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新农科建设为背景,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考核三个角度探索了高等农林院校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从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辩证思维方式,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几个主题切入,构建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并重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2019年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将农科人才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对高等农林院校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农业教育肩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中国建设的重任[1],应主动对接正在全球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积极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以适应和应对未来农林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1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农药管理学是面向高等农林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农药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与农药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掌握农药登记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经营管理以及农药行政执法等知识;分析目前国内外农药管理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该课程是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对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他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农科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完成高等农林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大学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部分高等农林院校虽然开设了农药管理学课程,但所占课时少之又少,在众多以农林为主的专业课程中极易被忽视。同时,本门课程以管理、法律和法规为主,教学内容兼具文科和理科性质,教学任务繁重。过去,教师在农药管理学教学中仅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发掘课程内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没能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如何在强调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授业、解惑、提智、增识的全过程中,引起学生对农药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视,使其形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发展理念[2],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坚实理论指导和正确价值导向,这些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策略构建
2.1在课程内容上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农药管理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相结合,探索农药管理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创新育人路径,注重农科生的职业特殊性,建构多元、立体的思政教育新格局。2.1.1在绪论的教学中融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师在绪论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农药管理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主导农药产品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著名科学家等典型人物案例,通过对他们的付出、成就及对学科发展作出的贡献的介绍,让学生真正领会正是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勤奋、坚持、进取与付出,才让我国的农药学科不断发展前进,进而铸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3]。2.1.2在农药的毒性及标识的教学中融入辩证思维方式的培养。农药的毒性及标识的教学主要涉及农药的毒力、药效和毒性等基本内容,需要教师着重分析药效与药害概念的异同和相互关系[3],强调农药使用中剂量的重要性,以及剂量对于农药形成药效还是药害的相对论原理。采用小组讨论、发言等教学形式,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农药的活性相对于剂量和靶标差异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1.3在农药的生产与科学使用的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药的生产与科学使用的教学主要涉及农药剂型、助剂、使用方法及其发展历史等内容。原有的溶剂(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由于普遍存在对人体和环境毒性大、易挥发、燃点低等问题,已经受到国家限制和禁止使用。近几年,剂型加工中助剂优化、改进和升级的需求加大,而乳油由于其本身应用效果良好且生产工艺简单,使得开发新的可用于乳油的溶剂成为主要的攻关目标,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这一需求下,植物精油的头油和尾油及松脂基植物油等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溶剂。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要重点讲明剂型加工中助剂的优化、改进和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为满足环境保护和安全性的需求,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3]。2.1.4在《农药管理条例》及解读的教学中融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思维教师在《农药管理条例》及解读的教学中,要结合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解读内容,以及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参与社会实践;要让学生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2在授课方式上实现线上与线下及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2.2.1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农药管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程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法律、法规的讲解不应仅仅局限于案例教学与视频分享,更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课堂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注重农药管理法律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融入度与参与度[4],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2.2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因网络的支撑使“教”与“学”在时空上得以解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间、生生间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方式,都使其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手段。尤其是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的影响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开展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课程的丰富资源,在网络上通过直播课、共享课、短视频等方式开展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针对课程内容和农科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建立思政资源共享库,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强大的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回归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线上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补充线上教学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采取“师生同上一堂课”“翻转课堂”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引导农科生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进行自主思考[4],形成良性教学新模式。
2.3在课程考核上构建专业与思政双提升、双完善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在考核评价上,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结合农药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一方面,在授课期间根据学生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辩证思维方式、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表现,结合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心得,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在期末测验中加入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考试题目,构建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考核体系。
3结语
农药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力图在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使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本次教学改革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5],探索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是高等农林院校践行“强农兴农”政策的有益实践,对全面建设发展新农科、全面深化高等农林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王梦涵,张默,等.“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科类人才需求转变与培养趋向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8-13.
[2]李玉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1-7.
[3]刘秀,陈红军,李意成,等.农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广东蚕业,2019,53(6):105,107.
[4]李芳.农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J].高等农业教育,2008(5):22-23,77.
[5]石定芳,吴能表.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21,22(1):44-50.
作者:王红艳 于颀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