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然保护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自然保护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然保护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摘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新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无法避开自然保护区,道路工程等设施穿越自然保护区必然对保护区内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最小程度破坏,最大程度保护的环境目标,是值得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国道216线马克项目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为例,针对项目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从项目施工准备,过程实施控制,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管控措施,旨在有效减少保护区环境的破坏。本文可为类似工程环境保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施工;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引言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施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础设施是未来较长时间的重要发展任务。公路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活动可能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等,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当地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多角度分析施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减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管控措施。

一、工程概况

国道216线马克项目路线全长25km,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其中大桥8座、中桥3座,桥梁总长1,600.0m,占路线总长的6.4%,通道44座。U型转弯1处。其中24km位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实验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1982年4月成立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总面积14,668.22km2,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狼、沙狐等有蹄类野生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生存环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据考察及资料记载共有58科2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区域环境的生态条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主要植物有梭梭、白梭梭、沙拐枣、驼绒藜、琵琶柴、红柳、芦苇及蒿类等,植被盖度约10%~20%。

二、环境影响分析

1.临时设施建设的影响性分析本项目设置的料场、弃渣场、取土场、施工便道、拌合场等临时设施会破坏该区域内的植被,并影响周围植被和覆土情况,损失一定的生物量。同时施工人员践踏、施工活动也会使临时场站及周围林地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修建临时便道会造成沿线地区地表植被带状破坏,降低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从沿线植被的分布和工程用地情况分析,工程临时用地共占用林地、裸地约600亩,损失的植被主要为梭梭、白梭梭、驼绒藜、琵琶柴、红柳等。2.施工过程主要影响性分析(1)对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工期三年。公路施工期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取土场以及工程人员生活占地等,将临时占用动物栖息地并改变其内的植被和理化环境。由于荒漠地区降水和水源稀少,植被恢复十分困难。(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场施工车辆和人员使施工便道成为施工区域内受影响最频繁的地带。虽然施工便道车流量有限,但施工车辆噪音、灯光、震动和相关人类活动会造成动物回避,阻碍动物日常活动,形成一种动态屏障。进而对该区域内营巢的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交配、繁殖及觅食、育幼等日常活动造成干扰;运输和工程车辆进场,可能直接造成动物生命损伤;夜间施工车辆照明、场站生活区照明则可能对一些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施工人员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哄赶、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或处于好奇追赶和接近动物,对其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3)对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根据沿线调查结果,梭梭在沿线戈壁滩内均有分布,本段全线永久占地将破坏一定数量的梭梭等灌木面积,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加以保护和恢复。(4)水环境影响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产生的钻渣、淤泥,若处理不好,会污染周边环境。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及作业过程中的滴、漏会产生含油污水,对施工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程的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合、养护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区污水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COD、BOD5和SS,由于施工期长达36个月,如果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5)空气影响在公路施工期主要空气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堑开挖、路基平整、土方运输及填筑等施工作业;碎石加工厂、拌合站的降尘设施不到位,洒水不及时,生产过程均会产生粉尘污染;水泥、砂石料等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6)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土弃方、沥青废料、临时设施拆除、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7)施工噪音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为工程机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地噪声限值标准有所不同,夜间施工噪音的影响范围比白天大;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鸣笛等噪音影响。

三、环境影响管理措施

始终坚持“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始终坚持“环保核心理念”,减少场地干扰,尊重自然环境,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即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响应措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1.施工准备阶段管理(1)前期策划及方案管理项目进场后,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全方位了解,对施工内容全面熟悉,充分考虑施工内容,区域位置,施工周期等因素影响,对环境保护进行专项策划管理,做到提前谋划;选取合理位置作为临时设施建设,尽可能避开林地、保护区用地;制定有针对性绿色施工实施方案,严按照方案进行施工管理,同时针对施工过程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聘请熟悉卡山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的有关专家,给全体参建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持等专题培训,并邀请森林公安局讲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组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及条例。(3)加强制度落实,合同约束为减小公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劳务队伍合同签订上,劳务队伍需要全面落实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合同之中,明确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遵守安全文明施工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提升建设质量的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破坏。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以临时用地尽量少占自然保护区为原则,项目所有临时驻地均设置在保护区外,为减少保护区内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只在桥梁及涵洞位置征用了便道,施工便道两侧必须设置环保桩,并加贴醒目的红黑相间的反光标签;严禁施工车辆、机械设备驶离施工便道和主线用地范围,其余便道均设置在主线范围内,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左右幅交替施工,交替作为施工便道,有效减少了便道用地;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采用密布网进行覆盖,待工程结束后,铺筑在场站、驻地、便道上,以利于植被恢复。(2)动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严禁捕杀、惊扰野生动物;根据保护区提供的迁徙路线,采用粪便、食物设置诱导标志,引导动物沿着迁徙路线进行通行;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时间段,禁止施工,确保动物迁徙不受影响。施工期间禁止鸣笛,夜间施工采用近光灯,精良避免惊吓野生动物。(3)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是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干挖法施工,避免了泥浆的污染,同时钻渣用于填筑路基,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二是设置合理的排水沟、截水沟,将水引至地表水收集池,沉淀后循环使用,达到了节约目标;三是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经处理后用于便道的洒水降尘;对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对洗涤污水设置三级沉淀池集中沉淀处理后排放,沉淀池做防渗处理,沉淀的固体废物实行定期清理。(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在碎石加工场设置粉尘消减和控制装置,拌合站设置除尘器、减少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拌合站、便道等易起尘区域采取洒水抑尘,对易扬尘的施工材料进行覆盖;土石方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在施工区、驻地、场站内严禁焚烧可燃物体,减少对大气的污染。(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可利用的弃石方运至碎石加工厂加工成碎石后用于水稳施工,不能利用的、多余的废弃土石方送至弃土场处置,按照先挖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放,运送过程中车顶采用帆布覆盖。保护区外设置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周围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堆放点采用带盖桶装形式收集垃圾。设专人定期清除,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瓶回收使用,不得对外逸散,不得焚烧,及时清运至垃圾处理站。(6)噪音影响的处理措施。施工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设备进场前对设备噪音进行检测,不符合国家要求设备禁止进场,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有野生动物出没位置禁止鸣笛。3.施工结束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在动物通道两侧设置野生动物饮水点,用于收集雨水,供野生动物引用;并在两侧撒布粪便、食物等措施诱导,引导动物沿着通道通行;拆除所用临时设施,并恢复原有地貌,对取土场、弃土场采用放坡处理,坡度不得大于1:3,场地平整完成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清表土,并选用采摘的草籽冬季下雪前及春季融雪后两次撒播种子。

四、结论

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人的思想认识是环境保护的第一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施工前必须对公路建设人员进行专业环保教育,提高每位参见者的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减少因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不够而出现的环境破坏;项目通过利用主线路基作为临时施工便道,可减少临时用地250多亩,有效减少了植被破环,但在路基施工组织安排上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和通行的安全;采用区内采摘的草籽进行植被恢复,减小了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了生态的稳定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玉龙.高速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交通世界,2021,(z1):103.

[2]郝瀛龙.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几个方面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4):4-5.

[3]何禾.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

[4]张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8,(20).

[5]田国富.浅谈戈壁地区管道施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化工建设工程,2004,(3).

[6]武艳丽.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J].公路工程,2014,39(2):262-264.

[7]林敏.自然保护区道路建设的意义与环境保护[J].措施科技广场,2009,8.

[8]张丹.绿色施工推广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作者:尹茂科 李聪 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