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成效及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河流作为水生态环境的载体,其健康程度直接影响水环境的好坏。本文以大连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在水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对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建设
1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河流总长度达到7800km,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km2的河流有340条,超过100km2的河流共有34条,超过1000km2的中型河流仅有碧流河、复州河两条。河流上建有大中小型各类水库183座,这些水库工程为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水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大连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快大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利民工程。
2大连市水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成效
2.1大连市水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大连市政府以民生工程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大河道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水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程度已经有所提升。截至2017年,大连市政府下拨21.8亿元建设资金,购买种植灌木3300余万株、乔木108万株,实施乔灌木绿化工程68960亩;动用土石方15368万m3,累计完成河道治理1588段,整治河道长度达到982km,堤防工程总建设长度达到4561km。大连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大大改善了大连市全域河流水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
2.2河道堤防工程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随着大连市河道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大连市防洪体系不断加强,全域河道堤防工程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以上,其中1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堤防工程达标率提高了20%,达到60%,特别是结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而同步实施的大连市英那河、大沙河及浮渡河等几条较大河流,得到彻底综合整治,河道堤防工程防洪标准达到了15年一遇以上,河道堤防工程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2.3河道调蓄能力进一步提升
实施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中,大连市在重要河道干流上,完善、新建了拦河堰、坝工程300余处,拦蓄工程建成后可使河道调、蓄水量增加1400多万m3,不仅满足了农村生活、农业灌溉、城市用水等基本用水需求,而且有效改善、提高了河道的调蓄能力和河道的防洪能力,为大连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工程措施保障。
2.4河道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全面实施河道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连市针对河道岸边、岸坡等地段重点实施了绿化工程,河道绿化面积累积达到12.8万亩,不仅改善了河道景观环境,而且在净化空气、增氧降温、消音除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恢复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河流健康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3大连市水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部分河道淤积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道淤泥、堆积等现象突出,导致河床逐年抬高。河道水功能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河道淤积总量已达到3000多万m3。以碧流河入海口区段为例,河底高程较2000年修建堤防时平均高出1.5~2.0m,铁路桥段上游3处穿堤涵闸淤泥几乎与闸门齐平,闸门均已被淤泥堵死。河道严重淤积,降低了河道容蓄和防灾、减灾能力,造成河道调蓄功能丧失。如2012年,碧流河下游发生的大范围洪水淹没事件,与碧流河的河道淤积、洪水下泄不畅有直接关系。
3.2河流生态遭受破坏
交通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养殖占河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挤占河道问题,导致部分区段河流堤防工程断面单薄或河道护岸工程缺失,防洪标准降低,防汛压力加大;部分农村,将河道两侧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土地承包给农户,甚至颁发了土地使用证,不仅导致农民对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土地无节制开垦,而且个别农民非法采砂、肆意砍伐护堤林木,破坏了河岸柳树等护岸林木,使河道堤防工程无法形成带状保护带,加剧了河岸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河流水生态保护屏障。
3.3河水污染加剧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客观增加了污水排放量,造成了河流水生态环境破坏。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全域污染源主要为面源污染、工业废水、生活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大连市农业生产污染物主要来自农田使用的农药、化肥;养殖类污染主要是禽类粪便及大量抗菌药物,这些养殖类污染排入河道,污染水源;海水入侵倒灌,是近年来沿海地区河道水质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近海河流污染不断加剧。据大连水文局水质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大连市境内各河道水质污染程度加剧,少数河流水质严重恶化达到劣V类标准。3.4工程建设创新不足河道整治过程中“调直河道形态,规范河道断面”等现象普遍存在。河道整治的均匀性不仅改变了河流原有的自然美,带来了视觉审美疲劳,而且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实施河底硬覆盖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导致河水净化能力下降,并对改善水质产生了直接影响;硬化和僵化的堤岸工程使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天然植物生长困难,降低了河岸树木对洪水的吸收和抵御能力;夏季高温时节,河道硬化使河水缺少泥土保护,河水温度普遍升高,喜热藻类迅速大量繁殖,造成水质严重下降。3.5河道占地动迁困难大连市河流由于没有开展确权划界工作,河流堤防工程两侧管理范围土地均被划为基本农田,甚至有些河滩地分给了农民。以大连市第二大河———复州河为例,规划堤线范围内土地7054.2亩,其中,林地200.0亩、果树1180.2亩、旱田和水田地2941.7亩、养殖圈622.3亩、未在册耕地2110.0亩。规划堤线范围内共有工厂企业30家,河道治理工作需要动迁占地企业,但现有的补助政策往往不适用于治河占地动迁补偿,而县区财政拿不出资金或者不愿出资进行动迁补偿,导致河道工程建设工作很难开展或进度缓慢。
4措施及建议
4.1树立人水和谐建设理念
河道整治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河流水环境,以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整治工程要注重河道潜在亲水功能的开发,处理好人与水、人与河的自然原状关系,建设相应的亲水基础设施,使河道具有亲水、动态、灵性、活性、安全的特性,营造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环境,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4.2强化河道生态工程建设
根据大连市河长制总体部署,按照“一河一策”和“因河制宜”的原则,构建各具特色的河道自然景观。在保留原有河道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构建天然、自然的河带景观,建议使用泥土、卵石或附近石块等天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以改善河流水质和功能,保护其原有的河道生态环境,尽量建设适合生物生长的生态型堤防工程,使水土、生物与水环境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相互保护[5]。
4.3全面实施截污清淤战略
建设生态河道,必须全面完建截污、治污工程。只有系统梳理全域河道现状,查找、堵截、治理沿河排污口,才是恢复河道自然水环境的根本出路。建议加强河流水质监测,全面建设水质监测系统,全方位动态监控,实时水质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中水利用范围;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推荐使用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对水资源的污染,确保全域河流水质达标。
4.4加强河道环境屏障建设
制定切实可行的大连市水土保持实施办法与细则,切实开展河道沿岸小流域综合整治,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等相结合的措施,有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减少河道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强河道采砂管理,防止乱采、滥挖河道及损毁河岸等违法行为发生;逐步恢复河道自我修复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河道保护环境屏障建设,彩绘河道水清、岸绿、境美画卷,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宏伟蓝图。
4.5强化河道管理行政执法
针对大连市河流没有开展确权划界工作实际情况,大连市应通过全市人大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大连市河流确权划界管理办法》,并以大连市政府的名义印发。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此开展全市河道确权划界工作,并取得土地使用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特别是影响行洪的河道管理范围内,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席令第74号)第六十五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予以强制拆除。在河道保护范围内,限定期限拆除,依此保障大连市河道工程建设及工程安全运行,还大连市碧水蓝天。
5结语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自然资源。因此,在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切实采用有效治理措施,加强河流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大连市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思欣.治理农村水环境要从源头抓起[N].人民长江报,2012-02-25(05).
[2]童雪亮.瑞安市生态河道建设初探[J].广东水利水电,2014(2):57-59.
[3]张曰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与实践[J].水利发展研究,2013,13(6):6-7,36.
作者:李博 单位:辽宁省大连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