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管理会计产生发展问题思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引言
1.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英国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明显分离。由此,对簿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能记帐、算帐、提供经济信息,而且要能审核帐目、查错防弊;不仅能解释经济信息、说明问题,而且要研究对资产的估价方法及其有关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学者皮克、斯利•迪克西和乔治•李斯尔把簿记学推进到了会计学。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资本家为获取最大利润而极力扩大生产,导致许多工厂经营粗放,管理混乱,开工不足,浪费严重,为了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贵雷德里克•泰罗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科学管理学说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管理会计的最后形成。进入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表现出以顾客为中心的倾向。为适应这种新变化,企业必须从传统的、以追求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转为以顾客为中心,在对顾客需要进行动态掌握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投放市场的全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理论的丰富,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而预测、决策等职能和战略管理会计、权变管理会计概念的引入最终使管理会计学形成并确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我国管理会计目前基本状况
1.我国管理会计的引入与发展。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进开始的,大量关于借鉴和学习西方管理会计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论文便散见于各种会计刊物,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确立,又一次把我国会计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益融合的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仍保持着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管理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成本管理手段以手工操作为主;成本管理的参加人员,在多数企业中只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财务部门及下级核算员);成本计算以分批法、分步法为主,制造费用分配采用全厂或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而且以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材料成本作为成本动因。
三、我国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存在的问题。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中起关键作用的活动。业绩评价并不仅仅是事后的考评,它实际上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良好的业绩评价系统非常重要。我国的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业绩评价时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包括销售收益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这个业绩评价系统自确立以来就有一些缺陷:比如业绩评价中传统的财务指标一般都没有考虑资本成本。
1.2在存货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为了从总体上保证存货成本的最低往往会确定“经济采购批量”。目前的管理会计在对存货进行控制时的做法是:管理人员通过求得订货成本、储存成本总和最小来获得最优采购批量,而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理由是它们不随着存货水平的高低或者订货次数的多寡而变动。关于存货控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经济采购批量”强调的是通过降低存货总成本以获取存货方面的最大效益。但是在任何时候企业追求的目标都应是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而不应该仅仅追求和存货有关的局部效益最大。
1.3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是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我们首先计算出项目在整个建设、生产经营期内的全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紧接着按“资本成本”统一换算为现值,然后再把结果进行比较来对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种方法主要强调财务效益,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和低技术密集的生产条件是相适应的。但是,瞬息万变的全球大市场,企业如果想提高其竞争和发展的能力,那么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与取舍时,就不能仅仅考虑财务效益,还要考虑多种多样的非财务效益:比如投资项目的结果对质量的适当性、生产的灵活性和顾客需求反映的及时性的影响等等。
2.我国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存在问题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入与战略决策相关性较高的其它非财务指标来构成业绩评价系统,如既强调财务指标又重视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记分卡系统。综合记分卡系统不仅对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很大幅度的改进,并且带来了管理思路的大变革,即把业绩评价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综合记分卡还使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成为企业各层员工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一线员工可以从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中理解财务结果,高层管理者可以看到长期财务成果的动因。
2.2在存货控制上存在问题的对策。在对存货总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将存货成本管理范围由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扩展到包括采购成本、缺货成本等相关成本在内,因为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存货总成本最低。对于仅仅强调“经济批量”,容易让管理人员形成错误的意识(即企业只要按经济批量来采购、生产,就可以获得最大效益),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整体大于局部”的观念。
2.3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问题的对策。我们为了进行投资决策而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采用和采用哪一个时一定要灵活,不能死板。必须充分重视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并重,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数量计算与综合判断相结合。
3.管理会计在教育教学中的局限性。前面讨论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在发展中的局限性不仅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进行管理会计教育的教育界,这种局限性体现为:
3.1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当前学术界在管理会计理论这一块投入的力量比较少,很多学者不肯深入实践去调查、去总结经验。从而导致了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占10%,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中,有会计师职格的仅占14.5%。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
3.2我们的许多理论工作者把西方管理会计的很多做法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已经形成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成就比较大,但是对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今后的管理会计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适时地把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3.3管理会计虽然逐渐成为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绝大多数高校设置管理会计课程的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一些没有涉及到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更有甚者是为了教学目标仅仅走个过场。这就使得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完全没有考虑到管理会计特有的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