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外体育管理教育比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体育管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阶段
体育管理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以科学的管理取代过去传统的、经验的管理;其次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体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可能;再者,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由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为体育理论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于是把企业管理的理论引进体育管理实践中来,从而促进了体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人开始对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到50年代把它正式列为大学课程。苏联从40年代着手研究,50年代末列为体育院校的课程。40年代“体育行政”从美国引进中国,并在部分体育院校开课,直到建国初期。建国后从苏联引进“体育组织”和“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并在我国体育院、系开课。体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学科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第1时期为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其特点是研究处于自发阶段,研究成果零散,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第2时期为创业时期(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理论逐步系统化,形成体系,体育管理的专著、论著相继问世;第3时期为发展时期(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重在理论建设,体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第4时期为成熟时期(80年代至今),特点是由重理论研究到重实践研究,由重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校际体育运动管理到重职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经营管理、健身俱乐部管理、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育风险投资管理、奥运会组织管理等。
2欧美体育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30~40年代体育管理学发轫以来,国际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迅猛。在理论上管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如体育产业管理、奥运会组织管理等)迭次构成热点。在实践方面,各种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应用到实际体育管理之中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科建设方面,国内外于20世纪70~80年代相继设立了体育管理学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就有很多美国大学从专业角度出发,设立了体育管理学这方面的课程。随着体育商业化、体育职业化和各种社会变迁,体育成为全球商业活动的焦点,在美国尤其如此。美国体育产业的发达程度一直领先世界,在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到90年代,美国的体育管理教育项目达到200多个,为规定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1987年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制定了“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90年代随着美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向由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转向康体休闲、健身娱乐、职业体育和社区体育。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又于1993年推出新的“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指导原则”,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经营管理,大大拓宽了专业设置方向,增加了健康、娱乐、休闲、旅游、饭店和风险体育等方面的内容。由此看,美国体育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质。美国的体育管理项目参考“指导原则”,但不设统编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反映到教学中去,在课程设置中加重了经济学、法律等内容,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北美体育管理学会曾经就全球的体育管理项目做了一次会面比较,包括美国的159个项和欧洲的7个项目。事实上,欧洲的体育管理项目远远不止7个,在很多项目没有注册,或不在公开媒体。在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全部受雇人员中有2%在体育产业领域工作,体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尤其是大型体育俱乐部和与体育相关的企业,十分缺乏职业体育经纪人。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职业人员空前的需求,各种体育管理项目应运而生,并产生了体育管理教育的欧洲标准。这一标准由欧洲体育管理学会制定,但纳入进来的学校十分有限。2003年3月在德国举办的第2届世界体育社会科学大会上,科隆体育大学经济与管理系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欧洲体育管理教学数据库》。数据库收纳了167个项目,包括目前在欧洲设立的公立和私立体育管理项目,同时对项目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对供需市场做了整体评估。课程内容基本被划分为5类:经济学、体育科学、体育管理、体育实践、基本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总体上看,开设体育管理专业较多的是英国、德国和法国,其它欧洲国家还不很多。由于欧洲特有的教育体制,体育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多数设在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对体育管理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不多。
3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从1984年武汉体育学院开设国内第一个体育管理专业以来,体育管理教育在中国稳步发展,多数设在体育大学或设有体育系科的师范大学。由于内容陈旧单一,缺少案例研究,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2001年,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和新闻委员会、复旦大学、美国耐克(NIKE)体育用品公司经过充分协商和精心准备,联合创办“复奥体育产业中心”。项目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具体承办)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和美国俄勒冈大学华沙体育产业中心协办。作为亚洲第一个体育产业MBA项目,其创办宗旨和目标是“培养和开发中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创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教育体系”在国内现有的体育产业人才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实际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将项目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体育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在培养世界体育产业人才方面的能力,并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好一定的专业人才储备。复奥体育产业项目将提供以下两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内容、教育课程、师资和科研活动:
(1)教育培训之一,体育产业方向MBA教育:主要针对热爱体育事业、有志于从事体育管理的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生,每期严格选拔20人,进行专门培养,为造就一流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奠定基础,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复奥体育产业项目将与海内外知名公司合作,为MBA学生提供在这些知名公司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教育培训之二,体育产业管理系列培训:面向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奥申委系统及全国体育界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从事体育产业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积极支持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中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从事人员的管理水平。
(2):教育课程设置。参加项目学习的MBA学生除接受会计、财务、管理、决策分析和营销学等课程教材外,还将学习以下专业课程:体育资源管理;体育赞助;国际体育营销;体育经济学;体育活动等筹划管理;体育市场相关法律政策。培训项目的教学内容也将以上述课程内容为主。
(3)师资:复奥体育产业项目教学任务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俄勒冈大学华沙体育产业中心共同承担,复旦大学参与教学的教师均会在项目启动后的两年内分批前往美国俄勒冈大学华沙体育产业中心接受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训,同时,俄勒冈大学华沙体育中心每年派遣两名资深教授前来参加MBA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体育产业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客座执教,举办演讲或讲座。
(4)科研活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体育产业理论为支点,复奥体育产业项目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和参加学术研讨会,发表和出版体育产业领域的专著、论文和系列教材,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现代体育产业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复奥体育产业工商行政管理硕士(MBA)班(第1届有20名学员,现已毕业)。这是在非常有益的尝试,打破了原来仅由体育类大学开办体育管理专业的局限,重点放在了经济、法律等商业课程上。2003年8月,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悉尼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体育管理硕士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它是为培养体育管理人才而设计的,本项目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有(1)体育管理∶体育系统;体育运动参与趋势及相关政策;体育商业化;体育与传媒和体育所面临的挑战。本课程旨在使学员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体育运动和休闲的关系,人类行为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政策制定与体育及体育的商业化运作。(2)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体育领域中的产品、项目和服务;各类市场中的销售与营销定位;体育中的特殊活动营销。本课程考察体育市场关系及营销过程的本质,着重培养与营销战略相关的专业技能。(3)体育与法规:本课程旨在介绍体育活动及体育管理相关的法律和原则,涉及运动员与体育管理人员根据法律制度可能承担的风险、责任和义务;探讨一系列与体育管理相关的课题。例如合同、兼并、董事责任、疏忽与风险处理、反歧视、消费者保护和商业组织等。(4)会计学(概念与应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说明;成本,成本行为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成本计算;财务预算及其流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熟悉会计和会计惯例,从而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
(5)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应用):能力与绩效的个体差别;动机与工作设计;工作群体;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组织内群体间的行为与冲突;组织内决策的行为学解释;人员管理之沟通。本课程向学员介绍行为科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工作及组织,从而使学员为未来的管理角色做好准备,个人行为为心理学探讨与组织行为有关的感知、学习、动机和个性、群体社会心理学探讨团队领导力、团队建设和协调技巧。本课程还将从行为学的角度讨论组织冲突,决策以及沟通。
(6)赛事管理:赛事管理流程发生的环境;赛事发挥的各种功能;赛事对于主办地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赛事行业的本质及特征等问题;赛事创意、规划、营销和操作方面的理解及专业管理技巧。本课程旨在为学员提供赛事管理领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社区、组织者、参加者和观众的角度考虑赛事广泛的功能,评价与赛事相关的规划,营销的管理和评估等工作。
(7)场馆管理:设施规划与建设;场馆运营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场馆;计划安排与绩效衡量;市场营销与赞助;法律与风险管理。本课程旨在向学员介绍场馆和设施运作管理的基本原则,并探讨如何对场馆和设施进行有效规划、管理、运作、评估和维护,以及从交通流量到保安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8)全球市场中的体育:体育全球市场的跨文化异同比较;国际体育与行业;地球村中的体育与大众传媒;全球体育营销、广告、促销和公共关系;多国体育企业的发展;世界体育行业中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信息技术与全球体育市场。本课程从多角度介绍体育行业领袖在迅速形成的体育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
(9)奥运会分析与实务:组织奥运会中的成功与失败;危机管理;奥运会商机及把握;奥运前、后设施的持续利用。本课程将简要分析介绍奥运会及其政治、文化、社会学经济与媒体维度,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申办程序、社会、经济及文化影响,侧重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团队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以历届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1976年蒙特利尔、1980年莫斯科、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和2000悉尼等)为实例探讨奥运会的运作规律、方法和手段。
(10)应用研究方法:休闲与旅游研究中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策划及管理/营销中研究的作用。本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一种重要的管理技巧,并且使学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以研究为基础的知识,从而提高学员把握本项目的能力。
(11)毕业实践:本课程旨在使学员获得在休闲、旅游、艺术、体育行业等的实践经验。对于经验有限的学员,本课程将提供把课程理论、实用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机会,对于经验丰富的学员,本课程将提供机会使学员采用具体的方式来运用这些经验,从而将理论学习、实用知识与实践经验整合起来,并且对先前的经验进行重新审视。
(12)毕业论文:作为硕士项目的顶级课程,本课程为学员们提供在应用或理论层面上运用所学知识及所获技能的机会。本专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展示学员对相关理论、思想和文献的熟悉度,证明其推理展示,论辩的逻辑结构和学术陈述的能力。
4我国体育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体育运动在各国的普及,体育正在成为21世纪最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经过近2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正在蓬勃发展,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为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我国体育与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体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必然也给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有关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提高我国体育管理者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体育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监督、反馈机制。根据体育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体育管理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1)由重视理论研究转为重视实践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由重视行政组织的研究转为重视非行政组织的研究,如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等组织的研究;(3)由重视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转为重视社会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4)由重视硬件研究转为重视软环境的研究;(5)由重视非盈利性组织的研究转为重视盈利性组织的研究;(6)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为突破口,逐步使体育管理纳入到整个社会管理的大环境中;(7)在管理方法与手段上,由重视定性研究转为重视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科学决策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在各高校纷纷组建,已逐步走向成熟,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人才严重匮乏,对体育管理人才将有一个大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已经出台加速体育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促进体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或者正在筹备设立体育产业MBA项目。同时,我国体育管理工作者经过2年的市场调查、选题论证和大量的翻译组织工作,引进了国内第一套体育产业MBA的经典教材,以汲取国际上体育产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先进理念、有效方法和丰富经验,填补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系统化、职业化、国际化高质量教材的空白。这表明,我国体育管理实践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体育管理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科学。今后,我国体育管理学科随着体育实践的发展,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科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为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将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学科,如“体育产业管理学”、“体育经济管理学”、“体育经营管理学”、“竞技体育管理学”等。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稳定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和理论研究者的层次结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和体育管理者自身的理论素质,尤其是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其次,应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对一些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管理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鉴于当前的体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趋势,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职业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管理、体育无形资产管理、优秀运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问题将是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