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科技推动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工程建设行业落后的安全管理方式,难以解决安全生产和安全服务相关的问题,如何尽快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首先对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指明了数字安全是工程安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并引领工程安全行业变革与发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安全行业数字化变革的策略与路径。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迅速发展并与传统行业实现快速融合,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然而,在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转型升级步伐却一直缓慢,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当前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已十分必要和紧迫。工程建设领域涉及行业众多,如房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据统计显示,2019年工程建设全行业实现增加值70904亿元,同比增长5.6%,占GDP的比重为7.2%。截至2019年底,工程建设企业单位数量共计103814家,同比增长8.8%,吸纳了5427.38万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工程建设行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GDP的贡献及就业容纳能力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但同时建设工程安全行业面临经济发展速度与安全管理现状不匹配、行业管理矛盾突出、诸多难题需解决、工程安全管理难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法等问题,工程建设安全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鉴于此,借助于数字技术与工程安全行业有效融合的“数字安全”推动工程安全行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工程安全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1数字化时代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工程建设行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工程安全事故却成为限制该行业更快更稳发展的重要障碍。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如图1所示,在2009年到2019年期间,共计发生6656起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高达8040人,平均每天发生1.8起安全事故并死亡2.2人。虽然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几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确有明显增长趋势,安全形势依然险峻。这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大量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新时代工程安全要求逐渐增高,安全管理难题逐渐暴露,结构矛盾、目标矛盾、能力矛盾、服务矛盾等工程安全行业主要问题突出,如果采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来解决,协调难度大,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难以解决安全生产和安全服务相关的问题。因此,通过数字化驱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应刻不容缓。
2数字化时代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机遇
数字科技推动下,我国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工程安全行业难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对安全发展高度重视,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人们安全意识提升,为安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各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建设安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数字化时代,应将自身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革新与优化并充分结合数字化的优势,改变传统方式,利用众多安全管理数据和现代数字化技术解决工程安全行业的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成工程安全产业转型升级。总之,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工程安全行业应顺势而为、积极求变,主动拥抱变革,用科技引领行业变革,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用数字技术重塑传统安全产业,重新定义安全产业。
二、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无人机、CPS、监测传感器、5G通讯、云储存、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不断完善的数字技术,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因此,分析工程安全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路径尤为关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构建跨方平台
针对工程行业安全管理的结构矛盾,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通过统一安全管理理论体系,构建跨方平台以实现多方一体、数据互通的系统性统筹管理,是通往解决安全管理的碎片化与安全管理系统性需求之间冲突的可行途径。
2投入绩效定量跟踪评估
根据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建设方统筹管理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定量跟踪评估投入绩效,公开透明,以解决多参与方的多目标平衡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第一的目标。
3能力评估匹配
构建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各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能力进行前瞻性认证,并进行分级管理与定期动态审核;对同一项目的各参与方组合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对拟建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定量评估,建立匹配机制和能力差异培训支撑体系,解决安全管理能力与安全管理需求不匹配的矛盾。4重构服务方合作关系构建服务合作网络,制定共赢、协同规则,保障所有服务方的利益,共享行业发展,消除服务碎片化,消除零和博弈。解决服务方各自为政和安全管理系统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为实现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基于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特点,重构工程建设安全领域多方“监、管、服”体系。按行业、跨方、企业、项目分为几个层级,分层级进行管理重构,对应行管方安全管理、建设方安全管理、建造方安全管理、现场项目安全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针对各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1行管方安全管理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安全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数字监督以压实企业自身及项目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核心,运用管理导向的转变及工程信息数字化的方法和技巧,让现场参与方主动将履职数据准确及时有效地回流,定量化评估各参与方和人员的履职绩效,有效施加可接受的履职压力,提高各参与方的安全履职意识,提升安全行业或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准。
(2)履行主体责任,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行业管理部门本体也需要履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责任,通过履职管理数字化,对行业管理部门本体及相关人员的履职绩效进行实时定量评估,及时提示、预报、预警,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
2建设方安全管理
(1)多方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通过现场参与方履职数据回流技术,建设方从总体角度,监理方从专业角度,对现场参与方履职状况实时定量评估,约束现场参与方的履职行为,施加履职压力,达到提升参与方履职绩效的目的,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
(2)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风险管控能力。数字安全平台内嵌的模型和算法提供数据专业分析能力,基于数据融合分析对工程风险及安全状态进行描述、诊断与分析,实现风险的智能评估、风险自动提示、智能分析和自动预警,参与方履职异常、费用使用异常判断和提醒,为建设方统一协调、管理、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3建造方安全管理
(1)提升工程项目班组的主体责任意识。班组是项目部的最基本单元,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的决定性因素。项目现场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压实项目所辖班组的主体责任,通过履职数据回流,实时定量评估所有班组的安全履职状况,根据履职评估结果差异化管控,提高管控效率,提升所有参与人员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项目的安全水平,降低项目的风险。
(2)保障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安全。建立闭环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全流程闭环的隐患排查治理。利用隐患实时智能识别,解决现场人员专业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的难题。智能化的巡检机器人实现智能巡检,实时进行隐患辨识;从海量视频数据中分析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大数据分析从海量工程信息中抓取各种事故征兆;隐患实时智能识别,解决现场人员经验能力不足的难题,为全员安全管理提供了条件。
4服务方安全管理
(1)模块化,实现服务方案的快速生成,提高服务效率。利用数字安全平台,汇集服务方案所需的模块化的工程、安全、管理、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库、法律法规库、风险隐患库、构件库、工具库、案例库,涵盖各个领域的工艺工法,实现了服务方案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2)智能化,需求趋势预判,数据驱动精准服务。数字安全模式下,服务方工程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基于数据积累、实践和数字化,全时监控,实时评估当前状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预判需求变化,智能化提供应对策略和方案,精准服务,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协助服务使用方工程安全管理策略的落地执行,为常态化运营提供服务支持。
(3)多赢合作,服务资源集约化利用,提能降本增效。数字安全平台的服务合作网络,聚合各类专业服务提供方,服务集成方利用自己的集成能力,集成相关专业服务方的专业优势和专业资源,快速满足服务使用方个性化服务需求。服务提供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高技术水平。服务集成方利用自身的集成优势,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解决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解决服务碎片化与服务需求系统化的矛盾,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四、结语
数字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工程安全行业正面临数字科技推动下所带来的变革。本研究通过梳理数字技术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变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管理转型的新机遇与挑战;从政府部门、参与机构、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归纳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管理数字化创新驱动的要素,进而对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设置不同应用场景,针对各应用场景制定了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通过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工程建设安全行业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工程安全并促进了行业治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马俊 王秋生 单位: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