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的管理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的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化馆免费开放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承担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制约了文化馆的发展,因此对于文化馆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就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免费开放;文化馆;管理;创新

一、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文化馆功能定位

(一)文化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和阵营

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文化馆的运行和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文化馆纳入公共文化体系之中,突出了文化馆对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其他文化设施比较,文化馆更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更加有利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建设,能够实现基层大众对于文化、政治、国家、民族的认同。

(二)文化馆是社会大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阵地

文化馆的工作内容已经由原来的示范展演转向示范、指导、协调服务,这使得文化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文化馆已经从传统的文化活动表演中淡出,转而将这种表演职能更换为群众的主动参与。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对于文化互动的参与越来越积极、广泛,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文化馆的职能和服务模式就面临着调整与转变,当前形式下的文化馆已经逐渐成为大众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也是大众进行学习的社会学校。

二、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所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经费短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基础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项目的要求不断提升,并且在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的服务要求和规模会进一步提升,运营成本增加、原本的经济收益减少,造成了文化馆运行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二)安全管理问题

文化馆免费开放后,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增加了免费开放场馆设施的损耗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这无疑给文化馆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

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在文化素质上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如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大专毕业,尽管也有本科管理人员,但在专业上多数不吻合。因此在具体工作环节上,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达到岗位要求,也就进一步导致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在干部人员管理体制上也存在很大弊端,致使管理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进而导致管理理念落后。

三、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管理创新

(一)加大投入力度,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没有外来经济收益的支撑,因此就需要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文化馆的发展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财政拨款的合理配置。此外,也可以进行社会筹款,争取多方社会力量的支持,确保文化馆的正常运营。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本身就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的体现,只有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体现在对大众的服务上,即从大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出发,明确文化馆的社会服务性质;另一方面是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即重视管理人员在文化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管理人员的任务分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文化馆管理、服务工作的高效性,建立健全用人机制,避免人才流失。

(三)优化文化馆的管理体系

首先是文化馆的岗位管理体制,即将文化业务放在第一位,以研究调查、文化辅导、艺术培训等作为岗位职能基础[1],建立权责分明,科学合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其次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招聘制度,依据具体的岗位需要,定编定员[2],逐步建立其目标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最后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将员工的岗位职责、实际贡献、工作业绩作为工资发放的综合标准,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大力创新文化载体

大众对于文化馆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对文化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可以通过一定的指导和示范[3],举办具有特定主题的群众表演活动,以达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针对当地的文化特色,制定相应的文化口号,开展具有教化功能的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文化馆在免费开放条件下的创新管理与发展,就要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首要出发点,促进文化馆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吕格珍.免费开放环境下如何做好文化馆管理探讨[J].大众文艺,2014(17).

[2]康红梅.论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重要途径[J].价值工程,2012(33).

[3]何玲.浅谈文化馆如何搞好免费开放工作[J].中国市场,2012(31).

作者:魏晓云 秦丽 单位:日照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