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输变电工程建设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输变电工程建设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输变电工程建设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

摘要:为了降低输变电工程建设对地表的扰动等级,改善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对低扰动工程技术及水土保持技术展开了探究。通过分析表土剥离技术、临时占地覆盖技术特点,拟定了技术应用方案。实践应用表明:两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扰动等级,而且还可以在低成本支出情况下减少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保持;低扰动;输变电工程

1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快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了资源全面开发。由于此类工程对地表扰动较大,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1]。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提出了工程建设低扰动技术要求,希望采用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施工,尽可能避免水土流失问题产生[2]。在此时代背景下,本文对低扰动工程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在某输变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方法,以应用效果作为检验应用方法可靠性依据。

2输变电工程建设低扰动工程技术

2.1输变电工程塔基区水土流失

工程塔基的修建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塔基保护范围内破坏了地表植被,该区域内土层结构发生变化看,出现大面积地表裸露情况;②基坑开挖行为同样会导致土层结构改变,引发水土流失问题;③工程施工结束后,部分地表被弃物覆盖,形成一定坡度,加大了植被恢复难度[3]。因此,降低工程扰动是改进输电线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研究工作。

2.2工程低扰动运输

输变电工程建设需要运输大量材料,增加临时占地面积35%~70%,修建临时道路,对地表扰动影响较大,很多植被因此遭受损坏[4]。另外,材料的存储同样需要占用一定面积,造成部分地表裸露,这些施工行为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丘陵山区问题较为显著。面对此类问题,推出了索道低扰动运输模式。该运输模式对施工道路的修建需求较少,减少了道路修建引发的水土流失量。

2.3低扰动放线技术

传统的放线技术与地表面接触较多,随着工程线路的铺设,引发地表扰动问题越发严重。所以,尽可能减少与输电线路与地表接触成为了工程放线技术改进突破口。不落地放线技术是一种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的放线技术,目前在很多项目中均有所应用[5]。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此类技术较传统技术,在缩小扰动面积上具有一定优势,减少了工程建设对植被、果树等地面附着物的损坏。

3输变电工程建设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及应用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会导致地面发生扰动,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虽然采取了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但是在施工期间仍然会影响地表结构,导致扰动问题的产生。为了弥补传统水土保持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文依据低扰动工程技术,提出表土剥离技术、临时占地覆盖技术,探究这两项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3.1表土剥离技术

表土剥离技术指的是剥离部分表土层物质,重新塑造表土层结构的处理方法,目前在水土保持实施中应用较多。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剥离表土。本文在使用此项技术改善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问题时,以施工扰动土层情况作为技术应用判断标准,拟定技术应用方案。本研究以中等扰动强度作为分界点,如果项目施工扰动达到或者超过此等级,则应用表土剥离技术;如果低于中等扰动强度,则不应用表土剥离技术,直接应用临时占地覆盖技术即可。

3.2临时占地覆盖技术

工程建设期间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影响较大,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施工期间无法避免临时占用土地资源损坏林木,所以除了施工后增加绿植种植以外,还需要对临时占地水土流失采取保护处理。为了减少施工对地表的损坏,本文提出临时占地覆盖技术,利用钢板、土工布等材料临时覆盖在施工地表,避免地表长时间裸露。工程建设期间,根据施工对地表造成的扰动程度,设定地表覆盖方案。对于施工损坏较为严重的区域,选择钢板作为覆盖材料,整齐覆盖在地表上,并在其上方覆盖土工布,以此阻断降雨、大风对此区域水土的影响,降低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由于施工期间对地表扰动更大,所以施工期间地表覆盖的材料较多,施工结束后,部分竣工行为对地表的二次扰动影响薄弱,适当减少覆盖材料,并增加绿植种植。

4低扰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4.1项目概述

本研究项目为500kV输变电工程扩建项目,总长度205.6km,所处地区地貌类型以山丘为主,占项目总面积80.6%。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土,部分区域覆盖着栗褐土、褐土等。因土壤和气候原因,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虽然种植了林木,但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项目建设需求,需要在此部分区域布设输电线路,加大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实施难度。

4.2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表土剥离技术技术、临时占地覆盖技术作为水土保持施工核心技术,按照前文介绍的方法施工,并分析了2种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下的水土保持效果。

4.2.1表土剥离技术技术应用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缩小扰动面积,降低扰动强度,减少扰动土石方数量。按照国家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护管理条例,设定技术应用效果分析标准:如果此项技术应用后,工程建设扰动强度为“中等及以下”,扰动土石方数量不高于300m3,扰动面积低于1000m2,则认为此项技术应用具有一定水土保护改善作用。如表1所示为应用结果。表1中统计结果显示,表土剥离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善地表扰动问题,扰动强度为“弱”,不同区域扰动面积及土石方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人抬道路、跨越施工区受工程建设影响最小。从整体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4.2.2临时占地覆盖技术应用本研究选取临时占地覆盖技术作为水土流失改善技术,按照前文提出的应用方法投入使用,以水土流失和资金投入作为技术应用效果分析指标。如果技术应用后,水土流失总量低于20%,技术应用投资不超过40%,则认为技术应用方案可行。如表2所示为技术应用结果。表2中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临时占地覆盖技术应用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问题,并且此部分资金的投入均为超过总投资的36%,除了平原地区资金投入较多以外,其他地区资金投入不足10.5%。

5结语

本文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研究,探究了工程建设工程技术和水土保持技术,通过改善施工方法,合理应用表土剥离技术、临时占地覆盖技术,达到降低项目所在区域土层扰动等级目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表土剥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扰动等级,临时占地覆盖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控制了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彭生江,杨德州,王仕俊,等.高强度螺旋钻孔压灌桩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施工技术,2020,554(7):26~31.

[2]蔡萱,占海歌,石剑波,等.鄂西南及鄂中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研究[J].人民长江,2019,50(2):57~60,90.

[3]魏云洁,甄霖,胡云锋,等.黄土高原典型区水土保持技术评估与需求分析:以安塞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16):66~76.

[4]乔梅,王继军,李玥,等.水土保持技术选择的主要驱动要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2):132~138.

[5]潘华,梁作放,李永奎,等.基于熵权物元的输变电工程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22):13~20.

作者:王文进 单位: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