以及学生的个人投资回报率(就学投资/就业头年年薪)。

二、统计分析

项目组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国外知名大学网站、美国教育部网站、美国统计局网站、美国商业周刊网站、美国商学院联合会网站进行访问搜索。通过抽样对37家著名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的以上指标进行调查,用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管理教育绩效水平。为了保证分析的完整有效,本文选取了3个评价指标,并相应收集样本资料。这3个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为此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资料矩阵进行处理,要求选择的主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故通过SPSS语言实现主因子选择,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进行方差极大旋转,旋转精度ε=10-5,主因子信息量达到总体信息量的73%。将生成的绩效水平指标记为fact1-1,用来反映市场因素与教育体系内生变量的交互作用,运算得到各高校该指标的计算结果,并注入到原始数据中,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2.高校市场能力与绩效水平。市场能力通过市场信赖度和社会赠与来表示,其中市场信赖度选取2000年度报考该校学生的实际录取率。通过这两项指标与业绩综合指标F1的偏相关分析,来判断国外高校市场与业绩的关系。

3.工商管理高校自身行为能力与综合绩效水平。工商管理教育的自身行为能力主要反映高校的内驱力,用核心科目数、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其他教学、必修选修人数比、全职教师比例、访问学者比例、终身教授比例、技术投入比等指标来考核。

三、结果分析

在工商管理类学校的内生变量中,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技术投入因素与其绩效水平高度相关。技术投入因素主要代表高校每年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占学校收入的比例(类似企业R&D值)。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工商管理类高校主要的技术投入为在线教育,如伦敦商学院已经开设了6门在线课程。同时注重“虚拟学习网络”的开发和完善,以及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所组建的e-business、e-commerce课程实验室。

2.必修与选修课程的人数比与绩效水平不相关,核心课程的数目与绩效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显著。由此可知,国外的工商管理类教育已经淡化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按需求学”与“课程指导”相辅相成。

3.反映教学方式的三个主要变量:课堂讲座、案例教学和其他方式对于绩效水平有不同的相关性。其中案例教学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为58.32%,其次为其他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在上述37所工商管理类院校,课堂授课和案例教学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其他教学方式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通常采用的公司企划(Companyprojects)、计算机仿真(com-putersimulations)、团队训练(groupexercises)、实习(experimental)等等。

4.反映师资力量的三个主要变量:全职教师与招生人数比、访问学者与招生人数比、终身教授与招生人数比对于绩效水平也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其中全职教师比与业绩表现为正相关,不相关的概率仅为6%以下,而其他两项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访问学者的负相关性较显著,这反映出国外工商管理教育在国际、校际交流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学者的访问时间有限,研究欠深入,对于管理教育的投入少等等;终身教授比例的负相关,同样反映出国外教育的弊端,各校工商管理类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全职教师承担,而终身教授主要承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反映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与教学”的严重割裂,无法以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创新,以教学补充学术力量,实现二者的互动。

四、借鉴与思考

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兴起于80年代末,起点不高,与国外的工商管理教育有一定的“时差”,再加上国内的经济环境仍有待改善,工商管理的着重点有异于国外。因此我们应该从国外的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寻求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共同发展之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始终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源动力,我国正处经济转轨时期,不少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仍需要中低层次的各类管理人才,不必像美国那样盲目压缩本科招生人数。应根据我国市场需求形成“宝塔型人才结构”的培养层次,明确知识分工,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在当前,主要应明确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MBA)和一般管理类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本专科生主要集中于基础管理(即所谓的主管级)或继续深造;一般管理硕士及MBA侧重于部门经理级及较高职位的管理者;博士则侧重于科研和教学。作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各类高校,也应进行结构性调整,即著名学校压缩本科生招生数,向较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转变,一般院校则应注重培养本科生。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实际技能的运用。教师应正确引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深入到企业第一线编写案例。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不能一味地照搬哈佛模式,即以大量的案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管理技能。应增加“工具类课程模块”,通过建立管理学学科的理论框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工具,对现实问题能够触类旁通,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国外工商管理研究所暴露的“研究与教育”的割裂,反映出其教育被动适应市场因素的弊端,对我国工商管理教育颇具借鉴意义。由于管理教育往往滞后于管理实践,因而减少“滞后”、减少知识陈旧、使教学具有前瞻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注重学术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用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带动教学创新,尤其要鼓励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教授到教学第一线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