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路运输减碳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路运输减碳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路运输减碳途径

一、结构优化促进低碳交通发展

1.宏观层面

(1)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强调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优化配置和衔接配合,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和更高的整体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需要。道路运输要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在站场布局方面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换乘和衔接,积极促进并参与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在运输组织上更加注重旅客出行换乘和货物多式联运的需要,积极对接其他运输方式,满足完整的运输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的有效衔接。

(2)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方式

几种运输方式中,从运输效率来看,海运和铁路运输最环保,公路运输次之,空运效率较低。相关数据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铁路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一半,是短途航空的1/4。因此,应加强水运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水路运输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碳排放少的比较优势;构建铁路运输网,不断提高铁路辐射能力,更多地使用电气化铁路运输;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增加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利用,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

(3)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实现燃料低碳化。开发和引进碳含量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替代燃料,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低碳合成燃料、氢气和电力,推广替代燃料车发展,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等车辆。制定交通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发展。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能耗降低35%,应大力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

2.中观层面

(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协调交通和土地利用

完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由高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城市公交组成的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经济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提供快速、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全面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积极引导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提高营业性运输的比重,达到降低全社会能源消耗水平,减少排放的目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将引发更频繁、更长距离的出行,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促进土地多功能用途的开发,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和综合客运枢纽为导向,引导城镇和城市空间向公交走廊和枢纽地区集聚,形成紧凑布局,既减少城镇漫延发展,又便于人们乘用公交,减少小汽车依赖。同时还要倡导土地混合使用和功能配合,减少跨区出行,实现交通减量。

(2)改善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提供良好的运输环境

堵车、路况差等都会增加车辆的能耗,并产生更多的废气。日本机动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车辆在低速(10公里/小时)行驶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20公里/小时时的1.7倍,30公里/小时时的2倍。而通过缓解交通拥堵的交通畅通化措施能够提高行驶速度、降低油耗,从而能够有效减排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公路基础设施结构,加快未铺装路面改造,消除砂石路面路段,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快公路网络化建设,强化连接线、断头路等薄弱环节建设改造,发挥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效益,减少绕行和迂回交通,提高运输效率;强化公路养护,改善公路路面状况,降低磨擦系数。同时,通过合理设置限速标志、在拐弯处增设防撞护栏等措施,确保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减少刹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改善包括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安全的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专用道路。

3.微观层面

(1)优化运力结构

积极引导和鼓励选择使用推荐车型,优化运力结构。在客运充足、道路条件好的线路鼓励发展大型、特大型客车,提高单次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加快制定落实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配套规定和实施细则,加强实载率调查和客运调控,切实落实该项政策。公路货运加快形成以小型车和大型车为主体、中型车为补充的车辆运力结构,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发展低能耗货车,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促进货物运输拖挂化,推广厢式化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探索开展汽车列车运输。

(2)优化运输组织结构

加快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运输集约化、公司化改造,整合运输资源,培育一批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运输市场主体。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兼并、联合、重组、收购、引进外资等形式,推进客运线路公司化经营,整合资源,提高公路客运企业集约化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和车辆实载率。加快发展提供仓储、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规模效益和网络效益。

(3)推进生态型客货运输站场建设

以新一轮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为契机,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更新设计理念,采用先进技术,建设一批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设施设备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环保生态型客运站。

二、管理提升促进低碳交通发展

1.宏观层面

(1)建立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机制

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财税制度,建立多种绿色税制。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应用了税收以及财政补贴政策作为节能减排的一个手段。例如:英国征收高额燃油税、加拿大对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赋予特许税权等。我们应积极研究促进新能源车辆发展的税收政策等,通过合理地减免购置税或直接补贴等方法来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如美国对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购买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逐步建立碳交易制度。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征收消费附加税,或者提高税率,如提高燃油税税率,以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盟国家征收的燃油税税率普遍较高,并且柴油税明显低于汽油税。越来越高的燃料价格同时具有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直接的影响为减少出行或货运运输,激励更有效的经营方式以及推动转向成本更低排放效益更高的运输方式。对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影响将比直接影响更大,因为交通系统的用户,燃料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可以制造和购买更节能的车辆,增加碳含量较低的燃料的使用以及更根本的调整,以及在出行中减少能源消耗的交通模式。不过,这些价格上涨将增加低收入消费者和一些企业的负担,因此将需要在执行政策时考虑解决公平问题。除此之外,可以考虑对重型货车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扶持和财政补贴政策,引导车辆的大型化方向发展。

(2)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奖惩和激励政策 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实现节能者、减排者受益,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罚的体制机制。对部分污染严重、油耗未达标的汽车进行

取缔、罚款或一定的交通限制等措施;对重点节能工程给予支持,采取按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后实际取得的节能量给予奖励,多节能,多奖励;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关闭淘汰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通过中央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

(3)科学引导交通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对节能减排的作用突出。我国道路客运正面临着私人交通机动化时代的到来,从2005年开始,私人小汽车突破1000万辆,并以每年约500万辆的速度增加。尤其是2009年1月14日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私人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2009年底小汽车4242.7万辆,同比增长29.3%。按照目前速度,到2015年,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98亿辆。私人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私人小汽车相比,道路客运人均燃油消耗及占用道路资源约是其1/4,因此,迫切需要坚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该项措施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中观层面

(1)综合运用交通管理策略

交通管理策略包括拥挤收费、交通诱导系统以及停车政策等,旨在改善局部区域的交通流状况,提高交通运行速度,达到减排的目的。其中拥挤收费就是针对常发性拥挤而提出的一种能有效解决拥挤、污染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非常拥挤的高速公路,不仅不应该取消收费,而且为了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效率,可以适当提高收费标准。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在考虑该项措施,如上海根据市场需求和道路容量,研究更加完善的调控措施和合理的机动车总量规模,在适当的时候推行“道路拥挤收费”。据预测,在实行“拥挤收费”的区域内,交通量有望降低10%到20%,平均车速将提高15%到25%,这一措施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交通能耗。但是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调控措施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停车换乘场的建立等。

(2)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

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强宣传贯彻和具体指导,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建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并加强对检测的监督管理,禁止高能耗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以推动汽车制造企业主动积极地研究、开发、使用汽车节能新技术。制定超限值车辆退出营运市场标准,从政策引导、法规强制、经济鼓励三方面着手,建立并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退出制度,做到不达标新车不进市场,超能耗车在规定时间内逐步退出市场。

(3)实行运输车辆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管理制度

建立并推广道路运输行业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营运车辆上的应用,不断提高能效标识的社会认知度。大力推动道路运输行业节能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完善节能产品(技术)的目录管理制度,定期公布行业节能产品(技术)目录。

3.微观层面

(1)提高道路运输组织和协作水平

与美国有代表性的运输公司车辆空驶率在10%以内相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运输汽车的空驶率约为37%,回程空驶、资源浪费正是造成我国车辆的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3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强化货物运输组织和运力调配,有效利用回程运力,降低车辆空驶率,促进运输网络化发展,同时提高货运实载率和降低能耗水平。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车辆周转快、运输效率高和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优势。随着消费者对物流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直达运输将大力扩张,通过共享直达运输渠道,不同的物流公司把相同直达目的地的货物集合到一起运输,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碳排放,同时,加强行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业务不密集地区的投递网点的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投递网点,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率。

(2)强化行业节能减排培训、宣传工作

加大减排宣传与培训以及投入,开展经常性的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培训教育、技术和经验交流工作,将节能减排知识纳入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车辆油耗定额管理,鼓励节能驾驶

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车辆用油定额考核管理制度,定期考核车辆用油量,奖节罚超,降低单车油耗和排放水平。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鼓励节能驾驶。强化驾驶员节能培训,制定汽车节能驾驶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培训教材和操作指南,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和素质。

(4)实施大型货车限速战略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标准,鼓励道路运输企业为大型货车安装限速装置,保障车辆在不超过经济运行速度下行驶,节油的同时减少高速状态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美国在国家公路上实行联邦车速限制战略,能减少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1%~1.8%,而且还带来重大安全效益。

三、技术进步促进低碳交通发展

1.宏观层面

(1)加快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研发

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许多提高效率的技术仍然面临着技术障碍或存在着成本高、性能缺陷等问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如大多数的国家都借助于生物燃料的推广来进行道路运输的二氧化碳减排,但是,生物燃料所占比例很小,到2010年最多为10%。主要是因为第一代生物燃料是从甘蔗中提取乙醇,减排每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非常高。第二代生物燃料从纤维素或者木质素提取,可以以更低的代价完成减排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尚存在不确定性,很多国家政府都支持研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有些国家也在推进其他类型的燃料,包括天然气、沼气。氢燃料电池大大超过当今内燃机效率,氢气在长期上为减少温室气体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电力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成本低于汽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接近或超过公路单车燃油经济性。大部分低碳燃料如高乙醇或天然气混合的燃料,至少需要简单的车辆设计改装,只有少数的燃料,如10%~15%混合的生物柴油和乙醇,可以直接用于目前的车辆而不需要改装,而对于有些燃料,特别是电力和氢气,要求全新的汽车驱动技术。

(2)通过汽车技术提高燃油效率

汽车制造技术对于车辆的排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能源的汽车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传统燃料汽车节能技术的开发仍然必须进行。想要在中短期实现道路运输的低碳化,最可行、最值得推广的是对现有车辆的制造工艺进行改良和升级,压缩传统内燃机车型的节油空间,比如增压技术应用、汽油直喷技术、高效变速器的普及等等。具体而言,改良可以从车胎、车身材料、传动系统以及发动机等多个方面入手,开发、推广汽油发动机直接喷射、多气阀电喷、稀薄燃烧、提高压缩比、发动机增压等先进节油技术;鼓励使用子午线轮胎、安装导流板、安装风扇离合器等汽车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降低附属设备能耗;车辆设计要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重量以及利用空气动力减少阻力等,提高车辆自身的排放技术水平。

2.中观层面

(1)加快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加快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管理和交通出行条件。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系统,促进客货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运输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掌握客货流向流量变化规律,加强运输组织和运力调配,减少无效出行、空驶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开发、推广、应用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如交通诱导系统、交通流动态管理系统、车辆GPS技术,通过先进的交通管理和信息技术,减少车辆运行距离,提高交通平顺程度,减少加减速和怠速工况,来减少机动车排放。

(2)提供和完善出行信息服务

在公路特别是普通公路沿线及收费站、服务区等场所增设必要的信息设施,建立基本覆盖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广播网络及行业统一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如最新路网资料、交通条件、事故和预期的延误、公共交通和其他出行替代方式、气象条件、道路建设、特别活动等,帮助旅客进行出行路线的选择,提高旅客出行时间效率,

3.微观层面

(1)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每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能提高3~4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因此,应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等方式,鼓励高速公路ETC应用与发展,形成全国统一的ETC服务体系和分级管理的收费结算体系。通过实施推广工程,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ETC系统,逐步扩大ETC车道的覆盖率,培育和扩大ETC用户规模。

(2)加强车辆定期检测与维修保养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与燃油消耗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不良,将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造成大量燃油的浪费。因此,通过加强车辆检测维护,保持良好技术性能是汽车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加强在用车辆检测、维护等,改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抑制能耗上升。严把汽车维修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关,控制尾气排放和车辆油耗,确保维修质量和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积极采取交通运输节油措施。

(3)推广节油驾驶操控技术

通过各种制度和专业培训,提高驾驶员对节能减耗的认识,掌握和运用节能驾驶技术,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比如尽量以经济时速匀速行驶,避免急加速和急减速,车辆胎压维持原厂建议值,减少车上不必要之载重,停车未关闭引擎持续时间不得逾3分钟等,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作用,降低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