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朝阳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情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与综合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为响应上级气象部门工作部署,连续多年积极开展朝阳地区山洪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基于此,对近年来此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开展山洪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山洪;保障工程;建设情况;朝阳地区
一、朝阳地区山洪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背景
朝阳市是辽宁省气象灾害频繁且较严重的市区之一,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冷害、暴风雪、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经常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小、时间短,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区域的党政部门和民众迫切需要第一时间获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便争取宝贵时间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朝阳市气象局按照省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于2011年全面启动朝阳地区山洪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工作。2011年和2012年已经重点完成国家级新型自动站、乡镇自动站、县级预报业务平台和预报业务平台升级改造、个别县(市)精细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等建设任务,但山洪地质灾害保障工程还不够完善,需继续开展相关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
二、项目管理机构
朝阳市气象局成立了山洪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执行项目中的相关部分工作。项目的验收工作由辽宁省气象局山洪项目验收专家组负责,且朝阳市气象局党组纪检组组长负责全面监督工作。
三、工程建设内容
(一)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分2014年和2015年两年进行建设。其中2014年建设完成4套新型自动站、5套能见度仪、6套固态降水传感器、1套串口服务器;2015年,完成4个新型自动站场地基础改造,新建1个旅游自动站。观测系统建设完成提高了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监测能力、降水精细化和短时临近预报水平,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面,有效防止了灾害的发生,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当地乡镇政府的好评。
(二)信息网络支撑系统
建立一套围绕视频会商应用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覆盖朝阳市及所属县级气象局。朝阳市气象局视频会商系统部署一台MCU控制终端,作为与省中心节点连接的下级MCU,负责承载市级单位及所辖县级单位终端接入会商系统,全网视频会商可达到1080P高清视频会议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能保障气象系统省、市、县三级部门视频沟通,加快了反应速度,在汛期为政府部门以及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保障。
(三)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系统
在北票、凌源、建平、喀左4个县开展精细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按照《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泥石流和滑坡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与全省各级农业、林业、国土、水利、民政、电力以及通讯等部门合作,获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实地调查指南》,开展中小流域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查清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及环境、气象、地质等致灾因子情况。根据《暴雨洪涝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技术指南》,通过采用实地调查、经验统计和模式推算等方式,确定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同时次、不同灾害气象风险等级的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
(四)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气象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2015年,朝阳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分为五部分,一是绘制基于用户需求的主要河流洪水系列风险图谱;二是开展中小河流暴雨洪涝区划数据收集工作;三是绘制基于用户需求的山地地区山洪风险图谱,平原地区内涝风险图谱;四是建立和完善朝阳市2012—2014年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五是完成2016—2017年小河流暴雨洪涝区划数据储备工作。
(五)监测系统
2017年将完成辽宁省气象局遴选31个骨干站点6要素自动站升级改造建设,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天气监测,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提升朝阳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该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近年来,山洪项目的建设解决了该市在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增强了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为政府部门有效决策提供了条件,也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皎,江丽.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思考[J].贵州气象,2013(4):58-62.
作者:王梦琳 慕万峰 冯雪菲 周晓东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