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水平对策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水平对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水平对策浅析

1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地丘陵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0%。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貌类型、水旱灾害频发的气候特征、密集分布的人口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成为全省的重大环境问题。根据2019年辽宁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36464.8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4.6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35639.10km2,占侵蚀面积的97.74%;风力侵蚀面积825.73km2,占侵蚀面积的2.26%。在各级侵蚀强度面积统计中,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25.67%。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未来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具体表现:(1)受降雨、干旱、风沙等自然因素制约,东部山地、西部丘陵等局部水土流失治理难度依然很大;(2)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砍伐薪柴、过度养殖、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等人为水土流失依然不容忽视;(3)部分生产建设单位未能严格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导致土地资源损失、地表植被扰动破坏,弃土弃渣随意堆砌,人为造成水土流失;(4)水土保持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待加强;(5)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及水土流失区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3新阶段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管理水平对策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关于水土保持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落实《辽宁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以政策机制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辽宁和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3.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全面实施预防保护,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高,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大的区域实施封育保护;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实施封育保护和治理;条件相对恶劣、不适宜治理的区域进行封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实施重点预防。

3.2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

以系统治理观为指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水土流失机理和规律,突出治理质量提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配置工程、林草、耕作等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维护和增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及侵蚀沟相对密集区域开展专项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土壤保持、拦沙减沙、蓄水保水、防灾减灾和防风固沙等区域,实施重点治理,维护和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理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需求。

3.3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效能

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水保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各方面,实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监管,全面动态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加快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效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3.4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辽宁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不断完善各项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有效监管。完善并严格执行《辽宁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积极推广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以奖代补”经验,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社会投融资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开展典型治理成果、典型案例的报道,形成全社会人人防治水土流失的浓厚氛围。严格执法,严管严治,狠抓违法问题处置,坚决打通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最后一公里”。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格局”。

作者:何淼 单位: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