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快速兴起。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也相应推动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生态旅游理念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旅游产业再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简要阐述生态旅游管理概念、内容以及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导向下旅游管理模式三大创新路径,包括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以及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自主管理模式等,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概念;内容;机制;模式创新
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是存在于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中的一对天然矛盾,然而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介入却成功推动了其两者间闭环结构的确立。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今天,引入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以进一步优化创新旅游管理工作模式,业已成为旅游产业再谋发展的必然之选。
1生态旅游管理概念
伴随着全球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由此,生态旅游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生态旅游管理,即是指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并以生态旅游系统作为其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活动,究其实质,其实是对生态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进行有机管理的一个过程。其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为消费者即景区游客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产品;二是为景区环境之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这点也是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2生态旅游管理内容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在生态学思想指导下的景区生态旅游线路管理决策过程,旨在保护生态系统。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制定生态旅游科学规划。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旅游管理主体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为指导,以旅游环境承载量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依据,制定方向目标明确的长短期结合性规划,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2)进行生态旅游环境评价。评价对象涉及旅游景区特色资源、景区地理环境与环境变化规律、景区开发方向与手段,以及旅游开发或可能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等[1]。该环节是旅游管理主体在认真观察旅游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现既存问题并着力寻找解决措施的过程,旨在确保旅游景区保护成效与发展空间。(3)提供生态化游客管理与服务。旅游管理工作核心要务包括两点:一是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因此,旅游管理者需要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自身与游客间的关系,在为游客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游客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并切实参与到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
3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3.1环境评价机制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旅游管理工作重点便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因此,构建完善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意义重大。具体而言,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1)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为例,其中都包含与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相关的条例规定,皆可为景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以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带有鲜明的技术性与专业性特征,因此工作开展需以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打造优秀环境评价队伍方式多元,旅游景区既可以自主培养所需人才,也可以从外部吸收有用人才,如可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其中的优质教师资源与毕业生源。
3.2环境监测机制
环境监测机制以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成效及环境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监测对象,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合理选择监测点。在检测旅游景区环境过程中,旅游管理部门需做好科学规划并择定能够覆盖全旅游景区的监测点。(2)持续完善检测工作制度。如可以推行团队/个人负责制,首先制定季/年度任务,然后再将此任务作进一步细分并将细分后任务落实到团队/个人。(3)以会议形式汇总并分析环境监测工作重难点问题。在一个阶段的环境检测与保护工作完成之后,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召开汇报会,将此阶段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汇总到一起并进行细致分析,以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旅游景区环境监测工作。(4)将环境检测结果作为重要工作考核指标。将环境检测结果作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与评价工作重要考核指标,对提升两项工作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4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依地区不同而特征不同,若以旅游价值与非旅游价值差异来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或非旅游资源价值较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具体是指那些自然保护价值或文化传承价值较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如自然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旅游资源价值明显高于非旅游资源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复制性突出,主要包括名胜古迹、山川湖泊以及森林公园等。(3)旅游资源价值高于非旅游资源价值但总体价值较低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可复制性与一定观赏性,如人工造景等。生态旅游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工作开展,不应采用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而是需要结合不同类别生态旅游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配性模式,方可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发展地方旅游而言,选择正确、能够突出当地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至关重要。针对上文所提三类生态旅游资源,本文现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区三个管理主体出发,深入探索各主体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创新之法。
4.1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1)“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志愿者参与”管理模式。针对第一类生态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及文化传承价值较高等特点,政府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保护职能,单独负责这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来说,其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作为基本原则[2]。一方面,政府确立了“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结合旅游资源组成要素开设专门机构如自然资源保护机构、文化与文物资源保护机构等,与此同时,采用垂直管理模式落实具体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享有“包办权”,在具体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政府只是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举例来说,国家旅游局既负责为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同时也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不断丰富“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还确立了“志愿者参与”管理模式并自觉担负起监督职责。地方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当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同时,依托国家公园旅游资源不断调整优化管理工作内容,征召志愿者并由其负责其中的日常景区维护工作、游客服务以及绿色环保宣传工作等,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旅游资源管理工作中。同时,地方政府还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主体作用,深入游客、志愿者及地方管理者群体收集反馈意见,有效评估景区管理者与志愿者工作情况,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公众旅游需求。(2)“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社区参与”综合性管理模式。鉴于第二类与第三类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均已较高之现实,若全赖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其运行与管理工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所有的市场价值,因此,必须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模式,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社区参与”综合性管理模式即为一例有益尝试。第一,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政策引导、财政投入等宏观调控手段初步培育旅游市场,为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期,政府部门需以进行招商引资和制定开发规划为己任;而到了资源开发后期,还需担负起逐步提升旅游企业与社区旅游资源管理质量水平的重要工作职责,在提供专业发展建议的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利益[3]。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监督职能,在开发项目完成后,及时切断自身与旅游资源运营主体间所存在的经济关联与依附关系。第二,旅游企业充当参与主体,可于短期内为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提供较大资金支持,并为减少亏损、增加盈利而尽量提升旅游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推高旅游资源经营运作的市场化程度。第三,社区参与构建旅游资源管理利益共同体,可在进一步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以近年大热的“农家乐”项目为例,旅游企业若可与社区方面形成合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特色文化打造、旅游资源宣传、住宿餐饮服务开发、旅游纪念品销售等活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自身旅游资源管理运营成效,还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创收并有效提高其旅游资源保护意识[4]。
4.2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创新
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以社会组织为主导,以三权(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分离为主要特征,强调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管理工作,各自履行其职能并进行相互制约。在这一模式下,生态旅游项目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而项目的经营权却归属于企业。企业作为被委托方,可以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享有对项目的绝对领导权。与此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政府扶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经营管理潜能,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推行这一模式,政府方需注重受委托企业的经营思维,并针对各个环节制定科学化限制政策,以有效避免企业借助政府权力形成市场垄断的现象发生,确保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服务最优化目标[5]。
4.3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自主管理模式创新
相较于前述各类管理模式,由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自主管理模式更具开放性特征,主张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社区生态旅游项目管理工作,并通过满足其所需利益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其管理工作参与积极性。作为确保社区生态旅游地域性、人文性特点之关键,社区居民与社区团体的参与有利于推动社区生态旅游产业人文化发展。因此,社区居民与社区团体应当认清自身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生态旅游产业进入社区后可以产生的生态价值与商业价值,树立并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构建社区综合管理体系,推动社区生态旅游向前发展,实现多方利益主体之共赢[6]。具体而言,当前的社区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1)松散型社区自主管理模式。各地方经营户自发成为或组织形成社区生态旅游项目管理主体并相对独立地进行生态旅游经营活动,如前文所提“农家乐”即为一例。该模式特点在于缺乏合作协调机制,管理效率偏低。(2)协会型社区自主管理模式。地方各经营户自愿自发形成协会,并由协会统一管理社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经营、开发以及保护工作。该模式兼有利弊:一方面,管理内容颇为丰富且管理方式相对自由;另一方面,协会所用柔性管理模式对经营户来说尚且缺乏足够的管制力度。
5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导向下的旅游管理模式不但颇具创新性特点,还凭其丰富的内容与较强的针对性,有效提升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效率。通过打造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利益共同体,实现旅游管理工作取得经济社会双重效益之良好局面。可以说,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向旅游产业的渗透,很好地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构想,实现了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亚楠.生态旅游管理理念的相关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152-154.
[2]徐阳.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38-39.
[3]孙浩钧.生态旅游理念下旅游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营销界,2020(43):29-30.
[4]张琰飞,向蓉.共享经济视角下乡村民宿商业模式创新多案例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09):26-30+32.
[5]岳杰.信息化背景下的生态茶乡旅游经营管理策略分析——以河南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05):129+131.
[6]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作者:胡汇川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