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设计管理教育评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设计管理教育评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设计管理教育评析

一、设计管理的发展史

国际设计管理教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首先提出设计管理的概念。当时被众多设计管理研究者当作经典定义的是Farr刊登在英国工业设计杂志的“DesignManagement”,文中将设计管理定义为“界定设计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时间和预算内解决设计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第一所设计管理学院在美国成立,而作为美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将设计管理规划为企业发展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自此,设计管理课程正式进入高等学府。随后,芬兰、日本等国家也把设计管理的课程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然而,由于我国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设计管理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局限于结构设计及外观美化两大方面。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推进,设计教育发展为工科学院及艺术学校两种办学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设计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快速成长。然而,随着市场的设计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整合优化设计等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二、国内高校设计管理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北京。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乃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许多企业仍缺乏科学的设计管理,在运用设计管理来完善企业结构、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效益等方面也缺少较为有效的方法。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和设计流程管理的阶段,而对设计事物的管理也基本上停留在单个产品设计概念的发生和甄选上。简而言之,目前国内高校的设计管理教育,还是源于企业一般管理的教育理论。

三、对国内高校设计管理教育的分析

要分析国内高校的设计管理教育,还得从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现状着手。在整体的知识结构上,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以来秉承着技术加艺术的结构模式。在师资的配备上,专业基础以美术专业课程为主,而专业课程则以企业管理相关专业人员为主。国内大多数工业设计院系又与机械学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或是脱胎于机械学院相关院系,或是被直接设置在机械院系之中,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教师是来自于机械设计院系。由此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现状。首先,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脱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导致的结果是要么过分地关注造型设计,要么执著于功能设计。其次,在专业课教育中人文内容的相对匮乏。一直以来,包豪斯的基础理论在国内高校设计教育中一家独大,功能主义的设计思维与后现代时代的现实需求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这集中体现在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工业设计缺乏由符号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的设计语言体系的基础理论。再者,一直以来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设计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商业的因素,而单纯地从人的个性化需求去谈论设计概念。虽然商业设计从消费市场获得设计评价近乎唯一的标准,但是商业竞争中企业品牌与产品形象差别化的考虑则被忽视了。而形象差别化的实现,有赖于形态设计语言体系基础理论的建立。由于不具备这个条件,设计管理教育只能回到不完整的设计理论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的路子上。但是,这种简单的学科联姻似乎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对差别化品牌的成功构建问题。

四、国内高校设计管理教育的发展

设计管理作为工业设计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在国内部分高校陆续开展和建立起来。但作为新兴的课程体系,它在国内的高校课程结构中还是相当不完善的。

1.开设设计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作为一门融合市场、品牌、战略、价值、用户及组织管理、工业设计等内容的学科,设计管理既代表了现阶段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潮流,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设计管理课程的开设尤为必要。其次,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设计已经不能局限于设计本身,而应该整合企业管理模式、定位、品牌策略等一系列因素。因此,单纯关于设计的知识结构已不适用于企业的开发模式,这对设计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除设计知识外,设计师还应掌握复合型知识,这正是设计管理教育的优势所在。设计管理将各个学科的精髓与设计的核心理念整合,从而使各学科实现交叉互动。

2.完善设计管理的相关理论

国内很多学者开始越来越重视设计管理,并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教育理论。近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不断为设计管理教育理论的完善做出贡献。例如,《设计管理——产品设计的组织、沟通与运用》和《设计策略——产品设计的管理工具与竞争利器》的作者——台湾学者邓成连先生,在两文中都为设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路径。纵然存在研发与探讨的不足,其仍能够提出关于产品与层级组织结构方面的思考。台湾学者刘瑞芬博士继承了邓成连先生的理念,在其著作《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中,她对中国设计管理的实践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就管理者与组织设计、设计稽核、设计沟通、设计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上海交通大学的刘国余教授编写的《设计管理》一书,则以设计与管理的关系、设计的最大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进行论述,并侧重于实践,为设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材。为此,该著作也被列入2006年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但是,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比较系统的设计管理理论和相关教材还是欠缺的。所以,加快完善设计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而在完善该理论的过程中,培育出一支优秀的设计管理教育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我们进行设计管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随着设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在企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科技发展与学科交叉日益深入的前提下,实践中的很多项目需要领先团队在形式上提前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实现设计的敏捷化、资源管理的有效化,从而促进技术向产品转化。在中国高校大力推行设计管理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将设计管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加以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