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商科学生“管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背景介绍
本文研究对象为应用型高校非商科专业学生,具体专业来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工科专业;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日语等文科专业;音乐学、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类专业;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医学类专业。采用混合专业授课,每个教学班内均含有以上专业学生,班级容量120人。每周2课时授课,共计12周。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2学生特点
越来越多的行业在需要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从业者有整体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正是不少学生的欠缺之处。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听取课堂教师讲授,接受教师对于理论的讲解,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由于“管理学基础”是跨专业的必修课,部分学生并不期待在课上能学到知识,而是希望能够不挂科,顺利得到学分。存在一定的缺课问题,在对有缺课记录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中可以明显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缺勤理由与其本专业性质相关。音乐类专业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性,认为管理学知识对于未来工作没有帮助,得到的缺勤理由为“要练琴”、“准备演出”。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给出的理由是“管理学理论太难,没有基础听不懂,因而不想上课”。理工科及医学专业的同学表现出对管理学的怀疑,这验证了学生存在整体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缺乏。
3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效果
由于课堂容量很大,教学中可以采纳的教学方法有限,主要以教师讲授课程内容为主。在讲授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通过后续的提问互动环节,发现少部分学生仅能记住案例本身,对于在案例中同时进行说明的理论内容记忆不深,欠缺理解。并且在课堂提问互动环节发现个别学生无法就理论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授课中还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希望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以及专业相关行业的情况,使用管理学理论解释时下发生的事件。选择此种教学法的初衷是希望多专业课堂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信息,拓宽眼界。但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并不关心国际和国内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信息也并不熟悉,对自身未来就业方向比较迷茫。因此,启发法的应用也并不理想。必须要指出,该课程共24课时,课程时间过短对于深入讲解理论是非常大的障碍,适当增加课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4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感受及期待
在结课后对参与课程的总共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并整理出学生在跨专业学习管理学中的感受,以验证教学效果;并收集了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给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由于这一题为开放式问题,因此采用编码方法,将答案进行整理,并按照正向、负向、中性三个维度将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行分类,采用合理期望和不合理期望将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并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从以上内容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特质:(1)多数学生能够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并且产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学生普遍喜爱聆听真实案例。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可以被部分学生吸收并且应用在现实中。从这一方面来看,对非商科学生开展管理学课程是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结合案例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并且充满兴趣。同时,有学生明确表述了课程对于个人看待问题角度的影响,过去从某个角度切入问题,课程后能产生整体意识。一些在社团担任管理职务的同学能基于管理学理论,更好的了解团员的想法,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2)少部分同学表达出两极分化严重的课程学习感受,一些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另外一些则认为课程过于晦涩。对于混专业教学而言,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教师可以通过课下的互动,为学生提供额外指导。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这种情况表明,教师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强化学生的自学理念。(3)多数学生表达出期望在未来更深入的学习管理学知识,同时也期望能够更好的了解管理学理论在本专业就业领域的应用。学生的求知意愿非常值得鼓励,但是由于一些行业的专业性太强,比如医院、乐团、剧院等,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因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问题在未来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来解决。(4)尽管多数同学表达出了积极正向的回馈,但同时存在的一些负向期望也体现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同学提出,想知道“如何发财”、“如何当老板”,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在学习基础理论之后,希望马上获得可以应用于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迅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希望能在短期了解宏观经济、建立全局观念。这些同学身上所体现的仍然是急于求成的心态。舆论宣传或是学生身边的实例并没有作出好的示范,而教师也应该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中传递脚踏实地的价值观。(5)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在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了最新新闻作为案例辅助讲解课程,使得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和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这是良好的现象。教师应当在平时多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最新、最真实的信息,避免因老旧案例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最后,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创业问题以及如何顺利进入职场这一问题。这些期望反映了学生切实的需求,但是体现出来非商科学生并不了解管理、创业、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创业理论知识。作为应用类大学的学生,也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踏入社会进行实习,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5对非商科学生进行“管理学基础”教学的建议
需要肯定的是,对非商科学生进行“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是有意义的,符合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方向,认真听课的同学均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必须要承认,客观存在的问题也较大。首先,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功利性较强,对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动力不强,对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不足。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不能马上应用的知识就是无用的。并且,学生对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实践经验又相对不足,加之怠于思考,因此无法对案例产生深入的见解。平衡理论与案例的比重,恰到好处的进行提示以帮助学生分析思考案例,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次,如果仅在非商科专业中加入一门“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想要培养学生系统的管理思维和批判思维来说并不充分,可以考虑添加其他相关课程,更好的完善课程体系,不让跨专业教学流于表面,成为学生“混”学分的工具。最后,班级容量不宜过大。人数过多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跨专业建立教学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洪才,解德渤.中国通识教育20年:进展、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21-28.
[2]雷家彬.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4.8(5):83-86.
[3]韦相贵,傅水根,张科研,等.
作者:李牧轩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