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探

摘要:当前,如何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管理学”为对象,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教学中存的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基于“新文科”理念,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基础。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管理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1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情况

“管理学”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等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管理学”课程开设的作用一是为本科生二年级开始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为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按照各个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在本科生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各个专业的学时统一为48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前期所用教材是周三多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现阶段所用教材是马工程教材目录中陈传明等编著的《管理学原理》。

2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2.1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需要一大批懂企业经营,能够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实践应用作为主要培养目的[2]。对学校来说,人才的培养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管理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作为一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管理学”的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社会需求,结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课堂上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面向社会应用的管理人才。

2.2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使“管理学”课程能够更贴近社会经济实际,更具实践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学生对管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对学生在企业的作为进行较客观的评估。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关乎企业运行的组织、决策、人力等因素,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3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管理学”的教学中,由于经管类的每个专业都需要开设管理学,上课的学生数量很多,因此,需要大量的管理学教师。当前,拥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是主力,他们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入职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因此,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就是实践[3]。课堂上讲授的管理原理和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授课教师缺乏企业管理实际经验的情况下,给学生讲授的内容难免有些空洞,多数教师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无法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笔者在给学生讲授“管理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有的学生在下面学英语或其它。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学”虽然是学科基础课,但不是专业课,与接下来学习的专业课联系不是那么直接和紧密,学生觉得学了用处不大;二是许多学生认为管理学很简单,许多道理都懂,等期末背背就能过关,还不如把时间放在英语四级或者数学等有难度的课程上。这些都是学生对“管理学”课程认识不够,其实管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学好不容易。3)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在当前的“管理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传统的讲授法是一种最经典的教学方法,优点就是受众面广,能快速地把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但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存在许多缺点,教师在“满堂灌”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缺乏思考,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另外,课堂上学生缺乏参与,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难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4)考核方式单一。多数教师对“管理学”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卷面笔试”为主,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一般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卷面笔试有其优点是能考查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卷面笔试很难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程度。这样,就导致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虽然过关了,觉得自己这门课学得还不错,但是掌握得并不好。许多教师虽然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但也仅是加入考勤等常规指标,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过少。5)授课学时偏少。“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授课内容很广泛,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以陈传明等编著的教材为例,教材一共包括六篇十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环境分析、决策、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文化、领导的一般理论、激励、沟通、控制、风险管理、创新等。此外,"管理学"的授课内容涉及的学科也很多,比如经济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数学、法学等。因此,48学时的授课时间无法深入展开教学,只能泛泛而谈了。

4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授课仅仅是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而不是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话,那么“管理学”的教学将是肤浅的,因此,提高教师的实际管理能力是提高“管理学”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有四方面:一是“管理学”授课教师优先下企业挂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规定教师可以结合所从事专业到企业单位顶岗实践,时间半年,学校承担培训费与食宿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管理学”授课教师实际管理能力的途径。二是招聘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招聘条件中明确有对实际管理经验的要求,或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倾向于录取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三是“管理学”授课教师优先担任班主任工作。授课教师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选拔班干部成立班委会,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激励,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四是鼓励“管理学”授课教师参与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举办的“管理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同行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授课方式截然不同。传统授课方式是学生被动接受,而翻转课堂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翻转课堂主要对传统课堂理论知识中传授和内化包含的两个阶段进行翻转,将知识传授的主动权给学生[4]。笔者所在学校的“管理学”教学团队,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录制“管理学”微课。任课老师通过QQ群、课堂派、雨课堂等在线平台将微课发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本内容和微课视频对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并且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解的问题。同时,任课老师在开课前,将班级学生分成N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4~7人,各个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后的问题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帮助弥补学生在预习中的纰漏,扩展相关的知识。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和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后通过在线平台推送相关的课后作业。3)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除了上课讲授之外,教师可以增加其他的教学方法,笔者主要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第一,情景模拟。模拟情境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并在进入的情境中担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的扮演,这样学生就能更加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兴趣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在角色模拟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结束后总结经验,发表想法,教师进行点评。第二,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在课前预习阶段成立的学习小组在上课时坐到一起,在上课的过程中,各个学习小组就可以随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发言和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5]。案例分析法是通过书面案例材料、视频案例等手段,将企业发生的真实管理情景引入课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做出判断,给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方案。在课堂案例的选取上,应该以中小案例为主,同时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与时效性。4)立体化多元评价,创新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核评价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重视目标管理外,还应该重视过程管理,尤其要重视考核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创新考核方式:第一,记录学生的过程表现。上课采用课堂派等软件,要求学生在课堂派上打卡、提问、上传作业,将学生出勤、课上提问和上交作业等学习过程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第二,增加调研报告/小论文环节。主要考查课外实践与管理知识的实际运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进入社会,发现与挖掘发生在身边的管理案例和管理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5)引入课程思政,强化课程育人功能。“管理学”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管理学”课程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有三方面:第一,提升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课程组集体备课,共同探索管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及教学融入的方式,以期解决管理学任课教师相关思政理论不足的问题。第二,优化“管理学”授课大纲。在“管理学”马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优化“管理学”授课大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中国革命史中总结出来的组织管理经验、中国现代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略管理思维等写进教学大纲。第三,建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素材库主要涵盖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国家战略、优秀人物事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时事热点等。6)建设情景化教学资源。根据“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主要知识点,整理完善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管理情景”,以文字或视频形式呈现,并辅之以讨论题、测试题等,通过情景化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提升教学效果[6]。

5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教学中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措施。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总结,使“管理学”能真正成为一门对学生有价值和让学生感兴趣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夏,张潍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2):122-123.

[2]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定位、使命、路径和方法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3-40.

[3]陈春花,陈鸿志.德鲁克管理经典著作的价值贡献[J].管理学报,2013,10(12):1860-1867.

[4]刘佩.创新创业视角下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43-145,150.

[5]邓隽.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9(3):109-111.

[6]霍彬.《管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方案[J].财富时代,2021(3):129-130.

作者:戴德锋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